樊健美
【摘 要】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教師應充分挖掘身邊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促使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教學;回歸;教學本質
“回歸生活,讓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數學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努力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積極開發利用整合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到生活中體驗數學、探究數學,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一、挖掘生活化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與最基本的途徑。兒童最早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開始數學學習活動的,數學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接受起來也就越容易。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去進行教學設計,并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增添新鮮的、熟悉的、感興趣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如四年級下冊的“數字與信息”,其本身就是一個來源于的生活的數學實踐活動課。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交流和調查活動中了解數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而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應用方法,體會它們的實際價值。因此,課前老師應布置學生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如郵政編碼、身份證號、學號、車牌等信息,引導學生觀察數字的規律,了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編碼的方法,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應用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學生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知識的學習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教學時教師應盡量創設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來學習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去發現、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如學習“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內容時,我創設了如下教學情景: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恰好一家商店做活動,決定低價售出玩具,已知其中一件玩具降低20%后是4元。那該玩具在降價前,你手里有5元,能不能買到這一件玩具呢?這樣創設出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緊密的數學情景,不僅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而且這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的數學問題,也有效激發起了學生解答的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投入到解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引發生活化體驗,體現數學價值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促進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數學體驗學習首先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動手實踐、操作的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興趣,認識數學的價值和體驗數學作用。
如在教學“升和毫升”時,我先讓學生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在學生猜想后,我讓學生一起來玩一玩水:先吸1毫升的水到針管里去,然后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然后再把1毫升的水擠在手凹里,手凹里1毫升的水有多少呀? 學生的興趣就一下子上來了,在生動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對l毫升的空間意義就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不僅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現實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在活動中認識了數學的價值和體驗到數學作用。
四、解決生活化問題,培養數學技能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能把所學數學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既是數學學習的目的,也是數學價值的體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生活情境中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成用數學的態度分析周圍事物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而且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如在面積教學之后,我讓學生去計算:小明家有一間長7米,寬5米的客廳,小明的媽媽準備花5500元鋪地磚。其中有3種規格的地磚:甲種地磚為邊長50厘米的正方形,每塊49元;乙種地磚為邊長60厘米的正方形,每塊57元;丙種地磚為邊長為80厘米的正方形,每塊78元。讓你來買磁磚,你會選擇嗎?這樣,將學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生活實踐中去分析、解決、驗證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而且應充分挖掘身邊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有效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真正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啟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6
[2]付井民.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淺析[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5
[3]古萬秀.新課標下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淺談[J].中文信息,2014.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