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摘 要】隨著慕課理念的廣泛傳播以及各高校和全社會的重視,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也應緊跟潮流,創建與慕課相結合的新機制。本文分析了慕課理念與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融合的內涵及意義,對當前國內外基于慕課的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實踐案例進行剖析,以期能為當前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慕課;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
中圖分類號: 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000-00
新的時代背景賦予了圖書館服務以新的任務,其中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尤為突出。慕課課程是由無數的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組合而成,如何快速高效地處理這些海量數據并定位獲取有效信息從而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是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當今高效圖書館通過加強慕課理念與學習共享空間相結合的新融合機制,有利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并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1.慕課理念與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內涵
慕課與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起源比較晚,雖然慕課與共享學習空間已然存在我們身邊,但對其概念還需進一步明確。
1.1慕課的概念與起源
21世紀初,慕課首先在歐美國家產生并在教育界帶來革命性影響,隨著慕課技術的成熟與發展,我國也紛紛引進慕課模式課程,尤其在各大高校中,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已經形成自身特色的慕課課程并取得了廣泛好評。該模式被我國音譯為“慕課”,實際上是一種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旨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主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提供在線學習、交流、討論及分享的教學模式。
1.2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內涵
學習共享空間簡稱LC,最初起源于1992年的美國,當時愛荷華大學圖書館開設了“信息拱廊”的服務,這項服務目的在于適應學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滿足學生對協作式學習環境的需要。學習共享空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方式整合空間、信息、學習、設備等多種資源,建立館員與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在為讀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同時,打造自身圖書館品牌與地位,發揮高校的優勢。
2.慕課背景下構建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必要性
為了適應數字化信息時代、推進教育改革、滿足師生多樣化要求以及發揮圖書館責任與使命,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勢在必行。
2.1依托互聯網發展,適應數字時代
創建學習共享空間是適應信息時代和數字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數字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紙化時代逐漸到來,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向新型服務開始轉型。讀者獲取信息的手段不再是單一的紙質書本,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等多種渠道逐漸興起,尤其伴隨慕課課程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習慣依托互聯網學習,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在慕課課程的背景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便利的學習方式成為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而學習共享空間的出現,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2.2推進高校改革,轉變教育模式
高校為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紛紛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普遍被接受,慕課就是在這一理念下興起的。然而僅僅是慕課的發展還遠遠不夠,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既是慕課的線下補充,又是促進慕課繼續發展的有效機制,二者的結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學習督促的配合,避免了個別學習者流于形式的做法,真正讓學習者掌握知識技能的運用,將在線慕課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親手運用于線下學習空間的實踐操作,把學生由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獨立的學習者。此外,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它充分發揮資源的整體優勢,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技能,支持協同式學習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全方面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
2.3與慕課相結合,充分發揮圖書館使命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它是文化、學術與社會的交融區,是構建協同和交互式學習空間的理想場所,也是一個學校的必然要素。高校圖書館的責任與使命早已不局限于為大學生提供書本的借閱服務,而是發展為以整合流通、閱覽、信息、技術為主的一種新資源。慕課課程就是圖書館服務的一次偉大實踐,通過慕課課程,形成了龐大的大學生讀者服務支持系統,同樣地,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也是充分發揮圖書館責任與使命的必經之路[1]。
3.國內外基于慕課的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實踐案例
目前一些先進的高校在構建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已取得了較大進步并積累的可貴經驗,通過對加拿大皇后大學斯托弗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構建的分析,為我國廣大高校圖書館提供借鑒。
3.1加拿大皇后大學斯托弗圖書館
加拿大皇后大學斯托佛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 (簡稱QLc)是國外共享學習空間構建和實施較成功的一個案例。為了應對數字化信息所帶來的挑戰以及滿足皇后大學師生對學術信息使用的需求,斯托弗圖書館以提供學習過程中的資源和導航服務、培育信息素養技巧,以提高信息檢索和信息評估的能力、提供一個整合了學習資源、技術資源、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一站式服務空間,以提高學習和科研的效率以及提供一個無縫式的學習和科研服務平臺,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與館員間的交流與協作,從而促進隱性知識的轉換和知識的創造以上四點為服務目標,旨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協作式學習和研究。在斯托弗圖書館QLC的構建當中,慕課作為一種綜合課程教學和一對一的指導方式出現,圖書館通過提供慕課服務,負責提供學習技巧的專題研討和咨詢,為學術成功指點迷津以及負責開展特殊課程學習會議。此外,慕課課程還通過提供在線的資源和應用軟件來幫助和支持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并通過聯合銷售軟硬件和支持軟硬件服務來改善學生服務。雖然在具體構建中,斯托弗圖書館投資十分巨大,高達480萬美元[2],但從近年來QLC運行的情況來看,師生對QLC的評價較高,收獲的成績也比較可觀。
3.2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相較于前面高校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實踐時間較完,但模式比較新穎。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啟迪創新、鼓勵參與、促進交流為目標,營建個性化、人性化和開放式的協作式學習環境,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構建了各具特色、主題鮮明、鼓勵參與的學術交流環境和創新主題社區,與此同時,整合相應的信息資源、圖書館員、用戶、服務等要素,使“人一信息資源一服務一環境”充分發揮各自最大的功效,使用戶可以通過學習空間或特定的主題社區,實現各自的目標,滿足其多元化的需求[3]。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將慕課課程與LC構建有機地結合一起,通過慕課課程廣泛支持數字化信息的傳遞,以圖書館作為中介并提供彈性化的服務設施,是目前國內比較普遍的應用模式。
4.結語
慕課背景下學習共享空間在支持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優勢將會逐漸顯現,舒適的環境也將贏得廣大讀者的青睞,它將是高校圖書館面向讀者,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 杜慧平,劉曉霞.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實踐與思考—以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09,28(3).
[2] 加拿大皇后大學斯托弗圖書館.[EB/OL].[2016-01-19] http://library.queensu.ca/.
[3]張 麗,賈曉彥.高校圖書館LC實體環境的設計[J].圖書館學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