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 要:專業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師的立足之本。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體育的快速發展,對體育教師專業運動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合理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師;運動技能;可持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5-0031-02
運動技能是指運動技術內化為人從事運動的一種能力。它是體育教師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立足之本,是體育教師建構教學技能的基礎。從歷屆體育教師技能大賽的考核中不難看出,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在必考的體育專業知識、體育專業技能、體育教學技能中都占有很大比重,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影響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發展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種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結構和機能逐漸由穩定向衰老過渡導致運動技能逐漸下降,這是人的自然發展規律,是客觀因素;因家庭生活、工作環境、思想意識等影響導致運動技能下降,其中主觀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合理分析主客觀因素,找出技能下降的“病根”并合理的“開方用藥”,能夠有效解決體育教師運動技能早衰現象,減緩運動技能下降速度,促進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可持續發展。這有利于體育教師自身發展,有利于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更有利于學校和社會體育的發展。
一、“結構分層”的評價策略是教師運動技能長久發展的保障
體育教師運動技能評價的“結構分層”策略是根據體育教師的個體差異,建立一種區別對待的分層評價機制,其優點是評價范圍更廣泛、評價標準更合理、評價更有針對性和發展性,能夠起到全面促進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目前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體育教師技能大比武、考核活動較多,但一刀切現象嚴重,多數是為了比賽而比賽,為了考核而考核。一些單一的、跟風式、無明確目的性的技能比武只能對部分教師的運動技能水平起到一定的檢測作用,對大多數教師來說,不僅不能促進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提高,反而降低了教師對運動技能的正確理解和認識。針對教師運動技能的考核或評比,應該結合教師不同的年齡結構、性別差異、適合的運動技能項目來設計有針對性的、發展性的評價標準、考評方法和練習指導意見,建立“結構分層”的評價策略,以謀求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可持續發展。
“結構分層”的評價方法是根據體育教師的不同年齡結構進行分層。一般可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三層;然后結合各年齡結構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發展方向、發展需求等指標進行第二次分層;最后制定適合結構的考評項目、評價標準以及側重點等考核辦法。
青年教師是體育教師群體的新生力量,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未來核心,其運動技能發展方向應該以培養“一專多能型”為主要目標,為促進其專項提升和全面發展的原則進行設計考核評價標準,起到以考促學的目的。
中年教師是體育教師群體的骨干力量,是學校體育的發動機,其運動技能發展方向應以“專業精、全面能”為主要目標。對其考核應突出自身動作技術質量和運動技能與教學技能合理轉化為主。
老年教師是體育教師群體的“寶”,一輩子的體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雖然運動水平下降了,但其對運動技能的理解已經使其成為了專家,發展方向應以“專家型”為主要目標,評價標準應注重運動技能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延伸為主,發揮其對運動技能的“研”。
“結構分層”的評價更具合理性,有利于激發不同年齡層次教師對運動技能的理解和需求,對其合理利用能夠促進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長久發展。
二、“環境育人”的培訓策略是教師運動技能長足發展的機制
教育學生需要環境育人,這也同樣適用于教師運動技能的培育。針對體育教師運動技能下降的問題,可以在區域、校際、教研組等各級體育管理隊伍中,采取“環境育人”策略,培養運動技能發展的優質沃土,孕育長足發展的種子。
1.“區域聯動”利引領
現行體育教師培養多以縣、區一級為主陣地,區域性體育培訓和教研活動大多以課堂教學、專家講座為主,鮮有運動技能方面的學練。為此,區教研室在制定每年的教師培訓中應增設教師運動技能練習項目,增大教師運動技能培訓的比重,讓體育教師培訓走出教室、走上操場,脫掉西服、穿上運動服,讓其“動”起來,在動中學、在動中訓、在動中研。同時結合“結構分層”評價策略中的對應項目進行實際操練,建立區域聯動的運動氛圍,對引領體育教師運動技能長足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校際交流”激興趣
學校之間的體育交流是校級交流的途徑之一,也是體育教師提高運動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校際比賽、教學展示、教研交流等平臺促進教師對自身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如通過校際籃球、羽毛球比賽可以促進學校教工籃球隊、羽毛球的技戰術練習和發展;通過開展校際同課異構、運動技能交流、教學研討等促進體育教師深入研究運動技術動作,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和教學技能。
3. “組內互動”促提升
體育教研組是培養體育教師的最基層陣地,體育教師的發展是體育教研組建設的最基本目標。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師的立足之本,教研組內部應建立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發展規劃、評價指標、競爭機制等,提高教師對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和長久發展練習方法。良好的教研組建設機制,能夠加強組內教師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升的目標。
三、“自主學習”的踐行策略是教師運動技能長效發展的核心動力
1.構建自主框架,明確學習規劃
構建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自主學習框架即教師自主學習計劃(表1),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一個完整的自主學習規劃能夠讓制定者進一步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和學到何種程度”,層層推進的規劃能夠對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自主學習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2.終身思想引領,自主發展踐行
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教學的最高級意識形態,也是體育教師最高層次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不僅是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引領者,更應該是其自身終身體育行為的執行者和探路者。
體育教師必須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確立終身體育目標,即短期目標、階段性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如三年發展規劃、全年發展目標等。只有在“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的思想引領下,在各層次目標的指導中,才能不斷激發、鞭策自己。
目標的實現需要適合的方法和策略。體育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年齡特征、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和工作環境等因素,積極踐行“四項自主”,即學理論、重實踐、多反思、促科研。要以體育理論和實踐知識為依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加強對運動保健、現代急救知識、運動生理生化等內容的深入研究和反思,為自己制定更為合理、科學的運動處方,延長運動技能的壽命,同時以科研為最高目標,提供給同行參考和學習。這樣,體育教師就能夠成為終身體育的踐行者,成為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的探路者,成為社會群眾體育終身發展的示范者。
總之,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師發展的基礎,脫離運動技能謀發展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體育教師運動技能的可持續發展是有效推進課程改革與學校體育發展的基礎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