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摘要:理論上高超的演奏技術是成就一部優秀鋼琴作品的基礎,而演奏者本身擁有的藝術審美素養則是形成一部優秀鋼琴作品的關鍵。一部唯美鋼琴作品的形成與其演奏者的審美素質息息相關,甚至密不可分,演奏者只有準確地把握藝術本身特有的審美原則,才能演奏出更加驚世駭俗的完美音樂。本文嘗試對鋼琴演奏中的審美原則進行歸類分析,以供鋼琴演奏者參考。
關鍵詞:鋼琴演奏 審美原則 藝術素養
鋼琴作曲家主觀審美的表達以及藝術思想的闡明和締造是一部鋼琴作品得以問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首鋼琴曲由默默無聞到眾所周知,主要取決于人們對鋼琴曲的欣賞、審視和理解的過程。然而,鋼琴演奏的形成其實是藝術創造與藝術欣賞之間所構成的藝術理解力與再次創造力的完美融合。任何一首卓越的鋼琴演奏曲都是通過鋼琴演奏者的再次創造得以表現的,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有一個清楚、深刻而又準確的藝術審美理念,在原本就很優秀的鋼琴曲子中,通過演奏者清晰的審美理念對曲子進行二次創作,從而令鋼琴曲得到藝術上的又一升華。一部鋼琴曲的優秀與否,不僅要看鋼琴曲自身的藝術水準,更要看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審美觀念是否能夠產生更為重要的影響。
一、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音樂是一種具有感情和思想的藝術表現形式,音響和音色是其承載體,節拍和節奏作為其依托。鋼琴被世人稱作鍵盤樂器中的王后,是鍵盤樂器中結構形式最完好、變化力最飽滿的一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表現力上,包括音色、節奏、旋律和結構都極富深度與廣度。以此為基礎,鋼琴演奏者如果能在鋼琴的演奏上應用大量的演奏技術或者演奏技巧,就會更加細膩豐富地表現出鋼琴曲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藝術魅力以及審美特質,而無論演奏技術還是演奏技巧都只是表現這些特質的手段和方式。一段旋律,不管是溫柔優美的還是豪情萬丈的,亦或清爽高雅的,其表現類別都需要鋼琴演奏者合理適當的運用身體和呼吸,同時巧妙的結合靈敏的巧手為媒介彈奏出完美流利的音樂;一種特定的音樂色彩,只有通過鋼琴演奏者細致靈活的指尖觸感和對音樂審美特質的準確把握才能實現;一組特定的節奏,想要展現出完美的效果,則更加需要演奏者的全面調配才能精確而又活潑地呈現出來。
二、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感性和理性作為哲學和心理學交叉的一個概念,給出解釋是:其所代表的只是心理活動以及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兩個詞語是和諧統一的,每個人的思想和精神都存在這兩種形式,它們之間的不同只在于有些人的思維是感性的,有些人的思維是理性的。作為從事藝術專業的人,大多數都是感性思維大于理性思維的存在。
鋼琴演奏藝術不僅有著和其他樂器相同的特征,而且同時存在著與眾不同的藝術內涵和審美特質。這是因為:第一,鋼琴作為樂器之首,最具完整、科學以及繁雜的發聲結構及相當豐富的藝術表達能力,正如筆者在文章開頭提到的:現代鋼琴演奏的作品多數為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各種時期的鋼琴佳作,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都是完整的、繁雜的、系統的音樂結構和藝術表現能力的體現。換言之,鋼琴演奏與其他樂器表演相比,勢必更具邏輯性。所以,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必須對音樂各個方面都有更為精準的見解和感悟,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不僅要擁有感性思維能力,而且要有理性思維能力。
三、創造性和真實性的統一
鋼琴演奏不僅要將作品完整、真實地演繹出來,更要賦予作品藝術生命力般的創造。這并不是不尊重原創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內涵,反而對原創作品精神的尊重才是鋼琴演奏的基礎,而創造力是藝術本身所特有的關鍵審美特質。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不但要精準、真實地表達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和內涵,而且不能被樂譜所束縛,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藝術主觀性、創新力,充分展示自己對藝術獨特的個性與審美取向。藝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內涵、思想與精神的綜合演繹和表現,一個沒有個性的鋼琴演奏,即便樂曲演奏得再完整、準確也不會真正讓群眾感動,而只有將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注入到作品中,表現出獨特的個性才屬于真正的藝術創造。當然,這也是和現代藝術的美學要求以及精神實質相吻合的。現代鋼琴演奏作品源自各個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樂曲,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既要準確傳達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又要注入自己的個性和思維,其感情的傳達以及個性的演繹只要不違背作品的真實性都是可行的,而且只要不違背作曲家的總體審美風格和藝術情調都是值得倡議的,這也符合音樂創作的基本規律和審美原則。
四、結語
鋼琴演奏表演在我國一直都擁有著很大的市場和受眾,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在鋼琴演奏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和突飛猛進的發展。學習鋼琴專業的人數與日俱增,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現象。但是在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國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對鋼琴演奏藝術有著一個客觀準確的認知。雖然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鋼琴藝術加強了與國外的交流,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甚至到現在,我國鋼琴演奏的審美理念仍然與現代所需要的審美理念相脫節,鋼琴演奏的審美理念仍然是看重技術而忽略藝術。這種問題到現在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如此落后的現象對我國鋼琴藝術事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參考文獻:
[1]劉洋.談鋼琴演奏者音樂審美個性的構建[J].大眾文藝,2014,(06).
[2]楊佩紅.論鋼琴演奏的審美原則[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9).
[3]楊澤.試析鋼琴演奏的美學原則[J].大舞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