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教學的地位
為了適應新課改關于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指導,使學生在語文口語課堂言之有理。口語交際訓練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傾聽的同時,通過語言表達情感,訓練口語能力,敢于開口說話,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在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進行口語訓練的過程時,相互交流思想,使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從而提高辯論能力和應變能力。對于口語交際訓練而言,這是初中語文教學階段所不可或缺的。“仿說模式”充分考慮了初中生的特點,同時不需要特定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更加簡便可行,適合初中語文口語教學。
二、仿說模式的涵義和理論基礎
仿說模式通過模仿背誦、你問我答、看圖說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反復的仿說練習,已達到掌握口語技巧,提高口語能力的目的。這一模式既與傳統有關,同時又靈活實用。
這一模式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的。教育心理學認為,一切學習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結,并最終是個體形成習慣,以后一旦類似的刺激情境出現,這種習慣性反應就自動出現。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刺激,依靠模仿和反復操練使學生形成這種習慣,并對刺激做出正確的反應。這一模式強調模仿,在反復操練的過程中,通過強化,使學生形成某種語言習慣,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打下一定基礎。
三、仿說模式在初中語文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仿說模式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教師根據教材讓學生進行句子仿說訓練,在這一基礎上應該促進學生的寫作,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1.仿說句子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對學生展開句子仿說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比如拿蘇教版初中語文中的一篇課文,巴金的散文《繁星》。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句話的形寫一條類似的句子。于是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比如課堂上李強這樣回答:“秋天的雨是溫柔的,是細針的,是純潔的。”而徐芳這樣說道:“崖上的風是凜冽的,是殘傷的,是孤寂的。”語文功底較好的丁耀這樣說道:“鄉村的夜是和熙的,是蟲鳴的,是迷蒙的。”再如趙麗宏的散文《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有這樣一句——你是遙遠的過去,是剛剛過去的昨天,也是無窮無盡的將來。對這一句話也可以進來仿說訓練,讓學生對“你是……,是……,也是……”進行造句,以下舉出課堂上幾個經典的回答。其中丁耀的答案是:“你是遙遠的未來,即將到來的明天,也是不喜不悲的過去。”這一句和原句有些類似,但是卻換了一種說法,有其獨到之處。下一句是李明的答案:“你是初升的朝陽,是熱情似火的烈日,也是人見人愛的夕陽。”通過仿說,學生對句子進行仔細分析,從中摸索出句子的深層意思。除了要掌握句式,還要體會思想內容,通過自己的感悟仿說出有哲理有文學性的句子。
2.以說促寫
仿說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寫作,在學生在完成仿說訓練之后,應該布置練筆內容。如對于蘇教版初中語文中的一篇課文,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其中對描寫外祖母的那一段尤為感人,比如“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以自己熟悉的人為例對這一段落進行仿說,然后布置寫作內容,讓學生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在其中仿照高爾基的寫作手法和技巧,表達自己對父母細膩而真摯的感情。這篇美文既可以訓練學生朗讀,又能讓學生進行仿寫。可謂一舉兩得。再比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優美的小散文,可以讓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仿說,比如對“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句話進行仿說訓練。在教師的引導下,張小亮同學得出以下答案——“盼望著、盼望著,炎熱的酷暑終于過去了,秋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是秋高氣爽的樣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來了,蛐蛐兒的叫聲響起來了,天氣涼爽起來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在對盼望中的秋天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以“說”促“寫”的目的。通過對范例句式和片段進行分析和模仿,使學生通過仿說進行仿寫,循序漸進地掌握口語技能,切實提高語文口語能力。
四、注意事項
在初中語文口語教學中使用仿說模式有很多問題必須注意。比如,要使操練形式豐富多變,操練方式簡單明了;對學生及時給予反饋,同時對于超出課堂預設的回答予以鼓勵和表揚;可通過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注意選用典型句子進行仿說訓練,且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難度適當。就比如在對語文課本中《智取生辰岡》這篇課文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進行仿說,而在學生進行仿說所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應該進行鼓勵,不要強行打斷,培養學生進行仿說的興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對于語文口語課堂更加投入,從而口語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