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偉+鞠華+李新宇
摘 要: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是高校深化綜合改革、辦出行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時代要求,也是高校黨建創新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本文梳理分析了當前行業型院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方面的經驗做法。相關活動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動力機制不夠健全、服務能力不夠突出、組織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
關鍵詞: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機制
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的重要性解析
行業型高校是指以行業為依托,圍繞行業需求,針對行業特點,為特定行業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大專院校,是實現行業技術創新和行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也是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行業特色高校黨組織是地方和行業黨建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行業型高校承擔著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技術升級改造的主要任務,已成為行業與地方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行業型高校黨組織與地方和行業開展黨建共建,有助于學校更好地服務地方和行業發展,激發共建雙方的內在需求;有助于幫助地方和行業提高黨員質量,促進黨建資源融合,奠定校地黨建工作一體化格局,也為地方和行業黨建工作提供新動力。2013年6月,北京農學院科技產業集團直屬黨支部與懷柔區寶山鎮四道河村黨支部共同開展了“雙百對接村企共建”活動,成立了村企聯合共建支部,拉開該鎮實施“創五星支部、樹模范黨員、筑標兵工程”黨建創新項目的新序幕。
2. 地方和行業發展迫切需要行業型高校黨組織為其服務
行業特色高校逐漸成為地方和行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原始性技術創新、高新技術轉化、孕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行業型高校黨組織則在提升理論教育、優秀人才儲備、優化交流平臺等方面,為實現其功能發揮基礎性、關鍵性和推動性作用,越來越受到地方和行業的歡迎。2011年以來,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黨支部貫徹中央、全國新聞出版系統對口援疆、援藏工作會議精神、“京蒙區域合作框架協議”,選派黨員師資走進邊疆民族地區,開展行業人才技能培訓,深入車間指導解決生產難題,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好評。
3.服務地方和行業發展是行業特色高校黨組織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入,高校面臨教育資源整合、市場開拓和體制改革的考驗,高校黨建也存在形式化、邊緣化的傾向。如何在社會轉型期保持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創造力、凝聚力就成為高校黨組織所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有效地開展服務地方和行業活動,有助于黨組織擴大黨建覆蓋面和黨員活力,完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2010年10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與大興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設立大興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大興區社會建設研究中心,學校黨委選派黨員教師提供黨建理論、經濟管理等課程培訓,在促進大興發展的同時提升了學校發展空間和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
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的現狀和不足
近年來,行業型高校黨組織在行業、政府、社會之間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機制,整合資源,動員力量,融入社會,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很大貢獻,為高校黨建工作創新增添不少亮點。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在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
一是行業型院校普遍存在辦學時間較短、社會服務工作積淀少、黨組織社會服務能力較弱等問題,又受傳統“重學術、輕應用”的教育思想影響較深。一些高校黨組織對什么是行業型高校黨組織的社會服務,行業型院校黨組織為什么要服務地方和行業,如何開展服務地方和行業活動等問題還不能完全理解;二是受行業發展、區域環境和黨建內涵等基本因素影響,這類黨組織往往片面強調服務教學科研中心工作,對服務地方和行業工作不夠重視,往往把此類服務看成是“副業”;三是高校黨組織把服務地方和行業活動與學校內涵建設和黨組織自身建設分割開來,沒有從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服務地方和行業的重要性,導致黨組織參與服務地方和行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很難有創造性。
2.動力機制不夠健全
機制是激發系統運行的內驅力,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機制不夠健全。一是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健全。行業型高校黨組織開展服務地方和行業活動的經費不夠,黨組織活動經費往往由黨費劃撥,一般用于日常黨建工作中,服務專項經費很少。二是業績考核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上級對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沒有規定和要求,學校對黨組織開展服務地方和行業工作往往沒有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與考核要求,許多黨組織只滿足于規定動作,不愿將太多精力花在為地方和行業服務上。三是合作雙贏機制不夠健全。地方和行業部門沒有深刻認識到校地合作、黨建共建也是本身發展的需要,對高校黨組織工作的關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足、政策導向的錯位,導致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的動力機制缺失,服務活動難以開展。
3.服務能力不夠突出
行業型高校多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的,在目前深化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升級進程中,難以適應、能力不強,這是行業型高校普遍的“短板”。一是當前一些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本身缺乏系統的實地調研、實踐能力和實際行動,社會活動能力不強,科技服務能力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行業型高校受辦學條件影響,教工黨員大部分是缺乏工程技術背景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或者普通高校現任教師,來自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僅數量有限,而且水平不高。真正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三是面對急劇擴大的辦學規模,教工黨員忙于日常教學科研和管理任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四是基層黨員普遍缺乏社會工作經歷和服務實踐能力,對行業了解不夠,缺乏服務技能,制約了服務地方和行業能力提升,也必然影響其服務的開展。
4.組織管理不夠規范
一是行業型高校黨組織缺少實際意義上的社會服務管理機構,一般都將社會服務納入科研部門管理,而將黨員參加社會實踐納入組織部門管理,對外教育培訓工作納入繼續教育部門管理,職能部門多頭管理,導致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缺乏規劃性、系統性、連續性,服務內容比較簡單,服務形式比較單一;二是缺乏對行業發展現狀、職業發展現狀、經濟發展現狀、勞動力需求現狀、社區文化需求等信息以及行業型高校發展需求的信息,導致相關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工作的具體目標和內容模糊不清,沒有形成系統化服務的局面;三是缺少社會服務的管理經驗。高校黨委對黨組織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進行統籌規劃和指導,影響了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行業型高校黨組織服務地方和行業機制優化思考
高校黨組織在立足地方和行業發展主動服務的過程中,要珍惜和利用所擁有的資源優勢,重視直接、主動、多方位、有針對性、有計劃性服務,注重服務的長期性。相關機制的構建要以高校黨委為核心、二級黨組織為基礎、基層黨支部為網絡、師生黨員為主體、社會單位為依托,從人才培養機制、支部活動機制、科研對接機制、協同發展機制、激勵保障機制等方面來著手。
1.轉變理念、黨政同心,構建優秀人才培養促進機制
培養人才是高校的本體職能,是高校服務社會職能的根本保障和最大體現,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形勢下,行業型高校黨組織要轉變傳統工作理念,結合行業特色和社會需求,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型人才。學生黨員培養方面,在傳統理論教育和黨校培訓中加入社情、行情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地方和行業對人才的期望,加強學生與地方、行業溝通、聯系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教工黨員培養方面,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堅持師德師風教育常抓不懈,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青年教師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引導教工黨員對學生進行就業觀念和理性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就業崗位;發現、培養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骨干教師,通過組織程序選派他們走進地方部門、行業企業,在一線開展定點服務,讓他們在掛職鍛煉中學習地方和行業先進理念和做法,提升實踐技能。
2.支部搭臺、創新載體,構建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載體
良好的平臺和載體是黨組織開展活動的基礎和支撐,高校基層黨支部是師生黨員活動的依托。行業型高校黨組織要善于運用支部平臺,創新活動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第一,以支部活動為平臺,尊重和發揮黨員服務地方和行業的主體地位,開展科技服務,培育科研氛圍,提升科研能力。第二,以黨日活動為載體,面向地方和行業開展科技和文化服務。黨組織要將提高服務地方、行業的能力和增強黨性、國情體驗作為黨日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活動主題做到“三結合”:黨日活動內容與黨員專業知識結構相結合,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勉勵黨員發揮專業特長,結合社會需求,提升服務本領。第三,以教工支部為依托,結合專業特點,發揮智力優勢,開展遠程服務。教工支部可開通、搭建遠程教育平臺,為地方和行業人才提供開展遠程在線指導,幫助人才在不脫產的情況下提高知識和工作技能,更好地服務地方和行業發展。
3.互動交流、分享成果,構建行之有效的科研對接機制
現行的教師評價機制偏重于論文和研究成果,往往忽視科研成果的轉化意識,主要原因在于科研對接機制不夠健全,行業型高校黨組織需要著眼于服務學校教學科研中心工作的長遠發展,緊緊圍繞“人才優勢強校” “行業特色興校”的戰略視角,緊密結合中心工作和行業特色,從深度挖掘本行業、本地區資源出發,注重捕捉行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對策研究,找到雙方相互發展的“耦合點”。在此基礎上,黨組織通過黨建共建、人員掛職、信息共享等途徑,加強與地方同行業、企業的信息溝通和人員交流,積極邀請或聘請社會、企事業和行業人士參與到學校黨建理論研究、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等工作中。在科研計劃、科研立項乃至發展規劃的制定等工作中,黨組織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聽取意見,匯集才智,參與研究構建學校與地方和行業的科研對接機制,明確黨組織在其中的職責范圍,鼓勵師生黨員、師資團隊協助地方和行業進行技術開發和產品研發,為學校與地方、行業的科研對接和成果共享提供嶄新平臺。
4.主動走出去、開門抓黨建,構建黨建共建的協同發展機制
行業型高校黨組織需要堅持“主動走出去,開門抓黨建”的工作新思路,以基層黨支部共建為橋梁,以青年干部、教師掛職鍛煉為紐帶,以促進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目標,開展校地黨建共建活動,不斷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溝通與聯系,形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開放式黨建工作新格局。共建形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校社共建、校村共建等形式;共建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發展共建和文化交流共建等形式。在此類共建中,高校黨組織可以結合共建單位的實際需要,為共建單位黨員培養、支部活動、建章立制方面給予適當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示范,促進共建單位黨員素質修養和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實現高校與地方和行業黨建工作的協同創新發展。
5.以人為本、權責清晰,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保障機制
行業型高校黨組織開展服務地方和行業活動,離不開經費的支撐和保障。高校黨組織中,基層師生尤其一線教師參與黨建活動和社會服務積極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忙于教學科研工作,認為支部服務活動與成績評定、職級晉升關系不大,缺少參與支部服務活動和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因而,行業型高校黨委要調動師生黨員參與支部社會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在保證教學中心工作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鼓勵他們關注和積極融入地方和行業發展,在服務中促進專業知識應用和科研成果轉化。在管理權限上,上級主管部門需要針對行業型高校黨組織社會服務的現實需求,在為地方和行業發展服務中的人員編制、職稱評定、收入分配、獎勵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從而保障服務的有效運行。同時,適度加大專項經費投入力度,將黨建共建和社會服務費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相關高校黨委也要將此類經費列入專項經費進行預算和開支,不斷完善服務所需的軟硬件設施;鼓勵各地黨組織做好服務質量和成效的跟蹤評估,基層黨組織也要建立和完善黨員參與服務的激勵及績效考核機制。
本文系北京高校黨建研究會2014年度黨建研究課題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鄭紹保.黨的基層組織工作熱點、疑點、要點500問[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2007:1.
[2]張希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9.
[3]劉超美,毛桂芬,白素蘭.北京高校服務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研究[J].前線,2011(12).
[4]賈元玉,高峰.讓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煥發活力—訪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0(5).
[5]岑毅.基層黨建聯建模式:社會發展轉型的選擇及態勢[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9(11).
(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趙盛偉系學校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