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沛++周剛
摘 要:企業研發投入的績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其中企業的研發投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研發投入績效。研發活動作為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和持續穩定成長的推動力,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以往對企業R&D投入和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忽視了企業所采取的不同研發模式下R&D投入對績效影響的差異性,使研究結論的可信度較低、適用性較差。本文主要針對該差異性,對已有的研究結論做探討。
關鍵詞:
引言: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研究與開發”。國家和企業的R&D水平,體現著國家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和綜合競爭力,國家的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實現由要素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轉變,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是一項事關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任務。中國已成為高技術產品制造和貿易大國,卻不是高技術生產和貿易強國。其根本原因是中國高技術產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因此,走創新驅動之路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最優選擇。
隨著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邁進,R&D投入強度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2012年我國的研發支出規模超過萬億元,研發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已開始受到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靈活調整研發模式,既可內部研發資源,也可通過合作研發、技術引進等方式,形成研發網絡,整合研發資源,以實現創新目的。但前人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結論,因此,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將R&D投入、研發模式和企業績效結合起來進行文獻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關于研發模式和R&D投入與企業績效影響因素
梳理相關文獻發現,關于企業創新戰略下研發模式選擇的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研發和獨立研發兩個方面。閱讀關于研發模式的文獻,發現西方研究較早、比較成熟,主要研究成果在于研發模式對比分析以及合作研發對象選擇上。D,Aspre
mont和Jacquemin(1988)對合作研發開創性的研究認為,當企業的研發投資溢出效應足夠大時,企業合作研發所帶來的創新績效和生產效率會大于非合作研發所帶來的創新績效和生產效率。Miotti L(2003)與Belderbos(2004)的研究發現:合作研發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ROBERT(2005)認為:企業也可以與競爭對手合作,獲得相關技術知識和技術訣竅,提高創新能力與績效。在參考國外文獻的基礎上,國內學者也做了研究,但是數量卻很少。付敬(2013)證明了,企業合作研發項目有產業伙伴的加入能使其獲取更多創新所需知識,從而顯著提高其創新績效。而學者張兆俊(2009)則認為當企業創新能力較弱、而技術溢出程度較大時,企業傾向獨立研發。
總的來說,國內外關于研發模式的研究不多,研究多集中企業研發模式的選擇策略,結論并不一致,究其原因,企業在不同的情境模式下企業研發策略的選擇是不相同的。因此,對于不同情境下研究研發模式的選擇以及不同研發模式的效率是有意義的。
關于R&D投入與績效之間直接關系研究較多,而研究兩者中間影響因素的文獻很少。Yeh等(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市場對那些董事會規模比較小且獨立性比較強的企業的R&D支出有更強的反應。Le(2006)實證結果表明,機構投資者調節
R&D支出與企業績效關系的方向,機構投資者通過直接參與企業R&D決策過程影響二者關系,獨立董事影響二者關系的強度。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研究起步較晚主要研究了企業規模、 融資環境、 公司治理等對兩者的調節作用。何強,陳松(2012)通過實證分析認為董事會規模對研發投入與公司價值的關系有負向調節作用。劉偉、李丹(2010)以青島市的125 家高科技企業為研究對象,認為R&D投入與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出和高科技產品銷售收入增長存在正相關,而與銷售收入的相關性則不明顯,引入的企業規模這個調節變量,則與銷售收入存在明顯的正相關。
由上述可知,(1)在不同環境下R&D投入效率確實有所不同,探討技術創新戰略( R&D投入與績效關系)時, 考慮影響二者關系的權變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現在對這方面的研究是很少,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2)在前人基礎上得出宏觀和微觀因素會對R&D 投入與績效測量產生影響,在研究中著重將這些因素控制,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結果。
二、R&D投入與企業績效相關研究綜述
兩者直接關系研究主要采用實證研究集中論證R&D投入與績效存在正向、負向和無關性等的研究。國外學者主要的研究結論為正向關系的研究,其中有Sougiannis(1994)以1975-1985年的美國公司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結果表明,企業每增加1元的R&D投資,在未來的7年內會增加2元的獲利,Capon、Farley和Hoening(1990)利用多元回歸分析認為,R&D強度與企業的銷售增長和盈利性都有較強的正相關性,Morbey(1989)以800家研發支出超過一百萬美元的美國企業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研發強度對企業未來獲利有著顯著影響。但是Gerpott(1986)的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績效與R&D強度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直線關系,而是一種曲線關系。國內學者也做了關于兩者直接相關關系的研究。趙月紅(2013)研究發現R&D投入對企業當期的營業利潤率有負向的影響。陸玉梅,王春梅(2011)運用99 家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數據,實證分析了R&D投入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與此相反,郟寶云,陸玉梅(2010)以電子信息業上市公司為例,分析研究表明,電子信息業上市公司的R&D投入水平普遍不高,R&D投入強度與經營業績不存在正向關系。有些學者作了更進一步的研究,郭媛嫣(2008)實證研究表明:總體上,我國上市公司R&D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R&D經費投入的增加促進了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增強,R&D投入的效果具有滯后性,滯后兩年的效果更加明顯,并且R&D投入具有累積性效果,
總言之,關于R&D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研究結論并不統一,主要原因有:(1)對于R&D投入與企業績效的測量指標選取不同導致的差異。(2)研究對象所在地區不同也會造成研究結果的差異。但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其中針對國家地區的研究較多,而針對企業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對更多行業和地區企業的R&D績效進行更進一步深入分析。以豐富R&D績效理論。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R&D投入與績效之間直接關系的研究較多,研究測量方法與結論很不統一,較少有研究者著重研究R&D投入績效中影響因素的研究,現有文獻中主要有企業規模、融資環境、公司治理等對兩者關系的影響,很少關注研發模式對R&D投入與績效的影響關于研發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不同情境下的選擇策略,研究結論很不統一,從中可以看出研發模式對R&D投入績效產生了影響,但是很少關于研發模式對R&D投入績效影響的研究。由此可見,R&D投入與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還比較少。總的來說,我國R&D投入與績效影響因素研究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仍需要學者們從理論研究到實踐研究的跨越。
參考文獻:
[1] 付敬,朱桂龍.技術聯盟中企業學習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4:6-11.
[2] 曹劍濤,謝朝暉,馬進. 小生產商與大經銷商供應鏈的合作研發博弈[J]. 軟科學,2013,08: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