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揚
“破窗理論”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二是小事可以誘發成大事,即“牽一發而動全身”。生活中我們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破玻璃的窗戶,此道理同樣適于學校的德育工作,并且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破窗”是校風變差的重要誘因
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心理,進而會影響人的行為?!捌拼啊敝L了人的四種心理:
第一種是“頹喪心理”。壞了的東西沒人修,學校的東西沒人管,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度就會隨之降低,學校、教師就會沒有了威信。
第二種是“棄舊心理”。既然已破廢,既然沒有人管,自然就會丟棄一邊,理都不會理,更別說對它珍惜了。
第三種是“從眾心理”。別人能干我也可以干,別人能拿我也可以拿,別人可以破壞我也可以破壞。
第四種是“投機心理”。“投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當他在“破窗”中看到有機可乘時,就有可能把未打破的“窗戶”都打破。
“破窗理論”的負面效應曾經在我校非常明顯。我工作過的學校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名校,在當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九十年代末期,學校擴招,在兩年內,學校由二十四個班猛增至六十個班,學生生源素質降低,而大批新教師由于經驗不足又管理不到位,使得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戶”得不到及時的修補,從而給學校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
在運動場的旁邊,在校園小路上,某個同學把垃圾倒到那里沒有得到及時的清理,不久,這些地方就成了學校的衛生死角了。后來,學校的衛生死角越來越多。有些同學有隨地扔垃圾的習慣,學校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不久,就有更多的同學染上了亂扔垃圾的習慣,經過一個課間后,校園里的垃圾隨地可見。衛生間的門壞了一扇,沒有及時修理,不久,旁邊的門也壞了,甚至連門都不見了。教學樓潔白的墻上有一個球印,不久,墻上不但有球印,還有鞋印,逐漸學校里沒有一面干凈的墻了。
二、分步實施修、擦、造“窗”工程,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一)修補窗子,消除環境的不良誘導
1. 實施“清潔工程”,建立星級校園。完善了衛生制度,實行每天一小掃兩保潔,一周一大掃。每天各班派出值日生對班負責的公共地區進行清掃、保潔,每周五全校大掃除,對課室、宿舍和公區進行徹底的清潔。針對某些同學亂扔垃圾的情況,除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外,我們還組織校學生會、校團委、級管會組成聯合檢查組,在課間對全校的學生衛生保潔情況進行檢查。這項措施清除了衛生死角,清潔了校園,使得整個校園不論什么時候都能保持衛生整潔。
2. 實施“光亮工程”,建立光明校園。校園內陰暗的角落比較多,而這些地方往往成了學生逃課的避難所,是管理的盲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這些地方裝上了大瓦數的路燈,使整個校園都光亮起來,晚自修時在校園內游蕩的人少了,大大地減少了違紀現象。
3. 實施“修補工程”,建立完整校園。 我們把壞了的門修好,把臟了的墻重新粉刷一遍,把被踐踏了的花草重新栽培起來,把損毀的護欄換了?,F在,不要說連路基壞了會第一時間得到修補,就是一塊地磚壞了,甚至是標語的字脫落了一點,都會得到及時的修補,確保校園的完整,絕不允許“破窗”的出現。
(二)擦亮“窗子”,提升育人環境的品位
建設“綠色校園”。綠色代表健康,綠色象征和諧和安祥,綠色給我們帶來生機,綠色給我們帶來活力。我們對校園的綠化進行了合理的規劃,擴大了綠地面積。在植物的選取上,木本、草本相互搭配,花草結合,既有常綠的樹種,又有季節性的品種,使學生處于樹木蔥郁,鮮花盛開,鳥語花香的環境中,又使學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節律的變化,讓他們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還通過對古樹木進行保護,對學生進行傳統教育,傳承學校百年優良的文化傳統。同時,我們還栽種了紀念樹,賦與了樹木特殊意義,讓校園的花草樹木飽含人文的元素,成為豐富的育人素材。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