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本文以新課標為背景,淺析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確保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應對策略
一、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及實施,初中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合作學習的應用,且應用成效顯著,但合作學習的應用過程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為此,本文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淺析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以培養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是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以學生小組討論為主及教師引導為輔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及互助完成學習任務,以此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應用時間較短,且遭受到的阻力較大,因此實踐過程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小組合作過于形式化,即教師未能準確理解小組合作的目的。盡管多數初中語文教師所采取的小組合作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原因是此類小組合作形式未把握好教學的重心,并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從而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針對性弱。課堂提問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常見方式,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及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初中語文課程合作學習過程,教師的提問包含著過多的主觀觀點,且所提問題與教材的關聯性較弱,如此定會增加學生理解問題的難度,并最終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合作形式吸引力及創新性弱,而該問題多由教師創新意識差或創新能力低所致,亦或說教師尚未準確理解合作學習的真實意圖。多數初中語文教師長期僅采用一種或兩種教學形式,如此雖然實施起來難度較低,但會降低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三、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問題的應對策略
結合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問題的表現形式及成因,本文認為必須從下列方面進行改進。
(一)明確教學目標。課前備課結果,教師必須明確“四個什么”,即學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及什么程度,且教師必須明確每堂課的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及能力目標。課前,教師應為每一個學生準備一份設有活動方案及教學目標的導學案,以引導學生查找問題的答案及完成規定的任務。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應按表3-1設置教學目標。
表3-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目標的設定
(二)合理設計活動方案。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按5人~6人的標準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如此經小組的集體互動來協作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能力。互動方案應四部分:1.情境創設,即以展示背景資料的方式引出被學生們所熟知的謎語、歌謠或生活常識等,以此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或課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荷》的講授過程,教師可以以猜謎語的形式帶學生們融入課本內容。2.活動過程,即以設計活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小組的合作能力,此乃課堂教學最為核心的部分。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應結合課文的內容而設定。例如,教師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提出多個問題→小組成員分別領取一道題目→各個同學先就自己領取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找出問題的答案→各小組推舉一個或兩個答案較好的問題進行全班解答→教師就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3.課堂自測,即對本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及時鞏固,亦或對相關新知識進行拓展延伸。自測的內容應與課文的大綱要求相關聯,且應重點強調學生對文中字詞或文章體裁的掌握。例如,教師列出的是與新聞相關聯的自測題,以幫助學生掌握新聞的結構及特點等。4.課堂小結,即對課堂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及對課堂活動進行點評。該階段由學生或教師或師生共同完成。
四、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合作學習的應用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即具體從下列方面對初中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開拓學生思維及啟發學生智力,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優秀的人格品質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可見,合作學習的應用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徐亞.期待一片新氣象——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6):110-110,159
[2]王美菊.試論初中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合作學習[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46-47
[3]常元偉.深化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2,(27):133-134
[4]席進鳳.三人行,必有我師——淺談初中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J].青海教育,2010,(5):20
[5]邵晶.初中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現狀及有效性的探討[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0):62-63
(作者單位:揚中市八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