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
【摘 要】 本文以英語教學中學生受母語思維影響的負面遷移為研究要點,闡述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策略方法。運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英語意識和地道的表達思維,是克服母語思維束縛和豐富認知情感的重要途徑。探討英式思維培養對活化英語教學和提高學生英語表達和綜合運用的準確性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生;思維;語感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敏銳的語言感知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重要基礎。外語習得理論也指出,學習者在接受外語的過程中,更應該重視其思維的表達方法,尤其要區別于母語,防止形成負面遷移(Negative transfer)。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英式思維為基點,關注學生英語表達的連貫性、地道性,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提高表達運用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一、問題提出
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因受漢化思維的影響,對英語表達的運用缺少一定的認知體驗,往往出現漢式英語(Chinese English)。在英語翻譯上,往往是直譯為主,例如,“人山人海”被翻譯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在語言表達上,往往以母語思維為主,缺少西方語言表達的跳躍性,使得語言表述生硬。在英語寫作上,往往是“I到地老天荒”,不知在英語表達中,除了人可作主語,還有很多非靈主語。
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認知思維受到母語的影響,缺少一定的連貫轉換性。改變漢式英語的表達不合理格局,讓學生從文化層次、表達交流、閱讀積累等方式探尋思維轉化,更利于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認知感悟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英式思維培養策略原則
(一)跨文化原則,文化是語言表達內涵,也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必須了解掌握的,從文化深處挖掘思維的來龍去脈更利于學生接受。
(二)對比原則,中西思維往往具有一定的迥異性,英式的直白和跳躍性思維,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解語境進行綜合思考,這也是學生必須關注的。
(三)表達原則,英式思維同其他思維一樣,都需要通過表達的形式來予以呈現,以此來暴露認知感悟過程,便于教師及時指導糾正,提高理解的準確性。
三、英式思維培養的策略
(一)創設英語語境,激活思維
在情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最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在指導運用中,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教學內容,以英語輸入為主導方式,多給學生指導,幫助他們在主動識記運用中獲得豐富的感知。在創設英語語境中,一方面,借助課程學習內容,設計相應的學習語境氛圍,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和任務主動融入課堂;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建議學生在主動表達和綜合運用的過程中主動調整理解策略,增強理解感知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進行牛津版M3U2 language的Welcome to the unit教學時,筆者首先播放一段25種語言版本的《let it go》,引出問題:Elsa princess sings this song in 25 _______, 從而引出主題language。然后通過閱讀不同的文本,如介紹盲文的短篇、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等,讓學生在全英語的情境中了解到語言的不同形式,自然而然地總結出無論是文字、手語還是音樂都是一種世界語言,從而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二)運用英語解釋,深化理解
英語解釋(English Interpretation)是學生學習運用英語的有效方式,通過原汁原味的解釋說明,能在更好凸顯細節、細化要點、理清思維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由依靠母語思維認知主動轉化為運用英語學習認知,更利于學生識記和理解運用。
運用英語解釋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英語信息不斷提煉和深層次加工的過程,在指導中,一方面,要找準英語表達的核心要點,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元化的語言表達形式予以說明,深化理解感知;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在抓住主要信息要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借助前后的表達意境予以進一步拓展延伸和豐富。
引導學生從細微的差別中發現不同的詞語內涵意義,更利于學生有效掌握運用。例如,country, nation, state 都表示“國家”的意思,不過在英語解釋中則有細微差別:country: an area of land that has or used to have its own government and laws;nation: a country considered as a group of people with the same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state: a country considered as an organized political community controlled by one government.很顯然country強調地域性;nation強調人文性;state強調政治性。通過這樣的解釋更利于學生識記和認可。
(三)背誦經典語篇,增強感知
背誦一些英語經典語篇,能使得學生在主動嘗試識記的過程中,激活思維靈感,便于他們主動調整策略方法。一方面,教師應多從課程教學內容中找出相關的經典語篇,讓學生能夠在深刻記憶中品味其中的意境內涵;另一方面,多給學生提供理解記憶的時間,建議學生在自習或者晨讀課上,帶著虔誠虛賞析的心情主動學習和理解記憶,增強認知感悟。
以《New Concept English 3》(新概念英語3)為例。作為風靡全球近四十年的經典之作,新3中有諸多“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彰顯英語思維的表達。如,Lesson15 “Very few of the fifty pence pieces and pound coins I have given him have found their way there.”雖然沒有人作主語,但用“pence pieces and pound coins”這個無靈主語和有靈動詞find ,給讀者呈現的畫面就是錢幣長出雙腿或翅膀,跑到或飛到不是錢罐的地方。
(四)品味經典作品,豐富思想
(下轉第33頁)
(上接第32頁)
經典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精髓和藝術瑰寶。學生在品讀或睿智或優美的文字,欣賞或絢爛的畫面或幽默的對白中,不僅能體味出地道純正的英式思維,更能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以獎勵的形式給學生播放美劇、好萊塢大片或是推薦閱讀英文原版小說。美劇是美國人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其人物對話最能折射出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如深受學生喜愛的家庭情景劇《Modern family》;好萊塢大片則更加宏觀的展示出英文世界的愛恨情仇,讓人深刻體會其感性和理性的情感碰撞,如在進行M6U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教學時,筆者就讓學生觀看了勵志大片《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經典原版小說則是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沖刷,保存下的文化瑰寶,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體味原汁原味的英語思維方式和情感。在與學生討論What is happiness to you時,我推薦學生閱讀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The Gift of the Magi》(《麥琪的禮物》),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幸福無關乎物質,只要心中有愛。
在品味經典中,教師應有選擇性的指導,一方面,為學生篩選高質量的經典文學或影視作品,多從語言表達和文學欣賞等方面去引導學生捕捉其中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多鼓勵學生去模仿,讓學生在感受語速、語調、語音的變化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感知。
總而言之,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式思維是破解啞巴英語(Dumb English)和漢式英語(Chinese English)的內在必然要求。在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在關注學生英語認知感悟和課程教學要求基礎上,以多讀為基礎,通過聽說寫等技能的反復訓練和總結反思來發現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不同需要,引導他們在接近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大膽探索和主動嘗試,利于他們克服母語思維的影響,幫助他們在主動調整的過程中更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豐富語言認知感悟思維,滿足課程學習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毛冬蓮.新課標下高中英語寫作中英式思維訓練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4(23)
[3]蔡曉陽.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的實踐與研究[J].教師,2014(10)
[4]丁靜.英語文學作品中“英式思維”的表現[J].考試周刊,2013(60)
[5]譚華蘭.專業與趣味“兩手抓”:推進高中英語高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14)
(作者單位: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