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敏(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化學紡織工程系,江蘇 江陰 214433)
近年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發展較為迅速,“十一五”期間,我國精細化工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進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發展的新階段。“十二五”階段,隨精細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創新,我國逐步向世界精細化工強國邁進[1]。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地處長三角中心地帶,周邊有張家港、常州、泰興等多個精細化工園區,本市目前有各類化工生產企業290家,規模以上90家,產品年銷售額約690億元。上市企業澄星磷集團公司以其系列磷化工產品占據我國市場的60%以上;百川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偏苯三酸酐、工業特種漆、醋酸酯類產品年產量分別居世界第二、世界第二、全國第一。此外還有一批如江蘇積華靈大制藥有限公司等快速發展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為江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隨本地精細化工產業的蓬勃發展,新建企業需要一大批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員工;原有企業經技改后,也急待更新員工。作為無錫市唯一的一所開設有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有責任思考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相適應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本文結合我院實際,就上述問題做出探討。

圖1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班組長”能力剖析圖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與高職高專實際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2]。根據市場需求,我們經過廣泛調研、認真分析,重新確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面向本地區精細化工行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必需的理論知識和精細化工產品的工藝控制及優化、產品分析與檢測、設備操控及維護技能;同時具備一定的學習、管理及創新能力;能適應精細化工生產、質檢、管理、營銷一線需要,具備“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見圖1)。
通過深入企業調研,根據緊缺人才的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要求,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如圖2)。

圖2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圖
課程改革方面我們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特別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按“一條主線、兩大平臺、三個層次”展開(見圖3),課時比例占總學時的61.6%。教學中我們還推行“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及“分組組長負責”制,不斷提高學生的各項核心能力。

圖3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將化工分析工、化工總控工、化工工藝試驗工等職業資格標準中應知應會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實現職業技能培養與國家職業資格鑒定相銜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除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3]。職業道德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本專業的課程改革中,除規定有知識與能力目標外,更有明確的素質目標,通過創設職業情境,開展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學生分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等教學方式的改革達到職業道德的培養。同時還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專業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假期社會實踐等,使學生在充實課余生活的同時,不斷鍛煉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的基本素質。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促進全面發展,還將成功素質積點納入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體系。
推進校企合作是拓寬高職辦學的有效途徑[4]。我專業通過不懈努力,與積華靈大、邁康升華、澄星磷、百川化工、阿爾法瀝青等多家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除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外,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改革、教材編制、師資培養、項目合作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工作。
通過努力,我們已培養出一大批受地方精細化工企業歡迎的精化專業人才,畢業生供不應求。近三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8%,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達2866元,高于本省2779元的水平(麥克斯數據)。
[1]“十二五”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市場前景簡析.
[2]王秀蘭,李敏.醫學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質,2009(10):927-928.
[3]錢紅,方雪梅.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以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5(5):53-56.
[4]盧建勤,趙彥鴻.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之路[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