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博清
(百色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先進生產技術的采用,單位資本中的不變資本比例逐步提高,可變資本的比例逐步下降,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導致單位資本產生的剩余價值量下降。傳統銀行業屬于第三產業,屬于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屬于低資本有機構成的行業。拋開我國銀行業的壟斷程度不談,銀行業的利潤來自于銀行員工為消費者提供有償的金融服務。但是隨著先進技術在銀行業的使用以及銀行業服務方式的改變,銀行業的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不可避免。但是傳統銀行在服務方式變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利潤底線,服務方式的創新以不影響銀行利潤為前提。
比如雖然ATM機這樣可以部分代替銀行員工人工服務的機器出現和大量使用,但是銀行憑借其一定程度的壟斷地位,使用機器提供服務卻收取人工服務的費用。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銀行推出了與之相適應的電子銀行和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務。應該說這樣的服務方式極大的降低了銀行的服務成本和提高了服務效率,但是與ATM機一樣,銀行收取的確是人工服務的費用。這種服務成本和收取的服務費用不對稱的存在本質上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總體來說傳統銀行業只是在堅守從前盈利底線的前提下被動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其缺乏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動力。
電子商務的出現是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分工體系進一步深化的結果。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產生商品交換的客觀需要,而商品種類的急劇增加促進了商品流通方式的變革。從傳統的物物交換,到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以及隨后出現的以信用為基礎的賒銷賒購的出現,無不是商品交換方式變革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結果。電子商務產生于互聯網的普及和隨之而來的商品交換方式的變革。
電子商務產生了對互聯網支付方式的需求。與傳統的面對面的商品交易方式不同,電子商務的商品交易雙方通過網絡平臺遠程溝通達成商品交易意向,這就產生了與這種交易方式相適應的貨幣交割方式。按照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模式,商品和貨幣的交付同時完成,但在電子商務中由于商品到達買者手中受限于物流的速度,而銀行轉賬卻不可逆并且幾乎可以瞬間到達,往往由于賣家存在違約風險而使交易難以達成。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銀行推出了適應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電子銀行服務,同時運營電子商務平臺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推出了第三方交易平臺解決網絡交易方式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比如2003年阿里巴巴公司推出了支付寶業務,其業務迅速發展并成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的提供商。
電子商務產生了互聯網小額貸款的巨大市場。借助互聯網平臺從事電子商務的商家絕大多數都是經濟實力較差的個體經營戶,正是借助了電子商務平臺低門檻的特征才能提供相應的商品服務。由于他們投入的資本少,經營不穩定,導致他們幾乎不可能從銀行拿到所需要的經營資金。電子商務平臺把原本不可能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群吸引到商品服務活動中來,產生了大量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由于網絡購物的便捷,可能會在消費過程中出余額不足,此時如通過銀行途徑來補充余額其時間成本過高甚至缺乏可行性。但是由于網上交易的特殊貨幣交割方式,其在購物同時通過互聯網金融方式辦理小額消費貸款時間成本卻很低。
電子商務等網絡服務的互聯網支付活動衍生出互聯網理財需求。首先對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的網絡運營商而言,由于電子商務特有的交易模式,買家從支付價款到真正向商家支付價款有一段時間,由于每天有大量的網絡交易支付發生,第三方支付平臺會產生大量的價款結余,如此產生了通過互聯網金融快速短期投資的需求。其次,對于經常從事網絡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客戶而言,每次從銀行卡支付會帶來操作上的繁瑣甚至支付上的困難,同時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極低,這樣產生了將銀行存款的理財功能和電子支付功能相融合的現實需求。比如2013年阿里巴巴公司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余額寶業務,讓用戶把錢存入余額寶中,使得互聯網理財變成了一項更加普及的“全民活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商業銀行也推出了類似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電子商務為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了大量的潛在客戶群體,使他們具備了通過互聯網平臺從事金融活動基礎知識。通過網絡買賣商品的需求來自人們的生活動機,人們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互聯網支付之外的其他互聯網金融服務來自于人們的投資理財需求,因此是少數人的需求并且在銀行通過人工服務能得到更好的理財活動體驗。人們通常為了能夠從事電子商務活動而去銀行開通電子銀行業務并學習相應的操作方法,因為電子商務的網絡支付方式和其他互聯網金融服務有著極大的相似度,這些從事電子商務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電子商務客戶便具備了從事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知識,由此他們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潛在客戶。
電子商務為互聯網金融構建了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所需要的網絡環境是綜合性的,包括強大的網絡平臺,良好的網絡信用環境,完善的網絡交易規則,有效的網絡法律監管以及大量的電子商務用戶。在這些因素中大量的電子商務用戶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正是有了大量的電子商務用戶,這些用戶的資金需要和資金理財需求成為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石。在龐大數量的電子商務交易實踐中,網絡交易規則日益完善,交易方式日益便捷,這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人們習以為常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由于交易規則和法律監管的完善而形成的誠實信用網絡交易環境,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
首先互聯網金融并不是內生于傳統金融服務活動的創新。互聯網金融從直觀上講就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金融活動和滿足金融需求。傳統的金融活動要去銀行柜臺辦理,產生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銀行服務成本。如果用發達的網絡平臺來完成金融服務即節約了成本同時不受銀行工作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但是正是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產生了銀行業作為服務行業的高利潤。傳統銀行業在不斷提高銀行服務質量,提供優良的服務場所,改進服務流程上不斷創新,但是卻不可能愿意用互聯網終端來替代人工服務。時值當下仍然有部分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品種單一、程序復雜,并且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中收取人工服務的費用。所以說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推動,傳統金融業決不會采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其次互聯網科技公司提供多樣化的有償互聯網服務產生了大量網絡支付需求。隨著互聯網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各個領域,提供有償互聯網服務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獲取收益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用戶互聯網消費的非連續性和隨機性,眾多互聯網資源的零碎化交易成為常態,這樣就產生了次數龐大的互聯網支付。比如優質視頻資源的交易、有用文檔資料的交易、網絡虛擬財富的交易,這些都是類于與電子商務的商品、服務交易,產生了大量的互聯網支付活動。
最后互聯網科技公司為擺脫傳統銀行對支付方式的壟斷積極參與互聯網支付和其他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創新。現金支付外的其他支付方式是傳統銀行的服務領域,面對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銀行提供了能夠適應互聯網交易環境的新型電子銀行服務。由于相當一部分金融服務由銀行柜臺轉移到了互聯網絡終端,銀行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對電子銀行服務收取柜臺人工服務的價格,由此產生了提供低廉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創新動機。互聯網技術公司有著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作為網絡支付的直接參者或第三方支付的管理者,必將突破互聯網科技服務與傳統銀行金融服務的界限,從事傳統銀行的金融服務業務。由于傳統銀行服務更多的是提供交易制度和規則,而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服務需要掌握核心互聯網技術,這就決定了互聯網科技公司從事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要比傳統銀行從事互聯網金融創新具備技術上的優勢,由此導致互聯網科技公司成為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