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萬
摘要 建設美麗恩施是恩施州委的戰略決策,恩施州理應選擇正確路徑建設美麗恩施。
關鍵詞 生態文明 美麗恩施 路徑 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恩施是恩施州委州政府順應世界潮流、適應中國發展、合符恩施民意作出的戰略決策。恩施州應以以生態文明理念指引、生態環境良好支撐、以國家政策效應支持、以生態產業發展推進、以富硒特色彰顯帶動建設美麗恩施。
一、建設美麗恩施背景
(一)國際背景: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二戰結束后,加快經濟增長成為各國的共識。但是,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忽視均衡協調發展,導致一些國家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以及社會兩極分化、失業增加、社會動蕩等問題。為什么經濟增長并沒有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的正真的實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寂靜的春天》、七十年代的《增長的極限》等著作尖銳、清晰地揭示的原因是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破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產生,在1998年基本形成。伴隨著人們對發展問題在認識上的逐步深入,以人為中心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得以在實踐中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所推崇。
(二)國內背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己居世界第二。但是,伴隨高增長的高投入、高排放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壓力、給我國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威脅。為了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適的房子;為了喚醒全民的生態憂患意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敏銳地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第一次把“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提出,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充分彰顯我黨秉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與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自覺行動。
(三)恩施背景:推進美麗恩施建設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恩施州的大躍進運動,大量砍林木,使森林生態系統遭到極大破壞,引發了大面積、高強度水土流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以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恢復性治理。2000年開始抓住農業部實施以沼氣池為龍頭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機遇,州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生態家園建設的通知》,開展以“五改三建兩提高”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2002年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開展生態州建設的通知》。2005年州第五次黨代會和州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了建設生態恩施的戰略目標。2007年州委五屆三次全體會議提出:生態立州、產業興州、開放活州“三州戰略”。2009年在全州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州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把“實施‘三州戰略,促進綠色繁榮”確定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2014年州委、州政府作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恩施”的決定。這說明建設美麗恩施,全州人民共識已經形成、思路已經清晰、藍圖正變現實。
二、建設美麗恩施路徑
(一)以生態文明理念指引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州與全國一樣,在大躍進運動中砍伐森林,大辦鋼鐵;農業學大寨,毀林開荒;以糧為綱,全面砍光。使全州森林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引發了大面積、高強度水土流失問題。痛定思痛,干部群眾就形成了共識,認為絕不能再走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的老路。應該說這是順應潮流、合符民意的正確決策。全州人民對此積極響應,不僅認識到綠色生態是恩施州最大的特色、最好的資源、最大的資本和財富、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氛圍。積極開展綠色企業、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系列創建活動,普及環保知識,培育生態文化,規范環保行為,樹立和形成“文明生產,綠色消費”的生態文明理念來指引美麗恩施建設。
(二)以生態環境良好支撐
恩施州自然生態良好。恩施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園”、“華中藥庫”“八百里清江”、“天然氧吧”美譽,是一塊璀璨的“綠寶石”,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恩施州生態環境也很脆弱,卡斯特地貌、上高坡陡、易發生自然災害造成生態破壞;經濟社會發展必然導致人為的生態環境破壞;而且恩施州的生態一旦破壞,恢復和建設的難度、成本相當巨大。所以,我們一定要維護、保護、培育恩施州的自然生態環境,堅決同破壞生態環境的思想和行為做斗爭。只要這樣,才能有良好生態環境支撐美麗恩施建設。
(三)以國家政策效應支持
這些年來,國家投入巨資持續支持西部地區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長江防護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退耕還林草和天然林保護工程以及“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等項目,國家財政部恩施州作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政策創新實驗區,給以特殊幫助,省委、省政府把該州作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塊,為建設美麗恩施提供了多重政策疊加優勢。恩施州為了更好地發揮國家政策效應支持美麗恩施建設,一要積極爭取更多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恩施建設;二要認真梳理國家方方面面的政策,分清輕重緩急,使每條政策在恩施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四)以生態產業發展推進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是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符合恩施實際的路子。恩施州發展生態產業,充分依托恩施州良好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堅持特色農業、資源型工業和生態文化旅游業“三業并舉”,大力發展州域經濟,以生態文明的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創造“綠色生態生活”,構建“綠色生態社會”。一是積極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二是啟動發展山地運動產業;三是加強發展中醫藥材產業;四是努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等。
(五)以富硒特色彰顯帶動
全國大概有24個省市(縣)有富硒土壤,但恩施州是全世界唯一有獨立硒礦的地區。恩施州坐擁富硒資源,而硒元素用途廣泛,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經濟價值潛力可觀。彰顯富硒特色、將富硒特色融入到相關產業發展中去,是實現地區經濟差異化錯位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帶動美麗恩施建設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