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慕課之風一刮進國內,便席卷了中學教學領域。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式,它顛覆了傳統校園教育的授課模式和評價模式,如今已經悄然進入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中。那么,這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它是否適合高中語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考量。
關鍵詞:慕課;語文教學;合理運用
慕課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它的實施載體就是微視頻,即只出現教師聲音和知識點講解的不超過10分鐘的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式,它顛覆了傳統校園教育的授課模式和評價模式,對傳統教學是個挑戰。但慕課走進校園是具有其必然性的:一是隨著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期待通過更新穎、更豐富課堂內容來實現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教學效率的提高;二是隨著微時代的到來,一場以互聯網、先進移動設備為媒介的變革即將在教學領域全面展開,而慕課的便捷、高效、有針對性,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一、慕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優缺點
當下,高中語文的慕課教育是采用教師創建微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教學形態。用視頻再造教育,打破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局限,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選擇課程,等于是讓教師給予學生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指導課程內容。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能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解讀課文內容、理解主旨、感受意境等方面,能充分發揮自己積極性和主體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信息化的今天,慕課作為語文教學的有效輔助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當慕課給新課程改革帶來無盡春風的同時,它又與語文教學存在著距離。首先,作為人文類學科,語文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熟練和準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些課程目標的實現,僅靠慕課是遠遠不夠的。其次,慕課缺乏真正學習所需要的關鍵因素——人際互動。采用慕課的方式來教授,師生不能面對面地及時將問題解決,難以及量化的手段檢測學習效果,學生之間也缺少交流合作。因而,借助傳統的教育手段的課堂教學,仍然擁有以技術為媒介的學習所不具有的優勢。
二、慕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那么,看似無所不能、廣博無疆的慕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合理運用?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對慕課的使用做出適當的限制,幫助這“無疆”的慕課進入語文教學的“界限”中。
1.有教學流程之限
慕課來臨時,教師退居幕后,學生面對的只是教師的聲音與知識點的講解過程,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成為空談,慕課易使授課成為機械的信息傳遞過程,從而威脅到教育的核心價值。教師在制作慕課時預設的問題不一定是學生存在的問題,即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進行了自主學習后發現的問題也并非課堂教學的全部問題。相反地,學生在課堂交流后更易產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察言觀色、因勢利導,甚至改變教學進程及教學結果。再者,語文教學是需要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的人文性學科,試想,學生面對一個微視頻又怎能實現優美的詩歌、散文的欣賞呢?因而,筆者認為慕課真正產生作用的地方并不在課堂,更多的是在課外——課前提前學習、課后繼續教育以及學習效果的檢測,也就是說,慕課的意義更多地存在于課程層面上,是傳統課堂的拓展與提升,而不等同于課程的實施層面即教學層面。
2.有教學領域之限
面對語文繁雜的知識點,教師會在教學中將其分化到每個學段每個單元每篇課文。而慕課的特點是短小生動,它可以輔助教師完成分解和整合,避免了每堂課出現面面俱到實則收獲甚微的低效現象。學生如果沒有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就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重復觀看、學習教師制作的微視頻。尤其是在高考沖刺階段,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能力。但是,語文并不僅僅是幾個固定的知識點構成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創造的能力。而傳統課程里的師生面對面交流、討論、朗讀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更適用于培養學生閱讀鑒賞、思考領悟以及表達交流能力,而慕課更適用于培養學生知識的積累整合、應用拓展以及發現創新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制作慕課時可以側重語文的工具性,如詩歌鑒賞和現代文閱讀的表現手法、語言基礎知識、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以及文學常識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進行自主選擇學習,完善知識系統。
3.有知識系統之限
現階段的慕課已經風生水起,但是對知識點劃分得過細,且沒有承接先前知識,又忽視引出后續知識點,易成為知識孤島。又因為時長的限制,忽視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學習者只停留在瀏覽、知曉的膚淺層面。因此,我們應該選取其中的重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設計和制作系列相互聯系的慕課。系列慕課既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其中,每個慕課只針對某個知識點,相當于知識結構體系當中的一個聯結點;而當所有慕課聯結在一起之后,就能構成一個縝密的知識體系。
總之,慕課這種便捷、高效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已然引起了一場學習的革命。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從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去分析慕課的理念革新與形式革新的雙重意義,分析慕課的課程資源與課堂形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運用,以期慕課能以“無疆”入“有限”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參考文獻:
[1]孟榮祥.對“慕課”進基礎教育課堂的樸素思考《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4(9)
[2]賈惠.慕課對高中語文課堂的啟示《北方文學:中》,2015(2)
[3]張志宏.微探基于聯通主義的幕課[j]北京: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
作者簡介:
葉華盛(1979—),女,福建省泉州市人,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