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數字建筑的概念及淵源出發,以劉育東數字建筑作品為例,探析其內部空間的形式美、功能美,并通過對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探析,提出“空間情節”理念,可推動中國數字建筑的發展。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不僅是傳統單一的室內空間,而是一個融入社會、文化、心理、視覺的美學空間。
關鍵詞: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美
科技的不斷進步,推動建筑進入一個嶄新的空間高度,人類的建筑美學也隨之進一步發展。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建筑研究所劉育東教授就是21世紀數字建筑設計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設計作品中時刻體現著對藝術、科技、人和自然的尊重與敬仰,不斷營造出數字化的效果,創造數字空間的氛圍,以狂草建筑著稱。狂草建筑是通過中國具有氣勢、充滿動態的書法筆畫,借助數字技術演變出流暢的數字空間(圖1所示)。建筑在數字化的影響下,是一個互動的有機體,藝術就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就是藝術,兩者是互相依托、互相共生。
一、數字建筑的概念及淵源
數字建筑是將設計概念、建造及后期運營等整個環節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和數據應用到建筑本身,并對其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數字建筑的本質就是將數字技術(如計算機)運用于建筑設計和建筑使用的關鍵性環節中,是對建筑成果數字化的強調。從物體存在的客觀性來看,一種是非物質化的數字空間,即用高科技電子產品來模擬實體空間;一種是實體存在的建筑空間,即通過實體的表達,并將空間形態更豐富,實現建筑與使用者產生更好地互動。
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是數字建筑的里程碑。從高蒂、伍重到弗蘭克·蓋里,再到如今的伊東豐雄、扎哈·哈迪德、倫佐·皮亞諾等建筑師,他們將數字建筑推向新的高度,對傳統的構筑方式做出很大的顛覆,通過數碼技術來解決建筑的問題,促進建筑設計走上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道路,并使數碼建筑越來越普及。
二、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形式美
劉育東的設計作品中,多以空間本身所體現出來的自然屬性展示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形式美,如大連電子公司深圳總部內部空間(圖2所示)。這個項目展現出數字建筑的空間美、色彩美、線條美、體積美及光線美等,帶給人一種心靈美感的體驗。
(一)空間美
劉育東教授十分注重建筑空間的體現,最擅長用數字技術將書法筆畫演變為建筑空間的變化。在大連電子公司深圳總部內部空間的設計項目中,其空間多變,特別是樓梯充滿扭曲感,這種感覺會引伸到空間的美。在結構處理上,劉育東教授處理得相當到位,首先從建筑的外部向里看,內部的變化與外部的固定,形成一種“虛實”結合的感覺,若有若無、若隱若現,體現內外空間的可持續性。同時,柵格與實體也形成一種“虛實”對比,構成空間的模糊性,這就是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文化性的體現。空間結構的豐富多變,不僅體現材料的延展性,增加空間的動感,而且是數字建筑反映數字和媒體的美學特征之一。
(二)色彩美
“色彩的美主要是情感的表現,就是色彩的情感問題。”色彩美主要蘊含在情感中,通過情感表達色彩的美,而人所有的情感表現,其實就是人類對社會生活中事物的色彩寫照。上述設計項目中,劉育東教授所選用的材料,在燈光的照射下顯示一種偏海洋的藍色,充滿人類的個性,使人進入這個空間,就像進入海洋的懷抱,感受人類生命的源泉。這種藍色就是劉育東教授所要表現的建筑內部空間的一種“靜”,他通過色彩給進入這個空間的人一種靜謐、文雅的感覺。通過色彩將人的本性、情感表達出來,使原本呆板的物體變得具有靈性。
(三)線條美
在這個數字建筑的內部空間中,劉育東教授在設計時用了大量的曲線,流暢的曲線十分明顯地區別于傳統的直線建筑,這是數字建筑的特征之一。整個空間充滿動感,活躍的流線,這是一種空間的“動態”表現。這與色彩美的“靜”形成對比,做到“動靜”結合,鮮明地體現劉育東教授處理空間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的獨特方式。流動的線條,就像潺潺的流水,無形中給人一種歡快活潑感,表達強烈的情感且富有個性,這是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仿真性的體現。
(四)體積美
在這個項目空間中,劉育東教授打破原本的方體,利用曲面的造型形成一個多角度、多弧度的不規則空間,讓空間回歸自然,與整個空間自然連成一體,并將自然的形態進行抽象化融合到空間中,做到多樣統一,促使其數字建筑內部空間具有生命力。他通過物體的結構、轉化、面之間的推移等,體現出物體的體積感。而這種面與面之間轉折、推移、變化,十分微妙,點到為止,這樣的演變在傳統的建筑中是無法實現的,雖然可能有人會想出來,但由于當時的科技水平低下,建筑的實施媒介欠缺,都無法實現。而現在則在數字技術的開發應用之下,都一一成為存在的實體,這是數字建筑時代性的體現,也是數字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五)光線美
通過光線的照射,我們才能體驗到建筑結構的多變、線條與色彩的“動靜”、表面的光滑、形態的“虛實”等。在這個項目中,劉育東處理光線的技巧還表現在內部空間的燈光設計上,室內的燈光在光滑的薄膜、干凈的地磚的反射下,營造一種燈光四溢、絢麗多彩的氛圍。如果站在空間的幾何中心,可以360度全方位地觀看到整個空間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這就是數字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數字特性的表現。其內部造型的多變,不僅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而其延伸出來的明暗變化也形成了趣味的美感,增強人與空間的互動性。
三、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功能美
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功能,相比傳統建筑的實用功能,已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不僅是物質功能的追求,更是精神享受的尋求,并注重人類的心理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臺北公信電子公司總部接待大廳(圖3所示)是公司與外部連接的樞紐,其代表公司的形象,是給客戶的第一窗口。它的功能美首先體現在使用功能上,狹長的通道給人以指引的作用,引導人們往前方前進,這樣才能到達公司內部。而每一塊光滑表皮組成的通道也是引導人的視覺中心,使人能夠一直向中間的形體看過去。兩側的燈光也起到照明的作用,并且高科技的材料正好代表公司的整體核心理念,與其公司的特性和產品形成呼應。而最主要的還是其精神功能美的體現,光亮的表皮與明亮的燈光,給進入該公司的每個人創造一個時光隧道,一個流動的空間,將人的視線從單一變為多元。狹長的通道不僅給人提供一個互相溝通的機會,避免了開放性,促進交流機會的增加,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而且給人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有“觀察——思考——觀察”的過程,讓人體驗到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兩旁的墻邊隨時可以給每一個人提供公司的信息,而中心的形體卻是對人的視覺和興趣的吸引,具有從顧客的心理出發思考問題的角度。整個的設計不僅考慮基本的功能,而且從人的行為、心理和人的意識出發,與那種大堂吵鬧的壞境相區別,追求公司與客戶的溝通和互動,來體現一種精神功能的美,使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得以體現。
四、數字建筑的“空間情節”
通過對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探析,其項目設計中有“空間情節”的理念。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與其他建筑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其通過書法來推演建筑空間,使整個空間賦予人的靈性,一切以人與空間的互動為主,這又是數字建筑的本質體現。空間其實是一個虛體,只有在一定的圍合下才能形成,但是它是一個生命的過程,是人類心靈的園地,它與人也是共生共息、相親相依的。只因為有了人的參與它才會有活力,只因為有了與人的互動它才有生命。人本身都具有傾向自然、傾向樹木的感覺,而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是被整個城市的高樓大廈所包圍,遠離自然,就會產生壓抑感。如果人的生活離開空間,人將無法生存。一個適合人生活的空間,會形成一種幽靜和通透,并通過與人的互動,來加強人的溝通,加強親和力,從而使人的生存節奏融入自然,空間是人們生活的延伸與玄想,是老子“道”中的寬闊狀態,這就是“空間情結”。
五、結語
通過對劉育東數字建筑內部空間的空間美、色彩美、線條美等形式美及功能美的探析,可以體會到數字建筑的魅力,其空間具有仿真性、互動性、逼真性、交融性、可持續性和生命力。劉育東教授營造空間的效果,對廣大學生及設計愛好者是一個好的啟迪,可以看到數字建筑的內部空間不僅停留在其基本的實用功能,而且會向人的心理、精神不斷發展,由“實用模式”向“實用模式+情感需求+藝術化”轉變。
參考文獻:
[1]數碼建筑編輯部編.數碼建筑(第1輯)[M].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劉育東.建筑的涵意[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靳銘宇.褶子思想,游牧空間——數字建筑生成觀念及空間特性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方美清,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