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程洋岡古村落空間形態作為研究的起始點,在此基礎上剖析隱含于其中的空間與人的行為的相互關系,旨在了解古村落人居空間的形成和發展中的合理之處,探索現代人居環境的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程洋岡古村落;空間;行為
汕頭古商埠程洋岡自古便是水陸交通要塞,是唐宋鳳嶺古港的所在地。唐宋至今超過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旖旎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使它擁有“千年睡美人”的美譽,并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和“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
程洋岡位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西北部、韓江東溪東側。目前,古村落的歷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街巷狀態基本完整,全村有寺廟13處,祠堂20座,書齋31個,現保存較完好的府第33座。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一是丹砂古寺,是釋、道、儒三教合祀的寺廟;二是虎丘山摩崖石刻。
一、程洋岡古村落空間形態的構成要素
經調查、研究、分析,程洋岡古村落景觀空間的物質要素可劃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環境的物質要素,在程洋岡古村落空間內具象化則是水系、植被及農田;另外一部分則是人工建造的物質要素,如街道、巷道、院落、牌坊等。
二、程洋岡古村落空間形態的構成方式
本文主要從點、線、面的角度分析古村落的景觀空間,這也是順應了古村落空間自身演化發展的規律。
(一)線式組合
程洋岡村內池塘遍及,而人們自生來便有親水性,因此,古村落內居民在進行房屋和街道建設的時候,可以說是臨池塘而建,而街道作為兩者之間的鏈接要素,其布局方式就順應池塘與建筑的走勢。因此,根據池塘,街,建筑這三個要素之間的布局關系,可以將村落中池塘邊上地帶的空間布局方式歸納為線式組合模式,為“池塘一街一建筑”與“池塘一建筑一街一建筑”兩種基本組織模式。在這兩種基本布局下,不同要素的線性關系也不是完全各自平行,毫不相干,它們彼此間存在許多咬合和滲透的關系。
(二)塊面組合
程洋岡古村落建筑千姿百態,最基本的是以三合院式的“爬獅”和四合院式的“四點金”為基本單位組合而成的。但無論如何變化,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是“間”,由“間”組合形成合院、合院組合形成院落組、院落組再形成街坊,最終形成村落的主體空間。因此,間一合院一院落組一街坊一村落,這一系列的空間要素形成了程洋岡古村落空間的面狀基底。
各街坊組合在一起,最終構成了程洋岡古村落的整個面狀肌理(圖1)。
(三)點狀組合
程洋岡古村落的空間形態除了以池塘、街、建筑為元素的“線”形空間和以“間”為單元的“面”空間,同時還存在一些以“點”為單元的獨立空間,例如街巷節點、牌坊、廣場等。這些節點各具特色,形式多樣,可以說是古村落中最活躍、最獨特的空間,起著鏈接房、街、巷、水系等空間要素的作用。
(四)點、線、面的復合組合
程洋岡古村落的空間形態并不是由上述幾種空間形態構成方式中一種構成的,而是由以上三種構成方式分別以點、線、面的形式結合,三者之間互相影響、緊密聯系,共同構成了古村落的空間形態結構(圖2)。
三、程洋岡古村落的行為空間
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你不能把人跟空間分開,空間既不是外在實體,也不是內在經驗,我們不能把人除外之后還有空間。”空間中人的行為研究是空間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針對程洋岡古村落空間中人的行為活動進行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空間的形成過程和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傳統、生活習俗、價值觀念等精神文化內涵。
(一)行為活動對空間的塑造
在古村落的發展過程中,形態并不是建造者的最終目的,它是人們為了滿足功能需求和審美要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結果。人的行為活動對空間形態的影響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層面的,一種是精神層面的。
1.景觀空間的視覺形態
在古村落的演變過程中,形態并不是建設者的最終目的,它是人們為了滿足功能需求和審美要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結果。人的行為活動對空間形態的影響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層面的,一種是精神層面的。
2.景觀空間的視覺形態
在古村落的景觀空間中,因為受到地理條件、人們對功能的需求等方面的影響,其物質的構成形態最終會呈現出多樣的空間形態,給人的視覺感官帶來豐富多彩的空間效果。這種景觀空間的視覺形態在程洋岡古村落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建筑的細部處理及裝飾。
此外,由于古村落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發展變化的過程,在不同的社會時期,人們在進行空間構筑時所應用的建筑材料和形態都會有所不同。首先,古村落內的傳統建筑,從其單體建筑的色彩提取分析,基本上都是黑白灰色系,而由于當地工藝發展嫻熟,當地人喜歡將其應用于建筑裝飾上。因此,建筑民居從外到內都極重裝飾,在細節處理上點綴許多帶有跳躍色彩的裝飾構件,使整個空間呈現出一種獨特而又統一的氛圍(圖3)。而古村落內后來加建的樓房,其外墻磚一般采用水刷石、瓷磚或馬賽克貼面,以白色為主,但也混雜著其他顏色,對整個古村落的空間形態統一性造成影響,因此對新加建樓房有必要進行統一的規劃。
3.景觀空間的精神內涵
古村落內部的眾多物質要素構成的景觀空間背后,都蘊涵著多種不同的空間體驗和精神文化的意義,結合空間自身的等級、大小、轉折的變化,帶給人們豐富的空間感知,它能使人區別不同空間之間的差異,使人喚起對一個地方的記憶。
例如,在古村落的內部,街巷既是交通的要塞,同時也是組織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間場所,大家在這里寒暄聊天、娛樂嬉戲,在居民的傳統觀念當中,街道或街坊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屬于自己的空間。
(二)空間對行為活動的影響
空間除了承載著人的行為活動,也對人的行為活動產生了影響。我們仔細探究,不難發現程洋岡古村落的空間中存在著許多適合人們交往活動的要素和條件。
1.尺度
合適的尺度對人的行為活動起到恰當的引導。例如街巷空間,當街巷的尺度較窄(0.8-1.2m)時,這個尺度不易于交往,甚至對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壓迫,故習慣于將其作為單純的交通性質空間來使用,而當街巷的尺度較寬(2-2.5m)時,能夠互相握手、友好交談,也滿足商品交易、步行交通的展開。在該范圍內人們會尋求功能的多樣性,將其視為室內空間的延伸,如休憩、晾曬衣物等。而當街巷空間在某個節點處突然擴大時,該空間就有可能成為公共活動的集中區域,也是當地諸如游神、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的聚集地(圖4)。
2.界面
在程洋岡古村落傳統空間里,高低錯落的沿街建筑所圍合而成的空間界面不僅完整地界定了各個空間,也通過街巷的延伸、轉折對行走其中的人們給予空間方向上的指引。此外,不同界面的材質和形態也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心理的暗示。
3.吸引力
當一個空間具有吸引力時,人們就會愿意進入其中參與活動和交往。這種吸引力的來源,可能是由于環境的舒適,也可能是豐富的人群活動,甚至于僅僅因為空間中有讓人休息的地方。這種具有吸引力的空間,往往有讓人產生停留、駐足的欲望。
四、結語
傳統的古村落作為鄉土文化的載體,其景觀空間不僅是眾多物質要素的構成,也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多層次的空間意義。結合程洋岡古村落這個典型實例,通過研究分析其空間與人的行為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挖掘傳統人居空間的形成規律,從而摸索可供現代人居空間設計參考與指導的對應點。現代潮汕人居空間的發展應保持潮汕特色,標識性強,體現人性化,選擇合適的空間尺度,讓現代人居空間的發展更具人性化,更有益于人的交往。
參考文獻:
[1]趙冰.人的空間[J].新建筑,1985,(02):31-38.
作者簡介:
陳憶楠,1987-07,女,廣東汕頭(515800),景觀設計主管,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