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梅等
摘 要:關于高職教育“雙證書”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意義以及高職教育現狀方面,大多數的研究成果都屬于經驗層面的探討、分析和總結,對于指導高職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內外對于“雙證書”制度的研究得出,國外關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研究是較為完善的,推行實施也比較成功,對推動我國高職“雙證書”制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雙證書制度;高職;文獻綜述
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雙證書”制度是指職業院校學生在學歷教育中獲得學歷文憑的同時,還應取得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若干個職業資格證書或從業證書。我國自1994年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來,已經建立了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配套的法規、制度和工作體系。2000年后,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我國中、高等職業院校開始試行“雙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層面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1]中明確表明了加強高職教育的發展,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支持職業教育,推進“雙證書”制度的發展和建立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戰略發展目標。
2014年我國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2]中進一步明確表明了要充分發揮企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加強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同時,《意見》指出,職業院校要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將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使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讓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直接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一、文獻綜述
1.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于“雙證書”制度的研究,是在對國外的職業教育與就業培訓鑒定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特定背景條件提出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頒布的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與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與及培訓證書制度。”這是我國通過的第一部關于職業教育的法律,第一次明確地規定了職業教育應當實施“雙證書”制度。教育部在2006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16號文件提出:“有條件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都需要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雙證書的人數達到80%以上。”[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進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實行就業準入制度。以上綱領性文件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雙證書”制度的實行指明了發展方向。
由于在我國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的研究絕大多數是在2000年以后開始的。所以在“雙證書”制度研究初期,多是研究高等職業教育實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以及高職教育現狀。
我國教育部在2004年12月批準了關于高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研究的課題“高職高專教育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研究”,該研究課題是教育部組織實施的“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計劃”中的子項目,該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施“雙證書”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二是關于在我國高職實行“雙證書”制度的情況下,對高職學生就業所提出的一些建議。
盡管國內在高職“雙證書”制度上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已逐步成為研究的重點。本課題研究者通過用不同的關鍵字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上進行搜索,其中以“高職雙證書制度”為主題詞進行全文搜索時,搜索到從2000到2014年共有3856條結果。搜索結果顯示,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的研究文獻從2000年僅有的26篇一直發展到2014年的366篇文獻,其中碩博士論文有622篇。筆者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相應的梳理總結后發現,目前國內學者對高等職業教育實施“雙證書”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關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的理論研究。國內研究學者黃曹華在其《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對策研究》中, 主要從制度方面總體上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銜接問題進行了研究。論文提出,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執行現狀,研究了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銜接的障礙以及銜接的思路與對策;[4]研究學者張安寧在其論文《試論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高職教育的銜接》[5]中從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相關經驗出發,分析探討了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高職教育之間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銜接的解決方法。關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高職教育之間的銜接問題層面研究的典型文獻還包括虞思旦等人的《國內外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學歷教育的現狀分析》[6],分析了銜接問題的現狀,并指出,把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到學歷教育中來是我國高等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方式。
(2)關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雙證書”制度實行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的研究。國內學者王軍華在其論文《高職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及問題思考》[7]中主要對我國高職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并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應大力推行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制度,這不但體現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同時也增強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為社會培養了具有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及應用型人才。呂立寧談到:實行“雙證書”制度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打造特色與品牌,是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校社聯攜、衡量人才的主要砝碼,是“雙證書”現代人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溝通與銜接研究”課題組強調實行“雙證書”制度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從業人員勞動素質,實行勞動預備制度的需要,這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完善終身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
(3)關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實施“雙證書”制度方法的研究。國內學者陳敏在其論文《高職課程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機融合的探索》[8]中明確談到把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到高等職業教育學院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實施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現代“雙證書”教育模式,能夠推動高職教育實現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學者虞思旦等指出:學歷教育把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其教育范疇是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培養現代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方式,也是促進我國“雙證書”教育體系建立的有效途徑。學者時蔓認為應該把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跟社會需求相結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9]學者姜大源指出,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過于忽略了課程設計等相關的本質要素,過于重視職業實踐,并提出應該在實施的過程中進行系統化的設計。
綜上,國家多部委眾多關于職業教育中的會議文件中都提到了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的政策、法規的同時,國內學者在該方面的研究也在進一步地展開。從近幾年我國學者的研究情況來看,在研究初期大多是關于實行“雙證書”的必要性和意義的研究,這些研究對進一步推行高職“雙證書”制度有一定的宣傳作用,能夠讓人們提高該方面的認識,進一步地推動“雙證書”制度的實行。近期國內學者的研究則更多關于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現狀,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行高職“雙證書”制度,把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融合得更好,進一步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滿足社會的需求。總體上看,國內對高職教育實行“雙證書”制度的研究歷史較短,其研究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2.國外研究現狀
相對于我國目前的研究現狀來說,國外學者早已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對高等職業教育雙證書制度的進行研究探討。國外關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研究相對于我國來說是比較完善的,“雙證書”制度的推行也比較成熟,在職業教育中把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融合,推動社會需求與職業人才相匹配上也已經做得比較成熟。
筆者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可得:對于國外學者的研究現狀來說,他們主要的研究文獻大多集中在關于在職業教育中如何改革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且這些相關的研究都是國外的研究重點;另外還有一些關于英國職業資格證書的研究,包括關于英國職業教育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背景、內容、課程、考核依據、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等,典型的文獻有:沃德和克里斯蒂在1994年發表的一份國家報告《英國職業資格證書的體系和程序》,以及埃里森·沃夫于 1998 年在《教育評估》雜志上發表的《作品及評估作為國家的政策: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及其教育變革需求》,這些文獻都對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的評估考核體系和方法做了相關的介紹。[10]
同時,作者王宇東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研究》[11]中,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進行了分析研究,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師是一種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該模式不僅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勞動者的職業素質,而且在世界各國都享有盛譽。德國的雙元制是德國培養人才的主要模式,這樣能夠使得德國勞動者的素質、產品的質量等得到一定的保證,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德國的國民經濟水平,提高其綜合國際競爭力。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對我國的高職“雙證書”制度的推行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總結
通過以上對于“雙證書制度”國內外研究文獻的整理,筆者得知目前國外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的研究是比較完善的,德國、英國、澳大利亞都是比較成功的例子,對于我國未來高職“雙證書”制度的實施和推行都能起到比較好的借鑒作用。
通過對目前國內外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的研究來看,在前期主要是關于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之間銜接的重要性,以及在高職中推行“雙證書”制度的推行辦法等;而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職“雙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使用哪些具體方式來實施“雙證書”制度,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問題和相關的應對措施等,而只有一小部分學者把研究集中在高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銜接上。從研究者的身份來看,關于高職“雙證書”制度推行的研究大多出于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比較教育研究學者,只有一小部分學者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因此,目前現有文獻研究多側重于宏觀層面,針對性與實踐性不夠強,值得進一步探討。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實施“雙證書”制度過程中也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職業院校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組織管理不夠完善,缺乏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配套而制定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開發、教材及教學管理模式,缺乏對從事職業資格培訓的師資隊伍的培養,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通過率較低,且部分職業資格證考試的內容與學科內容不一致,學科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不匹配,致使不少學生無法獲取與其專業層次相適合的職業資格證書等,這些情況都是實施“雙證書”制度的阻礙。要在職業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就必須進一步加大雙證書制度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從而形成一套既基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又遵循學科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7/171295.html.
[2]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D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1204/c1053-26150147.html.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
[4]黃曹華.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6.
[5]張安寧.試論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高職教育的銜接[J].教育與職業,2006(20).
[6]虞思旦.國內外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學歷教育的現狀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7(04).
[7]王軍華.高職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及問題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
[8]陳 敏.高職課程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機融合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7(09S).
[9]時 蔓.高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10]蘇玉仙.澳大利亞資格框架體系對我國高職教育“雙證書”制度的啟示[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11]王宇東.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