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語文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座寶藏,學習語文可以讓人變得有思想、有感情,還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中華幾千年的優秀文化。自我國實施新課改以來,高中語文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還是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本論文旨在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以便更好地促進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16
學習語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對語文的學習應該從小學抓起,不能因為語文是國語就放松警惕。在筆者的語文教學中,不難發現有些學生覺得語文是國語,比較好學,就暫且把語文放在了一邊,轉而去學習數學或英語等自己的弱項。這種做法很顯然是錯誤的,語文的旁系有很多,不僅有基本的字詞識記,還有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還有最重要的寫作等板塊,每一板塊都需要學生長期的練習、做題,才能提高整體的語文素養和做題的基本技能。比如說文言文閱讀題,不同類型的文言文,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在文言中,往往一個詞有好多種意思,這就需要根據上下文等的具體語境來判斷該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這既需要學生平時在學習課內文言文的時候,多識記一些重點的實詞、虛詞、語法等,也需要學生在課下多多練習一些文言文的題型。
大多數的學生反映說考試的時候,古詩詞不會做,讀不懂,對于詩詞的理解是云里霧里的,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基本功不好,平時做這方面的題型太少,讀的實詞太少,缺少語感。培養語感是很重要的,有了對古詩詞強烈的敏感度,當你讀的時候,很可能就知道詩人在說些什么,即使有時候自己也說不清,但你朦朦朧朧知道詩人就是這個意思。由此分析,我們可知,學習語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別想一口吃成胖子。很多語文老師如果留心的話就會發現,很少有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好的,也就是說考試能考高分的很少,大多數都是100出頭,這說明提高語文成績對于廣大師生來說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來臨,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接軌,國家領導人越來越重視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實施就是一個證明。所謂素質教育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等,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
國家還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力度,比如,現在各大高校都配備的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有了它,老師們就可以減少板書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講課上,這樣就會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等。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無論是教學任務,還是教學目標上皆有變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高中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好地實施改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些問題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只是筆者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對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第一,教學方法依然很陳舊、單一、死板。我國的教育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切以高考為指揮棒,凡是對高考有利的,就采用,不符合高考要求的,就被丟棄。因而,各門課程的教學皆以老師的講為主,尤其是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偏重于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考試常考的知識點等,總之,和考試有關的知識都是重點,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反復向學生講解。一堂課下來,都是老師在告訴學生應該要學習什么,哪里才是重點,才是該學習的。這種壓抑,枯燥的課堂氣氛,學生們自然是提不起興趣的,更不用說是學習的激情了,學生們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依賴老師的習慣,他們不需要動腦思考,老師就會告訴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種教學模式完全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可以說是本末倒置,本是以學生的學為主的課堂,卻變成了以老師的教為主,囿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老師們又要趕教學進度,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時間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老師和學生互動,則有可能,老師完成不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這樣還會耽誤教學進度,考慮到這些,一般老師是不會和學生互動的。
沒有互動的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況可想而知了,學生的注意力是有一定的時間的,不可能一節課都在認真的聽講,走神、做小動作是常見的現象,因此,老師們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就應該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而不只是以講為主。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具體使用什么方法,要以課堂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情而定,一般情況下,老師是不會在一堂課上只用一種方法的,總是幾種方法交叉使用。比如,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可能要使用講授法,課上到一般的時候,需要學生的討論,就使用討論法。這樣多種教學方式的靈活使用,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沒有認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傳統課堂上,老師才是課堂的主體,一切以老師的講為主,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沒有了老師上課,學生們似乎就不知道該學些什么了。自素質教育實施以來,我們知道這種教學理念完全是錯誤的,素質教育告訴我們,學生才是課堂上的學習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上的主導者、幫助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說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進行獨立思考,如何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
作為21世紀的人才,應該具有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陳舊的教學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也會不適應自身的發展。因此,作為高中語文老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切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課前多準備一些問題,讓個別學生回答,或讓學生分組討論。努力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里愉快的學習。
任何改革的實施都會遇到一些阻礙和困難,但只要我們去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相信一定會迎來改革的成功。高中語文的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有問題存在也是不爭的事實,希望筆者提出的這些問題,能給廣大語文老師們敲響警鐘,盡快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