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
創建一個好的創新環境比最終得到一個創新結果更重要。
一份《P2P網貸行業2015年7月月報》顯示,截至2015年7月底,正常運營的平臺是2136家,新上線平臺數量為217家,新增問題平臺109家。業內人士分析,進入2015年下半年,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P2P網貸會面臨行業洗牌,不規范經營的平臺將會面臨倒閉,整個P2P網貸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規范。《東方企業家》近日專訪了“你我貸”創始人嚴定貴,作為成立于2011年6月的老牌P2P平臺,“你我貸”始終以大膽創新的姿態走在行業前列。
《東方企業家》:聽說在創辦“你我貸”之前,你曾猶豫了半年,最后是出于怎樣的考量做了這個決定?
嚴定貴:是的,當時競爭對手少。互聯網金融在兩方面有很好的市場切入點:第一,互聯網改變了商業、影響了金融,通過互聯網方式消費、信貸、理財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可以來填補市場空缺。第二,我國的銀行對個人理財、小微信貸等業務服務是比較欠缺的,消費者對于銀行的服務普遍存有不滿的現象。橫向比較一下美國,他們的互聯網金融不如中國那么熱,這和美國人對傳統銀行服務的信任與依賴是分不開的。此外,互聯網金融在到達率方面也勝于傳統金融,尤其是通過移動客戶端的方式,使小微信貸、個人理財的顧客可以無縫對接。
《東方企業家》:如今,銀行似乎改變了態度?
嚴定貴:現在傳統銀行開始“待見”這些客戶了,部分銀行已經有增加P2P業務的準備了。實際上,現在的很多企業都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來拓展業務。傳統銀行業務主要依賴于網點來實現,所以服務范圍也受到了限制,不能滿足小微客戶群體的需求。
《東方企業家》:“你我貸”是如何處理風控的?
嚴定貴:風控肯定是放在第一位去考慮的。它是公司的生死線,比業務發展更重要。創業初期,我們請了銀行、信用中心等機構的專業人士來建立“你我貸”的風控體系,進行產品定義。我們從“小而分散”的核心理念出發,通過分散風險的方式,避免風險聚集在少數人身上,定義可能管控風險的客戶群,從而開發客戶。隨后,我們通過產品完善來優化風控模型,基本上每個季度都會有微調。
《東方企業家》:外部市場對產品會有很大影響嗎?
嚴定貴:會的。我們的一些違約率低的好產品已經被很多同行“復制”了。“復制”率的上升,會增加“飛單”現象,變相地抬高一個產品的違約率,此時我們就會對產品做動態調整。調整周期一般在三到六個月。
《東方企業家》:你曾對媒體說,“你我貸”將致力于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發展至今始終“不忘初心”,目前的主要用戶是哪些人群?
嚴定貴:“你我貸”剛做不久的時候,小微商戶占比約70%,但是由于這些企業的生存環境愈發惡劣,導致違約率上升,所以我們對此做出了調整,使小微商戶的比例有所降低,目前小微企業和商戶約占40%,個體消費者約占60%。這是我們對產品的動態管理手段。我們的初心確實是為小微商戶提供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所有的資金都是圍繞著小微企業的業務來投放,而是要根據大環境來對產品進行調整。我們既要為小微企業服務,也要做好最基本的保障工作,確保自身能運作下去,這兩者間是不矛盾的。許多同行已經放棄小微企業這塊領域了,因為它們的違約率高于個體消費者。目前我們仍在堅持。
《東方企業家》:去年“你我貸”拿到“年度十大優秀P2P平臺獎”,被稱贊“產品具有前瞻性”。這個“前瞻性”具體體現是什么?
嚴定貴:我們有自己的價值體系。一個產品剛推出時,我們會通過內測,在少量城市進行投放,再通過公測來收集市場反應,最終決定是否大量投放該產品。常規做法是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在五六個城市進行投放。我不敢說我們的產品最具有前瞻性,但是我敢肯定我們的產品比別人的更大膽。以“嘉車貸”為例:我們不需要客戶的抵押,只需確認客戶有穩定收入,且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揭還款,即可為其辦理相關業務。我們借第三方的判斷標準,來做基礎的用戶評估。相較于一些不敢貿然貸款的同行而言,“嘉車貸”具有操作便捷性,也帶來了更好的客戶體驗。我們的很多產品都有這個基因。
《東方企業家》: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你扮演什么角色?
嚴定貴:我們有自己的創新團隊,我的職責就是鼓勵創新、接受失敗。創建一個好的創新環境比最終得到一個創新結果更重要。我們的產品創新團隊和風控團隊都是由曾經任職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中的專業人員組成的,在創新方面也有一套價值體系:對市場表現不良的產品不會投入很多資金,投放期限也不會太長,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資金的浪費。相反,一個成功的產品能為公司帶來大量的資金收入,所以公司從整體來看是盈利的狀態。
《東方企業家》:一般人會認為“你我貸”這樣的平臺和銀行間是競爭關系。但是,你們和招行開拓了合作關系,是怎么做到的?
嚴定貴:我們與銀行間不是純粹的競爭關系。我們的客戶大多是“不招銀行待見”的客戶,平均金額才6萬多元,這些客戶對銀行而言是個很大的負擔。如果銀行大量接受這些客戶,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是難以取得平衡的。我們的平臺可以覆蓋這方面的成本,同時為合作的銀行提供“批發類”業務,在開發客戶、風險管理、貸后管理等方面對銀行產生價值。在產品創新方面我們也彌補了銀行的空缺,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東方企業家》:你怎么看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的熱度?
嚴定貴:我覺得這股熱潮已經在降溫。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圍繞金融業務展開創新、管理好產品和風控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利用互聯網的特點(渠道特點、大數據分析)可以為更多小微企業的業務提供更好的支撐。其實銀行早就有電子銀行等服務,都是借助了互聯網工具來實現的,所以我們今天談論互聯網金融時,不應該撇開銀行這類傳統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我們會看到有一些企業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仍舊沿用固有的、傳統的商業模式來吸引客戶、辦理業務。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應該用技術革新去解決金融問題。
我認為有兩個要素造就一個成功企業:用IT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去改變金融的流程效率、企業的規模思想。這兩點是必要條件,即成功企業必備品質,但不是所有滿足這兩個要素的企業都能成功。若只滿足前者(即“小而美”的企業),勢必不能符合未來對大吞吐量有要求的市場環境。
互聯網金融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是需要有落地的,唯有這樣才能去掉互聯網金融里的泡沫。在未來,銀監會的監管力度會加大,使行業更加透明、有序,讓互聯網金融企業“返璞歸真”,真正做到用互聯網改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