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仕春
【摘 要】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貼得很近的一門課程,學習地理知識,可以使得我們對祖國的名山大川和人文社會景觀有更為清晰的了解。當然,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意義不僅僅在于此,那么,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當如何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做出調整呢?這是筆者寫作此篇論文的目的在。
【關鍵詞】高中地理 重要性 地理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36
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活動,都與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發生在北方的干旱,前幾年南方的雪災等等,這些自然災害與我們的地理知識息息相關,學好地理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現象,從而及時地采取應對措施。此外,我們的生產生活,我們的交易和農作物種植和貿易往來等,也離不開地理知識的幫襯。比如說,山東東營地處鹽堿地帶,比較適合種植棉花,東北黑土廣布,適合種植大豆和機械化作業,南方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水稻等等。在了解到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的基礎上,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更好地開展貿易活動,知道大米哪里的質量好一些,小麥適合在哪里進貨等等。由此可見,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中國的教育機制中,地理作為一門正規的學科被設置,最早是在小學教育階段。直到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地理一直被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開設,這就意味著地理這門學科是高中學生繞不開的話題。最近幾年來,新課改的春風吹拂到各地各學校,學校分別針對新課改制定出了新的教學政策。而教師作為教學一線與學生之間最親密的人,在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中起到了最為關鍵性的作用。新課改實施之后,面對已經更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師要想使得自身的教學形式能夠及時地與人才培養的新需求相契合,就必須對自己的教學做出適度地調整,以便于使其更加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那么,作為教師,我們要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地理教學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教師要及時地總結以往教學中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對新課改之后的地理考試出題情況進行深度的研究,并認真研讀新課改教學大綱,準確地找出核心考點。在教學中有策略有針對性的進行新課教學,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為精煉的語言,講解出最為核心的知識,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來對知識進行吸收和理解,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引導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地課堂表現。在新的教學情境下,教師已經很難再繼續沿襲以往的陳舊的教學形式了,為了更好地開展地理教學,教師應當及時地對新課改及其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有一個及時地把握和了解,從而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形式進行總結和反思,提煉出其中比較適合學生學習的部分內容,與當下的教學實際進行及時的聯系。
對新課改以來的考試真題進行深度挖掘,并將其與教學大綱進行融合,提煉出新的考查點,在教學中,教師要集中的把握住這些核心的知識點,爭取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以更為精煉的語言,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核心知識點,以便于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互動,或者是鞏固。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好地理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我們的地理教學質量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提升的可能性。當然,要想在短時間內就實現這個目標,或許沒有那么容易,但是,只要我們肯用心,我想這個目標一定會逐步實現。
其次,有針對性地加強與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交流。在課堂上以及課下閑暇時間,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為深入地了解,以便于教師更有策略的加強對學生的地理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不定時的談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監督和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教學中,又要注意用眼神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眼神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符碼”,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窺探到學生是否已經真正掌握了某一個知識點。
比如說,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總是會時不時地與學生有很多次的眼神交流,而在這一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已經深諳教師講課的意指,那么,他會在與教師眼眸碰撞的那一刻顯示出更多的自信,教師在看到學生有這種眼神時,往往不需要對這部分學生給予過多的擔憂。當然,如果教師在與學生的眼神交流中,發現有的學生是采取了逃避式的回避方式,那么,教師就需要格外的注意了。雖然這種方法不是百試百靈,但是,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是沒有領會教師講課的核心意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需要對這部分學生重點進行提問。比如說,當教師在講地球運動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發現某一位學生表現出惶恐或者是其他類似的神情時,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提問,可以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點,來增加他們聽課的自信度。同時,教師也可以讓他們回答剛剛講過的知識點,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及時地幫助這部分學生解答出這些問題,以使其及時地跟進接下來的教學進度。這種教學方式,在筆者教學中經常使用,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因此,在這里推薦大家使用。
最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自我學習程度的檢測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這既可以滿足于學生自我鍛煉和提升的需要,同時,也符合新課改后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需求。筆者認為,讓學生及時地進行具體的地理問題的解答和分析進行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出一些練習題或者是單元檢測題,在進行題目的具體分析時,我們可以把這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來依次向其他同學解答。
為了更好地起到訓練的目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站上講臺,在講臺上面向同學進行題目的講解,這種形式的鍛煉方式,既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同時,對于學生自信心的鍛煉也是非常有益處的,在學生講解完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指導和點評,當然,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更加勇敢而自信的繼續努力,我們在點評時要以表揚為主,不能對學生要求太高或者太嚴格,如果那樣的話,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是不利的。當然,對于教師的地理教學來講也是沒什么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