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剛
【摘 要】本文結合高中代數的內容和特點,認為代數研究式教學教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具有問題性、自主性、研究性和開放性的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意識,協調師生關系,并主張采取“問題——研究——再創造——應用——回歸”的教學方式,實現高中代數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中代數 教學模式 研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55
長期以來,高中代數在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觀影響下,多采用“傳遞——接收”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學生思考,更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展,更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全方位發展的人才的需要,筆者提出高中代數的研究式教學的教學新模式,探索數學教學的發展道路。
一、代數研究式教學的定義
高中代數研究式教學是研究式教學系列中的重要內容,其基本含義是高中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代數問題出發,通過學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運用數學研究的方法獲得數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運用類比、推理、歸納等方法,了解代數知識的發展歷程和內容領域,建構數學知識系統,了解知識的研究背景和現實意義,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并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代數研究式教學的特點
代數研究式教學屬于研究式教學,除了具有研究式教學的基本特點,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問題性
問題是開啟研究式教學的關鍵,也是研究的中心。在平時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選擇一些知識難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所研究的問題必須屬于高中數學背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發散性,同時需要滿足一定的難度系數。學生必須通過積極探索,交流討論,深入思考挖掘,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如果問題沒選好,研究式教學也就不能順利展開。
(二)自主性
代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難度系數較大,如果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就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研究式教學課堂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學生基于對問題的探索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研究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需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即可,往往流于表面,而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缺少舉一反三的變通能力。因此,必須打破這種權威模式,重視學生通過積極探索獲得知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習得過程,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四)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成果也不是封閉的,而是通過全班同學都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創新,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探索多種解決方法。此過程允許并鼓勵同學不怕出錯,重在通過錯誤發現學生解決問題的誤區,并通過講解錯誤之處,來指導學生探索正確方法。研究內容也不必僅僅局限在所學知識點,可圍繞所學的代數知識的相關背景進行討論。同時,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學方式,如使用多媒體教學等等。
三、代數研究式教學的價值
首先,在教育上采用研究式教學,能夠讓學生走出傳統課堂,更多參與社會,及時了解社會動態,加強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其次,通過研究式教學,活化代數知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能力。再次,此教學模式能夠打破“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僵局,為師生良好溝通創造便利條件,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傳授和獲取知識創造和諧的環境氛圍。最后,通過研究過程中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學會傾聽別人意見,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四、代數研究式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
本文結合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和學生的一般認知特點,并充分考慮到研究式學習的四個特征,將代數研究式教學分成三個大階段,層層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從而整體提高高中生的代數水平。
(一)問題——研究階段
在進行研究式教學之前,教師可準備一些與本單元知識相關的具有代表性和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課前思考。如在學習二項式定理時,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明白此定理的推導過程,教師也可將學生分成數個學習小組,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試圖推理該定理。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共同完成推理過程,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發現知識的產生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而學生需要明確問題,通過獨立探索或者合作探索的方式,探索新知,培養求學好文的精神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再創造階段
該階段是上一階段的總結與升華,是指學生在找到起始問題的解決方法之后,而又不滿足此答案,進一步挖掘,發現其中的隱含條件,通過添加、減少或改變一些已知條件,進一步深化問題。此階段仍然采用與上一階段相同的方式,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形成知識。但由于此階段難度系數增大,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和糾正,啟發學生思維,打開學生思路,共同完成此階段的任務。
(三)應用——回歸階段
在完成某階段的研究式學習之后,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布置相應難度的習題,引導學生練習運用發現的定理或者方法,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的用途。通過該步驟,學生進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回歸階段,教師和學生需要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將新學知識與舊知識進行整合,挖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系統。此外,還要對本次研究式學習中所得到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評價每個人的表現,為下一次的研究式教學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研究式教學是著眼于學生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以所學知識為核心全方位覆蓋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代數知識,并注重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能力,體現時代性和創新性。此教學模式能為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一個新的解決途徑,而目前的高中代數教學改革還有一大段路程要走,因此需要教學界同仁不斷努力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