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在當前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從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中折射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弊端,指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改革應以創業創新型教育為導向,培養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知識與技能兼備的綜合素質人才,并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力量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創業創新;藝術設計;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雙師型
近年來,隨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規模化擴招,造成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生逐年激增的局面,使原本就緊張的就業形勢愈發顯得嚴峻。據浙江在線網公布,2014年大學生就業的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中,藝術設計專業位列其中。當前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為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市場機遇,藝術類大學生借助專業優勢自主創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較大的發展潛力,然而現實是由于大多數應屆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較弱、創新意識不強、對市場行業了解不足,缺乏創業知識、技能等因素,造成了他們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屢遭挫折、困難重重,這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其一、教學質量不高,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無市場教學理念;其二、專業方向定位太窄,專業教育過分專注于自身專業,與其他行業對接性較差,束縛了學生的就業方向。課程結構缺乏相互間的貫通,使學生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知識儲備。教學方式單一,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其三、缺乏“雙師型”師資力量。針對以上問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改革應以創業創新型教育為導向,培養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知識與技能兼備的綜合素質人才,這也是時代發展及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課程設置的優化整合
現代藝術設計涉及面較廣,融匯了藝術學、材料學、生態學、市場學等多個領域,是一門綜合性的知識密集型學科。以往的課程體系偏重于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完善課程設置的結構,構建一個科學性、完整性、時代性的課程體系,對于培養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至關重要,其課程體系包括專業課程、創業實踐課、創新實踐課三部分內容,形成專業課、創新實踐課、創業實踐課互相協調、互為補充的多元化教學內容體系,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方位發展。
(一)專業課程
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可以增設一些跨行業的課程為專業選修課,對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取消一些設置不明確的課程,增加一些與設計學科發展及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課程,如“設計心理學”“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藝術品市場”“市場營銷學”等創業教育課程,傳授與創意產業聯系的藝術經濟學的知識,引導學生的創業意識。調整一些課程的學時與排課順序,突出主干課程的中心地位,合理增加相應課時,在課程設置順序上注重由基礎向專業之間的層層遞進,加深學生對各門課程關聯度的把握,以及課程之間知識銜接的有效溝通。
在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將課題項目引入課堂,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直接參與設計實踐,按企業運作模式組織課程綜合實訓,這種“以工作過程導向”為主體的實訓方式,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及團隊協作精神,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較快地適應從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換。專業課程中的實習考察也是實踐環節中的重要內容,許多學生卻誤認為實習考察即是去外地觀光旅游,學習目的不明確,布置的作業也是應付完成,教學效果較差。對實習考察教學的教學目的、課程安排、教學方式、任務要求等教學環節應做詳細的計劃,并嚴格認真地執行,使實習考察教學真正起到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修養、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了解設計行業現狀、增強學習信心的作用。
(二)創新實踐
創新實踐的內容涵蓋了各種專業比賽、科技競賽、參展、發表相關專業論文、申請專利、參與企業實踐培訓等,將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創意訓練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有效應用,并將對創新實踐活動的考核納入學分評定之中,提高學生創新實踐的積極性。
(三)創業實踐
學校應主動建立與社會合作的創業活動基地,為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業提供平臺,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搭建創業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進行創業體驗,如鼓勵學生創辦“設計工作室”承接校外企業的藝術設計任務,進行品牌與形象設計、服裝設計、環藝設計等,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體驗創業全過程,從而培養其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支持學生舉辦“創意設計市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自己的設計作品拿到集市展示銷售,一方面激發學生創新設計意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強烈的團隊組織意識及良好的職業精神與交流溝通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現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由原來的灌輸式教學轉向啟發引導型教學,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項目任務為主導,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注重實踐教學的方式及過程,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科學素養與人文素質,增進其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系統,課堂上可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課外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輔助教學,傳遞學科的設計發展動態等訊息。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前沿性與有效性,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討論式、案例式、展評交流式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也建立起了平等互助的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評價打破以往單一的課堂筆試考核方式,以口試、筆試、展示的形式,將課堂教學考核與創新實踐考核、創業實踐考核相結合,采取過程考核、階段考核、成果考核、隨堂測試的綜合考察方法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建立
實現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人才質量的優劣,融匯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需要雙師型的師資力量。目前高校中在職藝術設計教師大多是具有高學歷而社會實踐經驗相對缺乏的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創業學習,在對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實踐教學中無法給予實際有效的指導。“雙師型”教師是既有廣博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行業專家與教師結合的“雙師型”教師知識更新快且具有前瞻性,在傳授有效的實踐經驗的同時,也能將市場的行業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建立,一方面應鼓勵在職教師積極進行基層鍛煉、下企業進行實踐訓練,開展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與案例研究,加強教師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學校應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專家學者、設計總監等擔任兼職教師,定期給學生授課或開辦講座,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了解市場。
我國的創意文化產業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緩解目前就業和創業的壓力的嚴峻形勢,這是對藝術設計教育提出的一個長期的課題。與以往傳統教育不同,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應在創新創業意識的引導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與探索,對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進,建立完善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并將理論研究成果落實在教學活動中加以應用,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注釋:
本文為浙江農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創業創新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ZCl328)。
參考文獻:
[1]孫曉梅試論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功能及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
[2]尹小兵.開創設計創新教育之路[A]李森,和家勝藝術設計教育文集[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黃芬,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