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AA專車正在顛覆兩個領域:一個是傳統租車公司,另一個是C2C專車服務。
與傳統租車相比,AA專車配備司機,后臺用Telematics技術管理,讓客戶用車更靈活便捷;區別于時下火熱的C2C專車服務,AA專車以B2C方式切入,政策風險降為零,且為全產業鏈運作,上游是傳統的租車公司,下游打通二手車拍賣,中間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搜集一輛車從上路開始的所有數據,專車服務其實只是其中一環。
這也讓AA專車甫一面世就遭到質疑,卻不想,“笨重”的另一面是“防火墻”功能。
30秒與30分
2013年5月,AA專車正式上線,彼時,像滴滴、快的等打車軟件風生水起,AA在萌發時期的另一位合伙人也想做打車軟件,最終因其他創始人的堅持而離去。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作為AA專車的副總裁,李曉丹已經組織團隊在專車領域做了許多深入的調研,他堅信,在中國,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里,衣食住均被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改變,唯有出行尚存巨大空間,專車服務一定有市場。
這一判斷到了2014年底、2015年初得到印證,這一時期,我國的專車服務領域蓬勃發展,共享經濟的鼻祖美國Uber在中國搞了“人民優步”,通過召集社會閑散車輛為出行提供更為低價的服務,而打得頭破血流的打車軟件滴滴、快的破天荒地宣布在一起,劍指中國的專車市場。AA的專車服務與它們又有什么不同呢?
打開AA專車的App,消費者通過點擊“一鍵來車”提交信息,系統便開始進行派單,區別于別的專車軟件,消費者在AA上無法主動選擇車輛,均由系統派單給司機,這種應用在AA專車內部叫“智能調度”,由20幾個維度來判斷用戶提交的這單信息該派給誰:路況、天氣、車型、司機……
AA的“強派單邏輯”的目的是實現AA中的一個A,即anytime,幾分鐘以內保證車能到達,強派單邏輯的另一個體現是,用戶不必在界面上輸入用車的起止信息,避免了司機因距離太短而拒單的可能性。
此外,區別于C2C的專車服務方式,AA專車為B2C運作,車輛自采,在目前的16個城市開通服務,且均為直營模式,這使得AA專車的用車在外觀上得到統一:均為價值20萬元以上的黑色商務車。2014年,AA因為自采了一批特斯拉而意外走紅,但這不并是李曉丹想要的,他此時更希望,用AA專車的人在30秒得到響應后,能得到超過30分鐘優質的服務,而30分鐘的服務自然與司機密切相關。
AA專車的車內配備紙巾、水,某些高端車還有Wifi,司機為自己招聘的員工,他們與黑色商務車的氣質一致地著深色服裝、戴白色手套,下車為乘客開車門,禮貌用語不斷。
據了解,每一位供職于AA專車的司機手里均有一本厚厚的培訓教程,內容涉及到接單、打電話、禮儀等環節,此外,入職AA的司機要有6道以上程序,李曉丹的設想是,司機的標準化服務要類似于麥當勞肯德基的連鎖店,走到哪兒都是一致的。
軟件邏輯
表面看,AA專車讓用戶接觸到的僅是一個App,但其背后卻在做Telematics的事。這個詞出現在10年前,它的涵義是內置在汽車、輪船、飛機上的計算機系統,例如,飛機上裝黑匣子記錄飛行過程中的一切參數,讓萬米高空的飛機盡在掌握中,AA專車也在做類似的事。

每一位供職于AA專車的司機手里均有一本厚厚的培訓教程,內容涉及到接單、打電話、禮儀等環節
每一輛AA采購的車(特斯拉除外),均接入智能硬件,進行“深度的改裝與調試”,讓車輛信息、行車數據等能實時傳入后臺。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AA專車后臺中抓取大量數據,例如發動機速度、油門開啟的角度、電瓶電壓等上百種數據,因此形成自有的數據模型,為管理上路的車輛提供科學決策。
由于有這套系統在后臺支撐,管理中心的人員從過去一人管10輛車,變為一人管理上百輛車,在LBS技術的參與下,每輛車的實時在線狀態,位置、是否有閑置等均在管理中心的掌握中。
對司機的考核也由此而來,如果一輛車停止不動,發動機還在減速過程,產生二氧化碳,這樣的狀態過于頻繁的話,后臺數據便判定,司機有超速行為。此外還有一些違章行為,也可以通過后臺系統分辨出來,AA專車的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做統計也是為了規范司機的駕駛行為,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服務的規范性。”
同時,Telematics還對每一輛車進行遠程診斷,例如系統發現某輛車在低速狀態下,車正在高速運轉,這時就會判斷發動機有可能存在問題,系統會提示:這輛車需要保養。在AA租車上都裝有一個“黑匣子”,一旦不幸有事故發生,除了有短信報到后臺,“黑匣子”里還有詳細的運行軌跡,供進一步的了解。
李曉丹最后總結:“補貼換不來用戶的留存率,用技術革新提升效率,改進服務才是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