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潔

天天用車創始人CEO翟光龍認為,傳統的拼車在匹配效率和匹配時間上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拼車對于私家車主來說是個老話題,但是如何拼出激情和新意正是天天用車努力探索和實踐的。“拼車應用的核心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實現需求方與供給方的匹配 。” 天天用車創始人CEO翟光龍認為,傳統的拼車在匹配效率和匹配時間上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天天用車用一種不同的方式進入這個傳統領域,給用戶帶來了不一樣的拼車體驗。
新的游戲規則
在天天用車的App上對車主和用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車主每次只允許搭乘一位乘客,乘客必須坐在副駕駛位置,車主要按照乘客的要求完成指定起點到終點的全程服務。
“這種一對一,點到點的服務,是為了讓駕乘雙方有更好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車主與乘客是完全平等的,雙方是一種合作關系。” 翟光龍補充道,“如果車主獨自在前排,感覺自己更像一個搭載乘客的司機,如果后排是一個大漢或是一對小情侶,更會讓車主感到不安和尷尬。”強調點到點,既是對后臺路線精準匹配的挑戰,也是對乘客使用感受的遷就。對于車主來說,多踩一腳油門,多跑幾百米的路程不是什么太麻煩的事兒,但對乘客來說會是極大的方便。
除了駕乘規則的設定,天天用車平臺還有一套標準化的價格計算機制。用戶在平臺注冊時需要上傳車輛及個人相關信息,平臺在核實個人和車輛信息后也會自動劃分出經濟型、舒適型、豪華型三個檔次。根據車主的車型和乘客的乘車距離,平臺會計算出一個價格,雙方認可即可達成交易,這樣免去了討價還價的尷尬。費用的支付也在交易確定后通過移動端支付完成。也就是整個合乘過程中,雙方完全不必考慮金錢的問題,不談錢不傷感情。當然,如果任何一方臨時出現狀況不能按時出行,只要在線取消訂單即可,就像淘寶交易一樣便捷。
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天天用車還設定了一些相應的規則。例如,早6點之前、晚10點之后、超過35公里的路線系統會自動屏掉。“我們目前主要是針對上下班拼車,超出正常上下班時間范疇的訂單存在的風險的幾率相對較高。”翟光龍解釋說,“目前我們還處在起步階段,所以在規則的制定上都比較嚴苛,以確保用戶良好的體驗,隨著市場和用戶的成熟,未來也許會有改變。”
至于對黑車的顧慮,翟光龍認為,“我們的平臺上不會有黑車”。首先,黑車是以盈利為目的,價格通常比出租車還高,但是天天拼車的價格只是出租車的一半;其次,平臺限定車主每天最多只能接兩個訂單。另外,如果一個車主在平臺上接到兩個投訴,系統也會自動將其屏蔽。這樣嚴格的規則設置還有黑車愿意進來嗎?
社交元素的植入
相比其他拼車軟件,天天用車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先天的社交基因。
作為共享經濟的擁護者和實踐者,翟光龍堅信共享經濟不是純經濟游戲,一定是有一些社區或社交的元素在里面。“所以在最初的產品設計階段,我們就希望把相應的社交的氛圍做起來,在產品里會加入這樣一些模塊。”除了用戶公共交流圈之外,還有細分的小圈子。同行業圈子里的用戶在公司地理位置、上下班時間等方面可能會有更多共性,拼車同行的幾率也許會更大。同一個圈子里的人一起出行,更有共同話題,諸如HR挖到了人才、銷售談妥了訂單的事情時有發生。原本簡單的出行應用對用戶產生了新的附加價值,也有可能成為增加用戶忠誠度的一個加分項。
天天圈給用戶的感覺更像是PC端的車主論壇,車友們也會發起一些線下活動。3月初的一個周末,天天用車一位女車主舉行婚禮,100位車主就自發組織了天天用車娘家送親車隊。當100輛貼有“天天用車”車標的車輛按照顏色整齊排列,浩浩蕩蕩行駛在北京四環路上的時候,感覺還是很震撼的。這種活動不僅增進了用戶之間的感情,增強了平臺的凝聚力,更是用戶對天天用車的一次強力的品牌推介。
理論上來講,系統根據駕乘雙方路線匹配的兩端用戶存在著極大的偶然性,但是在過去這段時間天天用車給用戶制造了很多不期而遇的驚喜。一位車主搶到10年前初戀女友的訂單,兒時大院里的玩伴在拼車時候重逢,各種喜怒哀樂也讓拼車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
拼車的春天來了
在投資者眼中,翟光龍的創業經歷可圈可點,從美團初創團隊積累的O2O經驗和創辦螞蟻短租時的P2P嘗試,讓翟光龍在天天用車這個集O2O和P2P于一體的共享用車項目上更自信從容。“天天用車”推出伊始就受到資本青睞,短短8個月時間,公司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天天用車的估值已接近2億美元。戰略投資方還表示將對天天用車未來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這也堅定了翟光龍要將天天用車做成中國共享經濟的領導公司的信心。
手機拼車應用在三四年前曾有過一個小浪潮,但當時涌現出的拼車應用如今已經不見蹤影。回過頭來看這些應用的隕落,只能說是生不逢時。智能手機普及度不夠高,3G網絡覆蓋不完善,用戶認知度不高、顧慮較多,政府對拼車出行態度含糊等等問題,直接將萌芽中的拼車應用送進了寒冬。
3年間,智能手機迅速普及,移動互聯網環境大幅改善,以滴滴、快的為代表的打車應用利用補貼等形式刺激用戶,促使這個市場迅速成長,不但打通了應用與移動支付等環節的對接,還培育了用戶,更教育了政府。
春節后,拼車市場突然火了起來,這也有點出乎翟光龍的預料。不過他認為,共享出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從2014年9月開始不斷有追隨者進入這個市場,用戶與市場已經做好了迎接拼車時代到來的準備。
眾多拼車應用的涌入,隨之而來的將會是一場慘烈的廝殺。翟光龍認為,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對于用戶來說也不是壞事。比較現有的拼車應用,相當一部分是多人拼車,這種方式價格相對較低,應該算作是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一種補充。而天天用車這種一對一形式的拼車,為駕乘雙方提供了更好的用戶體驗,長遠來看應該是在挖掘出租車、專車的現有用戶和潛在用戶。總之,拼車給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僅以北京來說,400萬輛私家車一旦加入到共享用車的行列中,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于國于民于社會都是一件好事。
當前階段,包括天天用車在內的拼車應用首要的任務就是完善應用,迅速積累用戶,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共同規則就是得用戶者得天下。
4月初北京出臺了《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拼車行為不僅合法合規,而且得到政策的鼓勵和倡導。拼車應用的春天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