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井榮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學習生活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心態是目前小學教育關注的焦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滲透德育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中德育教學滲透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蘇教版 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研究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開始慢慢改變,尤其是小學生的改變最為明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越來越高的同時,也消失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小學生當中,上網、過度追求時尚、講臟話、不與家人、同學交流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這種狀況造成學生沒有準確辨別是非的觀念。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往往都處于家人的溺愛之中,從而造成了以下不良現象的出現。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原則
(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最簡單方式就是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擺道理,講事實,以理服人,要求教師擺脫傳統的運用自身的權威對學生進行的管理、束縛。以理服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對話,運用生動、富有感情的語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情感,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給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解決和協調一些事情。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采用權威式、灌輸式教育,導致學生只會聽取、順從,雖然權威式的教育在許多方面見效很快,但是效果背后往往都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學生對于其教育方式在思想、心理上都不能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語文教學滲透德教育,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助于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樹立榜樣,帶領感情
小學教師的形象和品質對學生思想品質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富有正能量的品質很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學生也容易接受。很多學者都在強調樹立典型榜樣的意義和重要性,并且積極號召學生學習。因此,榜樣影響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之一。教師的正面榜樣能夠以其生動、正直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學生,激發學生的效仿心理,能夠使學生在效仿的過程中逐漸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并且這種方式也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形象思維能力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但是分辨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生動形象的正面榜樣比單純的理論講解更有說服力,學生接受起來也更加輕松、容易。
(三)創設情境,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感情。教師在授課前不僅要為教學內容實設計科學的教學方式,還要為教材內容設置符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小學生的心理極其脆弱,禁不起打擊,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避免學生對授課內容產生抵觸情緒,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細致的勾畫出講解內容的境界,讓學生在學習時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講解內容上,進入到內容情感中,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和計劃時,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思想變化都有不同,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不能進行都統一要求,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和方式上的調整。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也是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形式的探索
(一)充分利用、講解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將知識的講解、能力的培養、感情的建立結合在一起。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每個階段的實際需要,在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形式開展德育教育。例如針對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方面,很多學生在生活中都是家里的王子和公主,衣食無憂,所以往往缺少節約意識,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都存在浪費的情況,這時就可以通過講解《憫農》中的相關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節約意識,促進其能夠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意識,不僅熱愛勞動而且要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節約習慣,并且適當的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活動,使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勞作的辛苦。通過帶領學生感受文章內容表達出的感情來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也是培養學生情感的關鍵途徑,閱讀課文內容不是單單的將其機械的朗讀出來,而是要運用自身的情感去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例如:在講解《微笑著承受一切》時,單靠單純的朗讀是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把自己放在文章內容中,通過對作者優美詞句的認真、細致并且富有感情的朗讀,真實的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感情,也使學生受到作者思想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學以致用,在自己面對學習、生活時也可以樂觀、微笑的面對一切困難和問題。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要多融入生活中的事物,生活能為寫作提供所需要的素材,學生在借鑒運用這些素材時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話題寫作,例如:“有趣的運動會”運動會是最能體現團結友愛的活動,而學生通過此話題的寫作會產生更多的團結友愛的感情,想要為班級爭取榮譽的想法更為強烈。也可以以“保護環境”為題,可以讓學生先討論自己的寫作思路,與學生之間交流保護環境的想法,然后在進行寫作,這樣學生在交流寫作的同時也受到了相應的德育教育。
【結 語】
小學生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而小學教育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強調教育的重點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技能外,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而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滲透德育教育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進秋.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徐鳳玲.論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