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琳
我慶幸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出生農村,我熱愛農村。縱然兩袖清風,一身粉塵,我也樂在其中。
一、那些初識的日子——開學第一課
依稀記得上第一堂英語課時的情形,那天是2015年3月1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星期四,天下著蒙蒙細雨,樹木成排地矗立著向路人行注目禮,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讓人感覺很舒服。因為緊張我早早的就去候課了,那天的時間似乎過得很慢,終于鈴響了。
踩著上課鈴我不緊不慢的走進了教室,我不停地暗示自己要給學生一個下馬威,可結果總是事與愿違。“Good morning,class”,我開口了,沒有人回應我。我的臉刷的紅了,我故作鎮(zhèn)定地作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就向學生提了幾點要求,“請同學們準備幾支不同顏色的筆,每課都必須背會.......”我刻意把后幾條要求提的很過分。開始上課了,我注意到沒人預習,講課時也沒人做筆記,都只是呆呆的聽著,好像在等待看這個老師會不會出丑,整堂課是以設問句結束的,我自問自答,沒人舉手或喊答,我一個人唱獨角戲。終于,難捱的四十五分鐘結束了,在布置了作業(yè)之后,我失落的走了,只扔下一句“學語言我們要張口說,希望下節(jié)課看到不一樣的你們,加油!”
我的心里五味雜陳,本以為自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會很活躍,小組討論會很激烈,結果卻這么冰涼。其實,早該想到的,一方面我與學生不熟需要磨合,另一方面,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想要學生怎樣對我,我就必須以身作則先教會他們不是嗎?社會上曾對教師有很高的贊譽,他們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看來我的責任重大啊!回到宿舍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我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愛上學英語,愛上英語課。我堅信用不了多久,一切都會樂觀起來。
二、曲折而漫長的師生磨合之路———學習這件事
學習這件事說來本不易,始覺要躬行。我堅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決定從英語學習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詞匯、語法等方面各個擊破,我總體統(tǒng)籌,小組之間互相監(jiān)督競爭,小組內部幫扶比拼,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長期以往便可事半功倍。為此我把全班學生分為9組,每組由程度好的1個、程度中等的2個、程度差的1個學生組成,形成強大的學習陣營。
1.讓課前3分鐘大放光彩
對于課前的三分鐘的利用,在我與學生經過一個月的摸索與試探之后,初步確定了五種小方案:
(1)自編自演情景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團結協(xié)作能力。
(2)話題演講,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展現自我的膽量。
(3)欣賞英語歌曲,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4)聽寫本單元重點詞匯,幫學生鞏固舊知,為學習新知打好基礎。
(5)互相英漢互譯重點句子,提升綜合素質。
以上五個小方案換著使用,我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及時合理引導,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但也不縱容學生。
2.讓課堂學習靈動起來
整課堂本著一個大的原則:學生為主體,我為輔助,及時給予引導補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我會提前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展現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知道這節(jié)課要掌握哪些要點,做到心中有數。我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再陪著學生以導學案為載體,從聽說讀寫各方面來掌握新課文,對于知識點和重難點,我們班決定小組合作探究來攻克,當然我們的小組很有特色,全班9個組,每組優(yōu)秀的小組長都是在過五關斬六將后脫穎而出的,我會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領導才能。而每組兩個中等層次的隊員則互相切磋,以求共同進步,三個人一起對程度稍差的組員幫扶指導。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的競爭,每周進行一次周內比拼總結,每月進行一次徹底的統(tǒng)計,以便公正地獎懲。
我會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練習題,放在學生學案上,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來鞏固本節(jié)學過的知識,我與學生商討決定了幾種常考題型,包括選擇題,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句型轉換,英漢互譯等,在做題的過程中順便檢驗一下看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本節(jié)教學目標。布置作業(yè)我們也有我們班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布置那些注重基礎鞏固的題型,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布置重能力提升的題型。學生成績有了變化,則重新調整。對于這樣的嘗試。學生們也覺得合理可行。
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看了一些成功的范例后我引入了競爭機制,當然貫穿在教學的過程的始終。我準備了一些創(chuàng)意小文具,如可樂筆,手勢筆,動物圖案筆筒,獎給三次成績累計進步的學生,還有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脫穎而出的小組和個人,極少數成績下降的學生我會每人發(fā)給一個記過本,懲罰他們從此認真聽講,把重難點及易錯點記在小本上,這個記錯小本將時時提醒他們要虛心治學。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努力學習茁壯成長,有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