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和創新基地,同時也是保護和推廣優秀傳統手工藝的重要場所。學校應該根據社會需求的調查,設立傳統文化工藝人才培養課程,推廣和傳承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在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競爭力,使民族手工業的文化價值得以傳播延伸。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傳統手工藝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結合當地文化,合理開設手工藝課程
開設課程應具有科學性,避免盲目設置課程。在高校開設有關課程時應該注意結合地方特色和優勢。除了設置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和技能課,還要充分考慮與文化的結合,與傳統相融,現在大多是專業院校在傳統手工藝這個領域還是空白,只是在工藝美術院校會有所涉及,培養出來的學生供不應求,也是由于現代數碼設計的發展,學生也更感興趣一些電腦制作特效,沒有一個引導指向傳統手工藝,所以現在應合理利用當地資源,充分引進傳統手工藝,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作出改進??梢匝堎Y深大師進入校園進行講學,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另外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外進行實踐訓練,從而讓學生真正達到學有所用。原有學校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在紙面上表達設計意圖的設計師,而不是會動手制作、有高超技藝的工藝師。
我國傳統手工藝種類繁多,但都具有地域性特點,如陜西剪紙和戶縣農民畫。地域性的作品風格特點都非常鮮明,表現技巧上也有其獨特處。雖然我們一貫強調保護傳統工藝,但一些傳統工藝品很難進入市場,或者沒有太高的市場價值,這也是在課程設置上沒有開設手工藝的原因,還有到了近現代,機械的長足發展,取代了傳統手工藝以人為主的技術,越來越多的工藝作品呈現了機械制造的痕跡,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生機和唯一性。任何作品只有在具有文化內涵的時候,才有自身的特色和價值,藝術創作的手工藝應是飽含不同情感溫度的,追求浸潤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高校應該鼓勵傳統工藝品的再加工或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可以和文化城市聯手打造“文化禮品”,開發與生產人們所需求的裝飾品、禮品、旅游品。
定向培養人才,緩解就業壓力
在高校開設手工藝相關的選修課或定向人才培養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可以為學生的就業另辟蹊徑。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但具備傳統工藝知識和技藝的學生卻供不應求。傳統手工藝都是家族傳承、傳男不傳女,師徒形式的傳承,面臨著師傅有徒難招的困境。在民間,傳統手工藝創作與生產都是以個體或家庭作坊的形式開展的,這種傳承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一,徒弟生源不穩定,文化層次低,物質享受的刺激,經濟利益的驅使和長時間的枯燥手工勞作,使得大多數人不愿意接受這種手工藝勞動。農村的家庭作坊世襲工藝也出現了子女不再傳承或根本不去傳承祖傳技藝,而去城市求學或打工的情形,僅有父輩們殘守著這些祖輩傳承下來的手工藝,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而且從事傳統手工藝的學院大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只有小學文化基礎,更沒有美術造型基礎,對師傅的口傳心授不能及時心領神會,進展慢。其二,口傳心授缺乏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沒有書錄和筆記,完全憑著師傅的經驗和徒弟的悟性進行傳授。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真正具有傳統工藝技藝創作能力而且從事工藝行業的骨干,全行業僅有千人左右,所以急需后備軍填補市場空缺。有些手工藝企業通過委托定向培養在工藝美術院校招收技藝人才,學校的專業設計教育對傳統工藝傳承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讓傳統手工藝進入學校,傳授相關技藝,使具備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生參與其中,一方面培養興趣與人才,另一方面為使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學生層面也可以利用其理論知識使傳統手工藝多元化發展。
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藝術互助交融
現在大多數工藝作品模仿痕跡過重,缺少自己的特色,技藝嫻熟的老師傅往往在腦子里有一個大概構思,然后即興創作,基本上是原樣的模仿與搬照,而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藝術風格。在作品設計發展的起步階段,模仿甚至搬照都可以,但是技藝都純熟后,還是一味地去模仿與搬照,而不思進取與改進,是終究要失去市場被時代淘汰,也失掉了手工藝人對作品的情感流露。
打破這種局面可以引入一些年輕的力量,讓手工藝大師和藝術家走進課堂,與藝術類學生進行近距離接觸,老師可以向學生傳播傳統工藝文化和設計理念,也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手工藝,同時也可以為傳統手工藝的長足發展創造空間。而學生也可為傳統手工藝注入新鮮血液,把流行時尚和現實趣味帶進傳統手工藝中,與時代同步。對于傳統的技藝和理念,我們要去粗存精、以發展的眼光去借鑒和利用,任何作品沒有了時代特征,就沒有新意,也就缺少了生命力和內涵。
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運用實驗性手法進行二者的交互融合,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體系及理念,在更全面、更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傳統與時尚緊密結合,創造出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的傳統工藝品。
總結
高等院校是一個集合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地方,它們在保護和發展傳統手工藝中扮演重要角色。對于傳統手工藝來說,單純地依靠承襲人的傳承和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借助高校藝術類專業這個平臺,使得傳統手工藝在符合時代要求的情況下,在藝術設計領域發揮其重要性、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斷地散發出自己古老而又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作者簡介:吳婷婷,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藝術系,講師。
注:文章為2014年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玩物創智——視覺傳達設計手工創作實踐教學環節研究”項目號:14JG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