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繆文華
設疑是構成教學活動的主要成分,連接著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是師幼之間互動的橋梁?!吨改稀氛Z言領域中大班幼兒在閱讀、講述方面的發展目標為“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能根據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蔽覀儼l現不同的設疑策略目標達成度也不同。
一、從幼兒情感角度入手設疑
教學過程是由師生的認知和情感這兩條經緯線交織而成的信息傳輸和接受過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對比研討中發現從幼兒情感角度入手設疑更能精彩突破重難點。
一般設疑
教師:“這是誰?”幼兒:“小老鼠?!苯處煟骸皝砹藥字恍±鲜?,他們發生了什么事情?請你到書上去看一看、說一說?!?/p>
從情感角度入手設疑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老鼠嗎?”幼兒:“喜歡?!苯處煟骸盀槭裁聪矚g?”幼兒1:“因為我喜歡米老鼠,所以喜歡小老鼠;”幼兒2:“因為小老鼠小小的、很靈活,很調皮,所以我喜歡。”教師:“調皮的小老鼠怎么了?請你到書上去看一看、說一說?!?/p>
分析:《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情節圍繞皮皮鼠的“調皮”展開,從一般設疑來看,教師出示小老鼠的圖片只是調動了幼兒的視覺器官,沒有從情感上調動幼兒對小老鼠的喜歡與關注,幼兒自主閱讀時不能感受故事的情趣,閱讀興趣也不濃。
而從情感角度入手設疑,教師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喜歡小老鼠嗎”能在幼兒頭腦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形象,大班幼兒對常見動物的形象及特征已較了解,因此能富有個性地說出自己喜歡小老鼠的原因,一下子挖掘出了小老鼠的“調皮”,在接下來自主閱讀時就能對故事主題“皮皮鼠因為調皮從而受到傷害”明確感知,教學重點“理解調皮的皮皮鼠先后受傷的經過”也能順利突破。
二、從掌握閱讀方法入手設疑
看圖講述給幼兒呈現的是一系列情節發展有聯系性的圖片,有的故事每一頁只有一段文字、一幅畫,有的故事每一頁有幾段文字、幾幅畫,就如《皮皮鼠吃跳跳糖》每一頁都有不規則排列的幾幅畫面,我們從領悟到從掌握閱讀方法入手設疑更能發揮自主閱讀的作用。
一般設疑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幼兒1:“我看到鼠爸爸送小老鼠到醫院里去?!庇變?:“小老鼠從床上摔下來。”情節前后顛倒。
從掌握閱讀方法入手設疑
教師:“如果一頁上有幾幅圖,怎么知道先看哪一副?”幼兒:“看圖上小老鼠在干什么,排一排?!苯處煟骸懊恳环鶊D的下面都有文字,文字的開頭都有什么?”幼兒答:“數字?!苯處煟骸斑@些數字一樣嗎?”幼兒答:“不一樣,有順序1、2、3……”幼兒:“按照順序看,先看數字1的圖,再看數字2的圖……?!?/p>
分析:一般設疑中教師讓幼兒自主閱讀,幼兒因分不清頁面上多幅圖畫的順序而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看到哪一幅就說哪一幅,完全不顧故事情節的發展性,在表達時也隨意說單幅的內容,表達能力還停留在中班的水平。
而從掌握閱讀方法入手設疑,教師在自主閱讀前先提問幼兒如何有序閱讀多幅畫面,并巧妙引導幼兒發現書上的秘密——按照數字的順序閱讀,幼兒掌握了方法就能發現故事情節的發展性,能完整說出作品的主要內容,達成《指南》中的目標。
三、從作品結構特征入手設疑
童話故事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有的結構不規律,有的結構反復有規律,教師從結構特征入手設疑更能提高幼兒的創造性語言表達能力。
一般設疑
教師:“開始有幾只皮皮鼠吃了跳跳糖?在哪里跳?發生了什么事情?誰送去醫院?然后幾只皮皮鼠吃跳跳糖?在哪里跳?發生什么事情?誰送去醫院……”
從作品結構特征入手設疑
教師:“故事哪里是一樣的?”幼兒:“皮皮鼠吃跳跳糖、媽媽說的話、折斷了手臂、摔破了頭、爸爸送醫院”。教師:“一樣的地方可以怎么說?”幼兒:“說一樣的。”教師:“哪里又是不一樣的?”幼兒:“老鼠的數量、皮皮鼠跳、受傷的地方?!苯處煟骸安灰粯拥牡胤皆趺凑f……”幼兒:“按照圖片上的內容說。”
分析:從一般設疑來看,幼兒自主閱讀后教師仍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提問,這樣的設疑方式單一,幼兒只需機械地回憶、復述故事內容,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培養。
而從作品結構特征入手設疑,教師的提問具有綜合性、概括性,按照“一樣的”和“不一樣的”類別引導幼兒思考,起到了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的作用,幼兒能較快掌握表達的方法,提高創造性語言表達能力。
四、從發展幼兒思維入手設疑
童話故事都植根于現實,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開展離奇的情節,是生活的一種折射。教師不僅要讓幼兒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感悟、體會到童話的優美情趣,還要將童話故事作為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重要載體,最大限度地發揮童話作品的功能。
一般設疑
教師:“皮皮鼠在哪些地方跳受傷了?”幼兒:“床上、柜子上……”教師:“皮皮鼠怎么做才能不受傷呢?”幼兒:“不在床上……跳?!苯處煟骸澳銈兿矚g皮皮鼠嗎?為什么?”幼兒:“不喜歡,因為他不聽爸爸媽媽的話?!?/p>
從發展幼兒思維入手設疑
教師:“皮皮鼠在哪些地方跳受傷了?”幼兒答:“床上、柜子上……”教師:“為什么這些地方容易受傷?”幼兒1:“因為床有點高。”幼兒2:“柜子又高又窄。”幼兒3:“因為衛生間有馬桶……”教師:“皮皮鼠離馬桶遠遠的,是因為有馬桶才受傷的嗎?”幼兒4:“地面滑才跌倒的?!苯處煟骸坝變簣@里、家里也有什么地方容易受傷?為什么?”幼兒5:“窗臺,因為太高太窄?!庇變?:“樓梯,因為有很多臺階?!薄?/p>
分析:從一般設疑中看到教師的提問封閉、難度低,只是讓幼兒明確皮皮鼠受傷的幾個地方,把受傷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因為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在這些地方跳,并沒有引導幼兒挖掘出深層次的受傷原因,因此,幼兒的思維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而從發展幼兒思維入手設疑,教師的問題開放,幼兒需在大腦中展開分析、辨別、判斷才能建立答案,明白皮皮鼠受傷的真正原因,并遷移經驗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也容易受傷,今后會智慧地選擇活動的地點和方式,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教師要努力做個掌握提問技巧的有心人,讓課堂煥發靈動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