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蓓
摘要:水袖是京戲里一大發明,“有風縱道能回雪,無水何由能吐蓮”說的就是水袖。水袖發源于京劇但并不止用于京劇,它以其自身獨特的美感和多樣的功能性而被廣泛運用在各類劇中。本文就水袖在戲曲表演中的運用總結出了它的三大美感,即“造型美、動態美、傳情美”,將水袖的魅力較為系統地娓娓道來。
關鍵詞:戲曲表演;水袖;應用;美感
一、水袖個性造型之美
傳統戲曲的服裝造型歷史悠久,早在元代就初具規模,之后逐漸完善,形成了我們今天所俗稱的“行頭”,每一個劇種都有自己專門的戲曲“行頭”,每一個角色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行頭”,并借助其來交代一些基本的人物性別、性格、身份等背景,彰顯人物特色。劇裝是塑造戲曲人物外部形象的一種重要手段,大體上有蟒、褶子、茶衣、開氅、官衣、宮裝、宮女衣、帔等,這些服裝大多都在袖口上縫上了一塊白色的紡綢,表演時隨著雙袖翩翩舞動,似水波蕩漾,故得名“水袖”。水袖雖然來源于人們的真實衣著,但是在戲曲的舞臺上,為了增加舞臺表現力和表演的美感,水袖被作為精華加以了改造和創新,形成了具有一定古典文化特色和典范意義的神韻與風姿。
最初,戲曲表演藝術家創造了長約三到五寸的“長水袖”,在舞臺是被大量使用。后來,經過歷代藝術家們的不斷研究和實踐的錘煉,水袖的長度根據不同的表演行當開始呈現出各自的不同特征,不管是在尺寸、用料、樣式還是在舞姿風格上,不同的劇種,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角色所使用的水袖都不盡相同。比如川劇演員曉艇在《逼侄赴科》中所飾演的潘必正,其水袖的長度就僅僅遮住兩手,顯得十分干練,襯得動作更加利落;而豫劇曲劇《劉全進瓜》中的劉全,一雙水袖長達五尺,可“雄鷹展翅”可“上天入地”,與人物個性和故事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還有越劇演員茅威濤主演《西廂記》里的張生,他的水袖不再是純白色,而改為了和其身著的褶子一樣的淡藍色,不僅有整體的造型感,也洋溢著青春靈動之美......戲曲水袖體現了我國傳統服飾的造型藝術與戲曲表演藝術的結合統一,其在長期的實踐和運用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了一套專屬于自己的服飾造型審美情趣,極具生命力。
二、水袖飛舞流動之美
水袖實際上最早被運用于我國的古典舞蹈當中,被稱為“舞袖”,戲曲興起后才被逐漸廣泛應用到了戲曲表演之中。剛剛說的個性造型之美是一種靜態的、初印象的直觀美感,接下來邀說的就是水袖所能夠呈現的一種動態的、雋永的視覺盛宴。“水袖功”是戲曲舞蹈的最基本表演功夫之一,是中國傳統戲曲所必不可少的程式化表現方式,其表演姿態可達三百種之多,基本動作有挑袖、抖袖、撐袖、勾袖、背袖、撥袖、揚袖、撣袖、甩袖、打袖等,后又發展簡化為了“ 翻、搭、繞、云、旋、抓、擺、拉、垂、刀”的十字訣,強調的是肩、肘、腕、指四者之間的配合,是剛與柔、力與美的結合。這里的力包括了兩個:“用力”及“表現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當戲曲演員的身段和技法配上個性化的水袖,才能很好地去展現戲曲藝術那“行云流水”的美感。先看“水袖功”的用力方法,其首先要求的是頭、腰、腳的位置對稱與力量均衡,其次是胯、膝、腳的配合,然后才是肩、肘、腕的追與隨,這其中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力度和角度的分寸把握也及其講究,演員只有依靠不斷的模仿、練習、實踐才能找到這其中的訣竅。如著名秦腔演員齊愛云在《嫦娥奔月》劇中所使用的一丈水袖,水袖表演以夸張的方法取勝、以節奏鮮明見長,舞動起來極具線條的流動美,配合音樂的節奏感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層次感,靜中有動、柔中帶剛,令人拍案叫絕。
三、水袖傳情達意之美
戲曲“行頭”除了有交代人物性別、身份、基本個性外,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輔助演員的情感表達,使得人物角色的形象更加飽滿生動,性格更加突出。水袖被廣泛運用在了生、旦、凈、丑各個行當的表演之中,經過歷代演員的設計和改進形成了許多優美的動 作和技巧,以夸張而節奏鮮明的虛擬動作結合身 段 的 表 演,不 僅 給觀眾以視覺享受,而且加強了演員表演的感染力和震撼 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水袖動作表達了不同的含義,業已形成了一套戲曲舞臺上專有的“語匯”,現列舉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1、用水袖輕輕在衣服上拂撣,表示撣去塵土;2、在躬身的同時用一只手橫著扯起另外一只手的水袖,表示很恭敬地行禮;3、一只手扯起另一只水袖掩面,既可表示害羞有可表現哀痛。4、用水袖在臉前拂來掃去,相當于扇子的功能;5、兩名演員同時把水袖輕輕揚起來并互相搭在一起,表示握手相擁......所以,戲曲演員在表演中舞動水袖絕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功夫有多么了了得、技藝有多么高超,而是服從于劇中角色的表現需要,傳情達意以打動每位觀眾,使舞臺藝術更加完整。比如在豫劇表演藝術中,陳素真大師就把水袖的魅力運用發揮得爐火純青。在《宇宙鋒》中,陳素真大師利用勾、挑、撐、沖、撥、揚、撣、甩、打、抖、繞、抓、翻、飛、搭、轉、背、抽、擺、托、揉、旋等技法將一雙水袖任意揮灑,變化出波浪袖、飛天袖、團花袖、扇花袖、煙花袖、鴛鴦袖等各類袖花,忽輕忽重,忽剛忽柔,忽疏忽密,表現了趙艷容在感情上的波瀾起伏,將端莊雍容的趙艷容的另一面如瘋如癲的性格特點凸顯了出來,得到了觀眾和業內的一致好評。
在戲曲舞臺上,水袖不僅是演員手勢和身段的延展,也是人物情感的聚焦和放大,倘若沒有水袖,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發揮的空間難有如此之廣,角色的復雜的情感變化也難以被宣泄表達出來,觀眾的共鳴也就不會那么強。在當今的戲曲舞臺表演之中,水袖的應用發展相當地快,表演愈來愈強調水袖造型與故事背景、人物性格、音樂節奏性、舞蹈動作等的高度結合。演員們利用多變而富有個性的水袖舞姿,突出了其角色的造型美和情態美,達到戲劇化、舞蹈化、節奏化的有機統一,是人物真情流動的藝術呈現,蘊含著深極其邃的藝術魅力。
四、結語
水袖是戲曲表演中的一個重要道具,是演員表現角色的重要輔助手段,其在戲曲中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戲曲藝術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和作用。戲曲工作者要重視對水袖應用的研究,讓其為戲曲表演增添光彩和魅力。
【參考文獻】
[1]李秋菊.漫談戲曲中水袖的表演與技巧[J].大舞臺,2011(8)
[2]張琳.戲曲水袖的無窮魅力[J].魅力中國,2013(13)
[3]胡雪.戲曲表演中水袖的運用[J].大舞臺,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