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蓉
語文課應該是最鮮活、最具有生命力的課堂,更是妙趣橫生,多姿多彩的課堂。但從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會發現一些新課程改革的課,看似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乏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到底該如何把握,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活”起來?
一、讓教師真正活起來
要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必先活起來。教師要以真情實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敬業精神喚起學生的主動精神,以靈活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思維活躍,以創新意識燃起學生的創新火花。
1.教師要“活”用知識
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是有限的。聰明的教師一定是善于運用他所掌握的所有知識,來靈活地運用與服務于他的語文課堂。更重要的是,作為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才能熟練地駕馭好語文課堂。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拋棄陳舊呆板的模式,尋求充滿生機的教學方法,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語文課才會充滿活力!
2.教師要“活”用教材
語文教材薈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可讀性很強,但由于時空的局限,學生理解困難。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我采用的方法是“挖掘”和“引進”。所謂“挖掘”,就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深化,從“舊文”中挖出“新意”,從“本意”中掘出“新精神”。所謂“引進”,就是把與教材相關的內容或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人或事引入課堂,變封閉的教材為開放的教材。那么,知識必然能點燃智慧的火花,語文課也會因此煥發出光彩。
3.教師要“活”用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還要讓學生會學,正所謂“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語文課應放棄單一、呆板的滿堂灌、注入式教學方法,而應倡導啟發式、點撥式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成功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的“演講”如何高明,而是看其如何激活課堂。
以識字教學為例:教師已不再唱“獨角戲”,而是發動同桌、4人小組、小老師互教互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不再包辦代替,而是啟發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用自己最喜愛的方法識記,把選擇學習方法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多讓學生發言、交流、展示、互評互學、把交流的機會還給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展示自己的個性。
4.教師要“活”用教學語言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可以說,教師的語言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還是一種直觀教具。鮮活的教學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感知、理解教材,而且可以調節學習情緒,增強教學效果。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使得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落實。
二、讓學生真正活起來
1.采擷學生興趣的火種
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情緒不斷發生變化。學生會因為有興趣而產生積極情緒,也會因無興趣產生消極情緒。要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就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力求實效。
2.撥動學生思考的琴弦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著力于培養創新思維。為此,教師在操作上要力求做到:(1)要鼓勵質疑問難。人的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要鼓勵學生由敢問到會問,而且能嘗試著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以激發興趣,帶著問題走出教室以拓寬思路。(2)鼓勵獨立思考。教師的提問必須有啟發性、整體性和導向性,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可以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處提問,在知識變化處提問,在知識的對比處提問,在總結知識的規律處提問。(3)鼓勵爭辯。學生辯論的過程即是他們親歷閱讀,發展思維的過程。觀點的交鋒是他們對閱讀體悟的交流。在辯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感悟。(4)鼓勵標新立異。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5)鼓勵學生相互評價。諸如,朗讀、回答問題之類的,都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表達個人想法,起到相互激勵的作用,并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1.和諧的氣氛是“活”的前提。
教師只有在課堂上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氣氛,學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因而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從而“活”起來。在操作上,教師要力求做到:(1)親切。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受到溫暖和甜蜜。(2)民主。師生之間彼此合作學習,多討論,多商量,善于發現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3)平等。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要愛護而不排斥,幫助而不指責,鼓勵而不責難,說服而不壓服,啟發而不包辦。
2.靈活的過程是“活”的關鍵
(1)呵護童真童趣。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自主性發展、個性發展的促進者。如何促進?那就是活用教法,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放飛想象的翅膀,給予自由表達的空間,你就會看到一個美麗新奇、富有童真和靈性的世界。童真是詩。我們要呵護童真,永遠保持童心、童真、童趣,這樣語文教學才有生命力。
(2)創設活動情景。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創設活動情景,讓學生投入整個身心,自發地尋求、獲得、掌握和領會,讓他們在快樂、有趣并保障個性表現的氛圍里聽、說、讀、寫,相對自由地按自己的個性去理解、表達和創造。這樣,學生就能動起來,課堂才會活起來。
(3)游戲走進課堂。將游戲活動引進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習的園地,游戲的王國。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另外,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轉換角色,進行課本劇表演,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文中人物的理解個性化地表演出來,從而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相融合,達到情感的統一。
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為語文教學增添了活力,為學生們撐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讓我們變課堂為學堂和樂園,讓師生在共同成長中,共享語文教學的快樂,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