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程

【摘 要】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一個關節,是人體完成各種動作最關鍵的關節,也是運動損傷中高發病部位。膝關節損傷這一“運動殺手”正在吞噬著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困擾運動成績的提高。本文從運動解剖學和運動學角度分析了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和半月板的發病原因和對策,希望能為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膝關節 側副韌帶 半月板損傷 預防
【中圖分類號】R8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183-02
在運動中,運動損傷是難免的,而膝關節在運動損傷中最為常見,可見上表。而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損傷和半月板的損傷較為常見。了解膝關節側副韌帶和半月板的結構和功能,為預防膝關節的損傷打下理論基礎,發現損傷的發病原因,總結損傷發生的常見動作,提高預防意識,科學合理地保護膝關節的健康,為延長體育運動的壽命創造條件。首先我們應該對膝關節的生理結構和運動特點進行全面的認識,從整體上了解膝關節。
一 膝關節的生理結構和運動特點
第一,膝關節的基本結構。膝關節是人體內最大最復雜的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髕骨以及周圍的肌肉、韌帶和關節囊等共同組成。同時膝關節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還增生了許多輔助結構,其主要功能是增加膝關節的穩定和防止膝關節損傷。這些結構有:側副韌帶、十字交叉韌帶、半月板、脂肪墊和髕骨。而在損傷的過程中,一般都是這些輔助結構發生損傷,同時也是這些輔助結構的損傷影響了我們的運動。因此,要想讓我們的膝關節更好地為我們工作,那么我們就應該了解它們,同時在運動中注意保護它們,不讓它們受傷。
第二,膝關節的運動特點。膝關節本身骨性結構的穩定性較差,其關節穩定主要依靠軟組織結構加以支持;從運動學角度講,膝關節是人體運動中完成各種動作最關鍵的關節之一,很多動作必須在膝關節的支撐下才能完成(走、跑、跳)。由于軟組織的原因,膝關節只可以繞兩個運動軸運動:一是繞冠狀軸可做屈、伸運動,二是繞垂直軸可做旋內、旋外運動。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時,脛骨髁間隆起與股骨髁間窩嵌鎖,兩側韌帶緊張,股脛關節不能做旋轉運動。屈膝時,股骨內外側髁后部進入關節窩,嵌鎖關系解除,兩側副韌帶松弛,股脛關節此時可以繞垂直軸做輕度的旋轉運動。由于膝關節位于人體兩個最長的骨杠桿臂之間,在行走和跑跳中承受著相當大的載荷,因此關節很容易損傷。經探究發現,在日常運動中,膝關節各結構中最常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是膝關節側副韌帶和半月板,本文主要從這兩個部位的損傷情況進行分析。
二 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損傷
第一,側副韌帶的結構及功能。側副韌帶分布在膝關節兩側,分別成為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它們主要起防止小腿在膝關節處向左右側移動的作用,保證人體運動時只能沿屈伸方向運動。第二,側副韌帶的常見損傷類型。通常其損傷有三種情況,即側副韌帶完全斷裂、部分斷裂及拉傷。這三種損傷的機理大致相同,只是損傷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斷裂最重,部分斷裂次之,拉傷最輕。第三,側副韌帶損傷的病因。在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中,很多損傷都發生在膝的內側副韌帶。這是由于膝關節的結構及造成損傷的動作所導致的,從結構上講,主要是因為膝關節外側副韌帶外,還有一些肌肉的肌腱加固(髂脛束),所以較內側穩定,不易損傷。從造成損傷的動作上講,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強迫小腿外展的暴力,使膝關節突然外翻,引起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2)動膝關節時,暴力直接作用于膝關節外側,引起膝內側副韌帶損傷;(3)由于膝關節呈輕度生理性外翻,且膝外側容易受到外力沖擊,使膝過度外翻,故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較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多見。第四,使側副韌帶損傷的常見動作有散手訓練中膝關節受到對方的側踹;摔跤訓練中倒地時膝關節或小腿外側受到重壓;足球訓練中的對腳等。
三 半月板的損傷
第一,半月板的結構。位于脛骨內外側髁(平臺)上,占據脛骨平臺2/3的面積,并嵌于股骨內外髁和脛骨平臺之間,是兩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包括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半月板外緣肥厚與關節囊相連,內緣薄而銳利,上面凹陷,下面平坦。第二,半月板的功能。使股骨髁和脛骨髁關節面相吻合,傳遞負荷,吸收震蕩,保護相連骨關節面(有人測定,半月板切除后膝關節上的應力為正常時的三倍,長期過高應力的作用下,可損害受力部位的關節軟骨);增強潤滑,減少摩擦;維持關節的穩定以及調節關節內壓:防止股骨前滑,防止膝關節過伸、過屈和過度旋轉,調節關節內壓力和分布滑液的作用??傊?,有維持膝關節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正常生理功能。第三,半月板損傷的病因。膝關節處于半屈曲位時,作為支撐腿一側的小腿固定,而大腿要被迫隨軀體和發力運動一側的腿做旋轉運動,因此支撐一側腿膝關節內的半月板既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又要受到旋轉帶來的扭錯力,這兩種介力是導致半月板撕裂傷的最重要原因。在運動中,由于腿部發力后沒有著力點,而使半月板過伸,也是產生半月板損傷的原因。第四,使半月板損傷的常見動作。舉重時腳尖內扣提起杠鈴,再突然下蹲;球類運動中,快速跑動時的突然急停轉身;投擲鐵餅時的旋轉用力。這一類動作都有小腿固定,大腿內旋或內收,再突然伸直或下蹲的特征。跳馬騰空后落地時腳尖外撇;體操空翻轉體落地時角度不夠等。這一類動作都有導致膝關節急劇屈曲加扭轉的特征。大力踢球(物)漏空或在快速跑動中腳后跟陷入坑凹導致膝關節過伸,散手中的橫踢、橫掃腿等。
四 膝關節損傷的預防
通過分析膝關節損傷的常見發病原因,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出方法進行預防。
第一,參加體育運動和體育訓練的人都應對膝關節的解剖結構、作用及導致其損傷的原因有一個明確、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積極主動、有針對地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膝關節損傷的發生。
第二,加強運動膝關節肌肉力量的練習,運動膝關節肌力的加強,可以使附著在膝關節四周的肌肉粗壯有力,進而增加了膝關節的穩定,這樣就可能減少甚至避免激烈的體育活動及體能訓練中膝關節的損傷。
第三,在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前,一定要充分做好膝關節及全身的準備活動。充分的準備活動,使人心理和生理“預熱”,可以使肌肉反應更快,使人更敏捷,從而能更好地避免膝關節的意外傷害;可以增加膝關節內滑液的分泌,這不僅使膝關節在運動中更加靈活,還有減輕運動中膝關節兩個骨面的撞擊——減震的作用。上述積極作用都可以減少膝關節在激烈的活動中損傷事故的發生。
第四,在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中教師、教練員要教育指導學生善于躲閃、化解、減輕訓練中致傷動作對膝關節形成的異常外力,以避免這些外力對膝關節造成損傷。如格斗一課訓練中對方突然發力側踹,來不及躲避時應迅速放松膝關節,順勢下蹲或側向倒地將對方的發力化解;摔跤時膝關節的外側在受到對方暴力的重壓時,也應采取順勢倒地等動作,以減輕、化解對膝關節外側的壓力,這樣可以減少膝內側副韌帶的損傷。足球側向踢球、格斗中做掃腿動作時,作為支撐腿的一側踩地及“鎖膝”都不要太僵硬、太死,動作完成的一剎那放松膝關節及踩地力度,應隨擺動腿及整個人體向發力方向順勢轉體,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膝關節所受到的壓力和扭錯力,進而減少膝關節內半月板的損傷。
第五,運動前注意對膝關節進行加固。這樣可以減少或避免膝關節受外力后引起超過其正常生理活動范圍而造成的損傷。具體做法是:膝關節無損傷者,運動前使用膠布或彈力帶進行保護性加固;膝關節已有損傷者,運動前用膠布或彈力帶進行抗險加固。運動后應及時去除保護性加固,但抗阻性加固應繼續保留。
第六,注意對膝關節的保暖。膝關節四周脂肪及皮下組織較少,抗寒能力差,因此,體育活動中及體育訓練前、后應該注意保暖,這對膝關節在運動中的靈活及減少損傷是有積極作用的。
第七,加強訓練的科學性。體育訓練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訓練量,要避免單一的訓練方法,避免某一次或某一階段訓練中下肢負擔過度引起疲勞,這也是預防膝關節損傷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措施。
第八,體育活動及體育訓練中一旦膝關節受傷應該及時找有關專家進行檢查治療,千萬不能大意,不能帶傷訓練,以免傷情不斷惡化。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對較輕的損傷,早期及時治療并采取積極的保守治療是可能治愈的,否則,損傷將進一步發展,嚴重的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果形成創傷性關節病就很難治愈了。
膝關節是一個復雜的關節,作為人體運動的最重要關節之一,只要大家對膝關節損傷的發病原因進行全面認識,提高對膝關節的保護意識,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就能減少體育活動及體育教學訓練中膝關節各種損傷的發生,這對增強運動員的膝關節健康,提升運動員的運動壽命都有極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方洪、周忠林.運動性膝關節損傷致病機制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0(19)
[3]吳偉、陳世益.半月板損傷修復的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4(6)
[4]樓華.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與組織及功能重建[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0)
[5]何葉.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研究進展[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5)
[6]王玉泉.王教授談膝關節損傷[J].公安教育,2002(12)
[7]任重宇、楊光.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發病率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1(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