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萍
【摘要】誠信是立人之本,立國之基,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目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凸顯,尤其是大學生黨員更是備受關注。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是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新問題。分析大學生黨員的誠信現狀和原因,深入分析大學生黨員恪守誠信道德的重要意義,對大學生黨員誠信教育的對策問題作出思考,是我們的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誠信教育;對策
誠信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人人應該具有的美德。高校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表現出的誠信缺失令人擔憂。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力量,其誠信品質如何,對大學生群體誠信觀念及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大學生黨員的誠信現狀
目前,大學生黨員的比例正逐年提高。絕大多數學生黨員素質很高,但失信問題依然存在。有的黨員,政治立場不堅定,入黨動機不純,功利心嚴重。在入黨前思想積極要求進步,工作主動認真,要求嚴格,但是入黨后思想退化,表率作用弱化,信念、立場不堅定,受社會上不良習氣影響嚴重。學習方面,有些黨員學習浮躁,勤學精神削弱,考試作弊,論文剽竊抄襲。行為上扮演多重角色。學生黨員多數是學生干部,在領導、老師和學生面前具有雙重人格。在學生面前居功自傲,以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工作敷衍了事,責任意識、奉獻精神淡化。類似問題真實地反映了其誠信缺失,損害了大學生黨員形象,違背了黨的的宗旨,給高校誠信教育帶來危機。
二.大學生黨員誠信缺失的原因
社會環境,自身人格修養,學校和家庭對大學生黨員的誠信教育均起到一定影響,大學生黨員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但其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在社會轉型社會誠信制約和懲處機制尚未完善。在利益驅動下,一部分個人和社會群體背離誠信,唯利是圖,破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發了以“誠信危機”為中心的道德危機。在社會多元價值取向和假惡丑現象沖擊下,一些大學生黨員對誠信道德產生懷疑,禁不住誘惑,自身價值觀開始扭曲,行為失范。社會誠信危機問題,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劑毒藥,嚴重挑戰了大學生誠信道德底線,也給高校大學生群體造成了誠信危機,更使高校誠信教育面臨困境。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我國,家長往往重視智育輕視德育。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長誠信意識缺失,起到反面的榜樣示范作用。有的家長教育理念不科學,不能正確認識孩子全面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子女自身的不足。尤其是一些黨員大學生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入黨,非常優秀,對孩子的引導、教育和監管減弱,放任自流。孩子在各種錯誤觀念的誘惑下,背離黨的準則,隨波逐流。
3.高校誠信教育的缺位
現在,部分高校在誠信道德教育上,過多的強調大學生對黨的忠誠,對社會的責任。而在學生自身發展,生活細節和行為規范方面不具體。教育方式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一貫性,教育內容以理論灌輸為主,簡單說教,沒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機制,導致部分大學生黨員道德認識、態度和行為出現偏差。再加上他們自我約束力降低,思想功利化,放棄了理論學習和自我完善,在學生群體的黨員形象大打折扣。
4.大學生黨員自身誠信修養缺失
有的大學生黨員政治素養不堅定,道德品質修養差,思想覺悟低,責任意識淡薄,為了給自己人生發展做鋪墊而入黨,入黨動機功利化,沒有黨性原則,對黨更不能忠于職守,以各種欺騙方式制造假象,自我包裝,混進了黨組織。再加上他們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反思能力缺失,在行為上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極少考慮他人需求,更談不上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三.高校加強大學生黨員誠信教育的對策
誠信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面對大學生黨員誠信缺失現象,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研究與實踐,必須認真思考,尋找教育對策。
1.嚴格規范入黨程序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的精英,更使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雖然高校發展學生黨員數量有所遞增,但考核程序和質量標準要嚴格把關。加強人文關懷和黨性培養,誠信教育和考核要常態化,使其政治素養過硬,思想更加成熟,認識深刻,使他們行為和思想,經歷從實踐到認識的反復錘煉,切實能經受住考驗,達到凈化心靈,提升認識,強化信仰,服務實踐的境界。把好質量關,真正做到把優秀分子吸納到組織中來。
2..建立高校誠信機制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高校在教育管理各個領域制度不規范,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這就要求高校建立制度和原則,規范秩序,真抓嚴管,有配套的懲處措施,進一步規范大學生黨員的行為,督促他們不斷提升認識,恪守誠信。
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對學生黨員的評價不僅僅限于學習成績,更多關注他們的日常表現、參加活動、道德品質和信用記錄等,將每一階段必須都納入誠信檔案。誠信檔案就是大學生黨員的寫實記錄,能全面客觀再現學生的基本思想和品質,在這一體系下,鞭策學生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不斷地完善提高,健康成長。
樹立誠信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是推動高校誠信建設的主體,教師呈現給學生的工作作風、精神面貌和人格感召力等示范效應不可忽視。教師要做好表率,要通過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誠信信念。
3.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課程政治理論厚重,有利于豐富大學生黨員的理論素養,提升道德品質。這支教育團隊包括黨委的相關領導、輔導員、思政專職教師等,團隊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豐厚,業務精深,素質過硬,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發揮課程和教育團隊的優勢,有利于引導大學生黨員健康成長,提高誠信教學效果,塑造誠信大學生黨員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任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高校誠信教育[J].教書育人,2006.(29)
[2]鐘健雄:關于大學生黨員誠信教育的思考[J].網絡科技時代,2007.(06)
[3]岑道權:淺析高校學生黨員誠信教育問題探析[J]. 考試周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