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本文以高職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著眼于高職教育的根本性目標——就業,首先分析了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以就業為導向的基礎下,研究了適用于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對策方法,希望能夠為高職語文教學的發展改革提供一點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語文;對策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高職語文教學課程必須從培養應用技術性人才的目的出發進行設置,不再是為了應試,而是為了未來的生活與工作做準備。高職語文教學應該在充分發揮語文特有的人文性、基礎性、知識性和工具性的基礎上,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審美情趣的成長,發揮其獨有的作用和魅力,適應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繼續發展的需求。
一、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定位不清晰,教學評價機制不規范
目前雖然大多的高職院校都有開設語文課程,但是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給,語文教育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目前高職院校對語文課程的定位大體可以分為技術派、美育派和綜合派三種。首先,技術派是指注重應用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特點是學習效果明顯,實用性強,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然后是美育派,主要學習內容是經典文學作品,以培養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但是缺乏技能培訓,與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不符。最后是綜合派,是技術派和美育派的綜合,即培養了學生的實用技能,同時也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三種類型中,除了技術型外,其他兩類教學模式難以進行量化評價,無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2)教學效果顯效慢
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個人人格。而人格修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個短期能夠見成效的過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語文教學的典型特點就是教學效果顯效較慢。并且語文教學的教學成果難以量化評價,使得高職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學習的進步,從而無法正確認識語文學習的用處,有的高職院校甚至不愿意開設語文課程。
3)所需時間較長,與現實情況向矛盾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無論是從學制還是生源質量等因素來看,高職語文教學要實現美育功能都存在著很大的難度。高職院校一般為三年制,并且要保留一年的實習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本科學生來說少了很多,課程大幅壓縮,而素質教育一般需要大量的時間。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一般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有限,使得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進行困難。
4)課程設置難以直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根據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基本采用的是“雙證書制度”,學生在拿到畢業證的同時,還要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等。所以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是以專業技能課程為重點,對于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為目標的語文教學,難以與學生的就業建立直接聯系,導致高職院校對語文教學難以形成重視。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對策
1)語文教學要突出職業的實用性
相對于傳統語文教學主要突出的是語文的理論性、學科學和知識的系統性,高職語文教學應該更多的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內涵。在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語文能力,為未來的就業需要做準備。因此,語文教學的課程設置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共同發展,以就業需求為中心來開展語文基礎知識,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的教學培養,突出知識的實用性。
2)就業導向下語文課程的重點內容
以就業導向為主要特征的高職語文課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語法、修辭、寫字技巧等基礎知識;而是例如公文寫作、應用文寫作的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的相關內容;三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學生文化素質和人格為目的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內容,例如議論文寫作訓練、閱讀訓練等。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可以將語文教學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職業口語交際,主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公文、應用文寫作,以提升就業技能為目的,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3)文學鑒賞,通過對經典范文的講解分析和經典文學作品的品讀,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綜合閱讀。通過對閱讀方法和技巧的訓練學習,培養學生的篩選、總結有用信息的能力;
(5)專業語文,通過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強化職業導向語文學習特點,針對不同專業設立相應的專業知識內容課程,例如,廣告專業,進行廣告文案的學習,營銷專業,進行策劃書的寫作學習,還可以開展小組項目形式的教學模式。
3)加強職業語文能力的培養,突出職業技能
相對于普通大學的語文教學,高職語文教學不僅要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滿足就業后不同職業的需求。其中,提高職業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高職語文教學不僅是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更重要的是針對就業后的不同職業的培訓,所以高職語文教學中對于聽、說、讀、寫四大技能的訓練與普通大學有一定的區別,其中,聽和讀是教授和訓練的基礎,而說和寫是重點,例如,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對聽的訓練除了聽辨等基本能力的訓練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聆聽技巧,和聽話禮儀等職業技能;對讀的訓練更加注重的是要點概括、信息篩選、以及信息處理等實際應用能力;對說的訓練更強調專業口語表達和實際交流溝通能力;對寫的訓練則是主要側重公文、應用文等職業寫作內容。
總而言之,高職語文教學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就業和市場需求為目的,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實用性,培養的是面向市場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華.“1-4-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語文課程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17)
[2]侯春慧.高職語文實施綜合性學習教學改革實踐初探[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9)
[3]李莉.基于藝術職業學院專業教學需求探討高職語文教材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4]楊忠祥.轉變認識,改革模式,突顯特色,提升素質--高職語文教學改革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