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要】隨著全國幼兒師范中等職業學校轉型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生源背景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根據具體情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幼兒游戲》也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的改變進行調整。從目標上看,本課程重點是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具備幼兒園各類游戲的設計、組織、指導及評價能力,為勝任幼兒園教師日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這一點上不管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還是高等專科院校學前專業的畢業生都要達成的目標,對于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來說在科研、探索性學習等自我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上還要加強。經過我校的課程改革實驗,發現不管是從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課程的培養目標,還有課程內容和評價方面都需要做出調整,以更適合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幼兒游戲
1.對課程內涵改革的思考
本課程著眼于高等專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可持續性發展,關注學生素質,關注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其總體設計思路是:全面、系統地闡述幼兒游戲的基本理論、游戲指導的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能,內容涉及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結構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游戲六大種類,游戲環境創設、教玩具制作、游戲觀察與評價等內容。該課程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技能型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讓學生重視游戲,喜歡游戲,會做游戲,會評價游戲。力求在教學中體現科學性、專業性和實用性。在教學中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將課程分解為模塊,并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
2.課程實施的具體計劃
(1)教材選用:學生選用的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邱學青主編的《學前兒童游戲》,這本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用書,理論性較強,比較系統和全面。但是對于沒有任何學前專業背景和基礎的高職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在參考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翟理紅、侯娟珍主編《幼兒游戲》和復旦大學出版社翟理紅主編的《學前兒童游戲教程》后形成了自己的講義,更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操作水平。同時,隨時關注幼教領域的最新進展,將幼兒游戲的前沿觀點納入教學內容。
(2)教學方法:本課程的教學是理論與實踐體驗一體化教學。“教”與“學”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游戲情境,盡可能采用體驗式學習、操作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反思式學習、多媒體教學、現場式教學模式,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踐操作階段聘請幼兒園一線教師擔任相關教學任務的輔導教師。這樣對于高中起點的學生來說,可以彌補他們完全沒有接觸過幼兒園的實踐不足,豐富對幼兒園的感性認識。
(3)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課時數,對《幼兒游戲》的內容進行了精心的篩選,力求突出學生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體驗和操作中內化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形成學習的體系。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板塊:游戲基本理論、區域游戲組織與指導、游戲與玩具、游戲與教學、游戲觀察與評價、專業拓展等。
(4)學習評價:在學期結束時把考核重點放在學生平時的學習積累和實踐操作上,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自學拓展專業視野。平時作業成績20%;實踐操作成績40%;專業拓展成績10%;期末考核成績30%。
3.課程實施的過程描述
(1)重視學生游戲興趣的培養
學期初讓學生大量體驗兒童游戲,目的是想讓學生從這種簡單而充滿趣味性、操作性的游戲中去感受游戲,對于初入門的學生會很容易走進這門課程,同時作為幼教專業的學生,會做游戲這是她專業化的表現之一,學生會從心里喜歡游戲、重視游戲,這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的基礎,也是將來將游戲自覺的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基礎。
(2)理論+操作,讓學生玩中學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嚴格篩選教學內容,并將教學內分解為板塊,每個版塊安排兩周的學習時間,一周理論講解,一周學生實踐操作,因為學生沒有幼兒園的相關經驗,游戲又是一門與幼兒園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所以先讓學生感受幼兒園的游戲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較為抽象的理論。如在學習“結構游戲”時,第一周安排學生體驗結構游戲玩具,學生在體驗后能自己概括出結構游戲的含義,特點、價值及在其中出現的問題,第二周再講結構游戲理論及結構游戲區的創設時,學生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再來學習就比較容易理解。
(3)鼓勵合作、自主學習
高等專科院校的學生有高中學習的背景和基礎,文字和理論理解能力比較好,課程實施放棄了原來對中職學生的以教為主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體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要富有個性學習,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相互學習和監督,小組討論后形成統一意見然后大家合力去完成,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性,學習效果也很好。在展示過程中,組間相互評價又促進了學生觀察與評價能力的發展。讓學習不在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靈動的體驗、思想的碰撞和經驗的內化。
(4)加強學生專業性的培養
在學習中鼓勵學生多看專業書籍,多關注前沿的幼兒園游戲理論和研究,每周課前進行分享,在最后一個板塊學習中,讓學生學習研究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課題,初步地進行分析和探索。
4.課程實施的反思
(1)隨著教學方法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度比較高,在興趣的帶
領下思考比較活躍,對理論的理解效果較好。以后還應在項目板塊上進行優化,確定每個項目的教育價值最大化。
(2)在分組學習中,每組人數控制在4人,落實組長負責制,小組合作項目
由組長負責成員學習質量的監督。
(3)游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加強和幼兒園的聯系,讓學生將項目作業直接和幼兒園的幼兒進行互動和檢測,增強學習的情境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