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摘要】 多媒體靈活的表現形式讓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更加容易,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合理利用多媒體這一有效教學手段,協助老師完成知識傳授,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提升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人文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多媒體 合理利用 誤區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成為打造現代教育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工具。與此同時,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與成熟,小學多媒體教學也出現了許多使用方面的誤區,比如沒有真正理解多媒體教學的內涵,濫用或誤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等。因此,在看到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為語文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科學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才能大幅度提升多媒體教學的成效。
一、科學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人文性
趣味性和人文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特征,對于小學生文化、文學素養的培育十分必要。多媒體教學通過獨有的聲、光、電優勢,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方面表現的十分突出,也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與行為特點,成為一種點亮小學快樂與智慧課堂的重要工具,而要獲取這樣出色的效果,則要建立在科學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前提下,否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將走進新的誤區,導致事倍而功半的情況發生。
對于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來說,通過多媒體技術來營造語文教學的視聽氛圍,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收獲知識與能力。
比如在講授《春天在哪里》這一課時,在輕快地音樂的伴奏下,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來為學生展現春天最美的景色,在多媒體所營造的舒爽的環境下,引發學生尋找和感受春天的興趣之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人文性來說,多媒體技術已經為師生之間構架了一座人文交流的橋梁,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大大延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讓學生無時不刻不在享受人文精神的潤澤,除了會展現那些具體文字所蘊含的深意之外,還可以為學生的想象和發揮提供了自由空間,從而發掘他們個體特征存在,這才是利用多媒體教學來關注學生精神成長,滿足他們閃爍人性光輝的需求。
二、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的誤區,才能避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失效
盡管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也讓其走人了濫用、錯用的誤區,因此,只有真正和全面認識多媒體教學,才能避免在多媒體教學中走彎路,讓小學多媒體教學的效果落到實處。
首先,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增加小學語文教學豐富性的輔助手段,這并不是開展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如果將手段和目的混淆之后,就容易陷入濫用多媒體實施教學的不良情況中。比如以“秋天的聲音”為例進行分析,很多教師為了渲染秋天的聲音,通過多媒體播放與之有關的各種音樂、板書等,教學手段可謂是豐富至極,但這種繁華背后,學生去感到茫然無知,收獲甚少,這就是突出的將手段當日的真實案例。其實,秋天的聲音就是用美妙的文字來塑造聲音,是特別好的朗讀作品,只要通過不斷地朗讀和感悟,就能體會到秋天聲音美麗的意境,而過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則有喧賓奪主之嫌。
其次,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對知識的被動傳輸是一種改變,但這不代表著教師變成現代教學設備的操作者,而在實際當中,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取代老師的作用,明顯足一種錯誤的想法。其實,為了扭轉這一錯誤思想的影響,應該重新審視教師在多媒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教師能夠承擔起組織、引導、啟發學生的重任,幫助他們學會進行獨立思考、體會語文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以愉快順暢的交流合作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才是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初衷所在。
最后,多媒體教學在整個課堂中占用大量的時問,長時間的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一方面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長時間的聲光電環境中產生厭煩情緒;另一方面,也會壓縮其他內容的安排時間,甚至于本該起到知識梳理與總結作用的板書被完全代替,學生用于思考與想象的空間也極度縮小。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控制多媒體的使用時間和次數,不能為了追求課堂形式新穎,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已經為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是語文步人現代教學必的必要途徑。為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減弱它的劣勢,走出多媒體使用的誤區和困境,要講究多媒體教學的藝術性、合理性和實用性,以細致美觀的設計來營造一種積極活潑的氛同,它為各種知識的整合和優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與競賽法、游戲法、表演法等配合使用,觸發學生內心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渴望,讓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走向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