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淑云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穩步前行,對外漢語教材也得到極大關注。本文通過對2000年至2014年以來對外漢語教學界七本重要學術期刊中研究教材的論文進行統計考察分析,以期掌握新世紀以來對外漢語教學界教材研究的情況以及變化趨勢。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材;學術期刊;統計分析
筆者認為,對外漢語教材述評論文的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外漢語界總體的教學情況,所以選取一段時期內研究教材的論文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這個時期內論文的考查,以期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國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領域狀況及發展趨勢。
1.研究準備與設計
(1)樣本范圍。本研究材料來源于2000年至2014年七本對外漢語專業期刊:《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字應用》《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華文教學與研究》《漢語學習》《中國語文》。這七本期刊在漢語教學界是較為知名的刊物,對它們進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探尋出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發展趨勢。
(2)研究方法。本文對2000年至2014年以來這七份學術期刊上的所有論文進行了一次梳理,盡可能無遺漏地篩選出研究對外漢語教材的論文,最后進入統計分析的論文共有139篇。在此基礎上,二次提取并統計上述論文的教材研究關注點,得出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
通過對新世紀以來這七份期刊的教材研究方面的統計分析,我們嘗試尋找對外漢語教材研究論文的關注重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2.研究結果與分析
(1)教材研究論文主要關注點。通過對論文的歸類整理,教材研究論文的關注點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類。對語言類教材的研究在總體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三個時間段研究都保持在88%以上;不同時段對文化類教材及教材中文化意識的研究都有關注,但比重較低,在6%左右;商務類、報刊類、外交類教材研究論文只有3%左右。
(2)語言類教材研究情況。語言類教材的研究論文在所有教材研究論文中所占比重最大,包括了不同的研究類別,論文研究內容基本上可分為教材評估、教材編寫設想、教材編寫經驗總結和教材介紹四大類。下表是自2000年至2014年以來每五年的語言類教材研究類別論文的比重圖,從中可以看出,教材評估研究一直以來是研究的重點;教材編寫設想類研究論文總體呈上升趨勢;教材編寫經驗總結與教材介紹類研究論文呈現逐漸下降態勢。
其中,教材評估論文的研究重點主要有課文話題選擇、詞匯、課后練習這些問題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單本教材的分析,缺乏一個統一的評估標準。
3.存在問題及對策
(1)教材研究論文關注重點是語言類教材,而對文化類教材或教材中的文化意識研究很少。這說明學界對文化教材和語言教材中融入文化意識的編寫問題還未真正重視起來,但實際上漢語國際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中華文化的推廣,讓世界認識崛起的中國,所以文化教材的編寫與研究是十分迫切的。在今后的教材編寫中,編者應有意識地將文化納入整體編寫中,變過去單純的語言教學教材為語言文化教學綜合教材;而對專為文化課編寫的教材,要依據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大綱編寫,內容注重多元性,同時定位要準確,對國內留學生編寫的文化教材不應只介紹漢族文化,還應涵蓋其他少數民族文化,而對海外文化教材編寫也不能單向地傳播中國文化,應該以消除文化摩擦為目的的雙向文化對話為目的,在體現中國文化時還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此外,在編寫體例方面還要注意,要符合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目標,也要考慮到學生語言接受能力。
(2)其他使用目的類教材研究論文比例很少。該類研究論文少可能與這類教材的專業性較強,學習者需要一定的漢語基礎,適用面不是很廣有關。但隨著經濟發展,對商務、外交類漢語教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此類教材編寫與研究亟待加強。教材編寫要語言與專業知識并重,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處理問題的思維;教材的內容要不斷適應變化發展的國際經濟形勢。
(3)教材評估類論文占語言類教材研究論文的主導,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學的、便于操作的對外漢語教材評估系統標準。我們可以從是否符合教學大綱、選材是否有趣味性、詞匯量大小是否合適、練習設計是否科學、注釋是否全面、文化取向是否多元、語言表達是否易于學生理解、版面設計是否新穎有趣、教材配套是否完善這九個方面進行評估。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