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職學校的教育教學為主要研究背景,通過分析理論課教學的目標以及特點對其進行深入探討。為了創新教學評價的基本模式,充分調動高職學生對認識理論課的重要性以及參與理論課學習的積極性,探索高職院校理論課更為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同時并不斷發展和完善高職院校理論課的教育與教學。
關鍵詞:高職院校;理論課;教學評價;變革
一、高職院校傳統教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教學評價應當以教學目標為重要依據,按照各個學科的標準使用有效的方式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構進行價值上的評斷。簡言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的質量進行測定和分析。當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存在下列問題。
1.評價內容單一,方式單調
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于對學生學科知識的考查,最終往往變成對學生應試能力的檢驗。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更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強調理論性,也應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和職業性。
2.評價主體扭曲,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長久以來,理論課的評價主體一直是教師,即“他人”對其評價,但是忽略了學生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學生時常處于被動的地位,作為一種成績的符號,主觀能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評價采用的是統一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方法會導致對學生的認識不全面,形式上也不是很公平,不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3.價值取向具有功利性,評價結果不權威
目前高職學校理論課的評價與教師的評定評優以及績效工資有一定的聯系,學生的試卷成績也是學生獲取獎學金、入黨等的重要觀察指標。這本身就是一種功利化的評價方式,這種方式會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使所有的教學與學習都主動向這種評價方式靠攏,失去了教學的本質目的。
二、對高職學校理論課進行評價的原則
1.客觀性與整體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指的是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無論是評價的方法和評價者的態度都應該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不能摻有評價者的主觀思想和個人情緒,保證教學評價的公平性。強調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原則是對評價的全面性所進行的要求,保證教學評價的全方位、多角度,不以偏概全。教學系統是復雜的和多樣的,教學質量也是由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組合體。為了客觀真實地反應教學的質量與成果,就應當將眾多評價標準進行綜合,在分清主次、輕重的前提下以求最全面的教學評價。
2.指導性與發展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評價的結果,而是要在進行評價的同時,發揮教學評價的指導作用。對評價結果認真分析之后,對不夠完善的方面找出產生原因并及時地進行反饋和解決,完善評價過程。發展性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將教學的評價視為動態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傳統評價與創新評價相結合原則
傳統評價方式的使用歷史非常之久,是不可缺少的評價方式。當前信息技術非常發達,利用互聯網評價可以作為傳統評價的一種延伸,豐富評價的信息以及簡化評價的繁瑣過程。
4.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
相對于定量評價而言,定性評價更為簡單,對評價對象可以客觀地進行描述,具有極大的參考作用。在進行定性分析的同時加入定量分析,就可以彌補定性分析的不足之處。
三、對高職院校理論課教學評價的建議
1.明確教學評價的目的,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
理論課是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的重要學習基礎,師生都應該增加對理論課的重視度,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來建立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從而形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有助于改善現有傳統評價方式,所以,教學評價指標的建立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著重關注的問題。
2.改善教學的評價方法,加強再評價
傳統對教師的評價方式有教師互評、學生評價等方式。在評價過程中存在太多漏洞,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虛假的、主觀的、帶有個人色彩的。評價所體現出來的信息并不具有參考價值。因此,應改善傳統的評價方式,加大對教學評價的審核,嚴格要求教學評價的過程,竭盡全力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實在性,從而使評價的權威性增強。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對教育教學的完善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檢驗和引導作用。應努力做好教學理論課評價工作,改善傳統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這對國家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修佳.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進策略——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1(02).
[2]鄭 敏,黃春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思考[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