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代麗利
摘 要:對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開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做好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并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但是,在教學內容上,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對于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應該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革。
關鍵詞: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設置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能夠分析、處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領導能力,使學生能夠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求職路上多一份堅實的理論保障。
一、教學內容方面
1.分層次教學,突出針對性
獨立院校的學生相較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不論從性格上還是自身素質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別,他們更加獨立、自主、實際。他們認為“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不是本專業的必修課程,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修個學分就行了。
針對這種現象,獨立院校可以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設置上進行調整。首先,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將課程分成A、B兩個層次。A層次,學時多(64學時或48學時),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多,重點難點相對較多,可以給工商管理專業、社會工作專業、勞動保障專業開設“人力資源管理A”,作為專業必修課;B層次,學時少(40學時),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少,重點難點相對較少,可以給物流管理專業、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開設“人力資源管理B”,作為專業選修課。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針對不同專業,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對于“人力資源管理A”的課程,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人力資源六大模塊的內容要全部講授,并且要增加實際案例的比例,提高課程的應用性。對于“人力資源管理B”的課程,可以在課程內容上有所刪減,將側重點放在招聘、培訓、績效和薪酬四大模塊上,并且可以適當增加求職過程中的社交禮儀等問題的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自身修養。
2.加強與本專業的對接
有很多學生在上非本專業的課程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學這門課有用嗎?跟我的專業有相關性嗎?如果在課堂上找不到答案,那么學生在課堂上自然就不會投入,這門課的教學效果自然就不會令人滿意。
為了使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消除這種疑問,就要求獨立院校的教師提高對課程內容的把握程度,除了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相關內容之外,還要對學生所在專業有基本的了解,以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方面
1.提高人力資本理念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工作之后很有可能走到管理者的崗位。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對人力資本理念的認識,要突出人力資本理念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以及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學以致用,為日后走上管理崗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增加課堂教學方法
(1)大膽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如果單純地只使用板書的形式,教學形式會比較枯燥和死板。可以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板書教學為輔的“雙重”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授課教師在課余時間必須大量閱讀相關資料,掌握最新的行業訊息,并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處理,結合教材內容以案例的形式,帶領學生在學習案例的同時,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
(3)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獨立院校強調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特別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的內容只有使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因此,可以在校外聘請專家以講座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把握實時動態,并且可以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總之,在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要做到以市場需求為主,以學生為主,注重實際能力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獨立院校的學生提高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重視程度,才能符合現代教學的標準。
(作者單位:大連科技學院管理工程系工商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