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妃?荊春燕
摘 要:安吉白茶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的一個茶葉品牌,在短短的30年里,它從默默無聞、創立品牌到成為首屈一指的名牌,也堪稱我國茶葉史和農產品市場化道路上的佼佼者。當然,它的發展離不開其正確有效的綠色營銷策略。筆者從綠色營銷策略的角度,對安吉白茶進行針對性的剖析,以期總結出若干安吉白茶發展的良好營銷策略,為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去”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安吉白茶;綠色營銷;品牌經營
1.湖州市安吉白茶的概況
安吉地處天目山和龍王山之間的盆地,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長年溫度較低,空氣濕度較大,加上土壤中富含植物生長所需的鎂和鉀等微量元素,使得生長在安吉這片土地上的“白茶”有了“清幽沁心,香味濃郁,汁液豐沛”的特點。安吉白茶自1982年被當地農業局的研究人員發現后,經過4年的探索,通過無性繁殖,栽培出了幼苗。但由于農民朋友對白茶知識的缺乏及宣傳力度的不到位等原因,農民并不都支持白茶的耕種。最后政府堅持“將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則,通過補貼和培訓等措施,幾經周折,終于使白茶獲得了好的發展。直至2012年,在安吉縣的白茶種植面積達到116.6平方千米,年產量786噸,產值7.35 億元,安吉白茶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2935元,增收比重占據了全縣農民人均總收入的近30%。而如今,安吉白茶已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2.綠色營銷策略簡述
隨著現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簡單的物質享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尋求一種更健康、自然的生活品質。基于消費者這種心理,一批批綠色產業應運而生。那么,對企業而言,綠色營銷的概念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它打破了傳統的營銷格局。關于綠色營銷的概念和模式,許多專家學者都有定論,從他們的定論中,筆者總結出綠色營銷策略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以環境保護為宗旨,二是以綠色文化為價值導向,三是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營銷的出發點。只有將環保、消費者、文化、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綠色營銷。
3.環境保護策略
安吉人知道,種植白茶的收入,是其他綠茶收入的兩三倍。這樣的利潤誘惑,使得很多農民想多種些。但是政府明文規定:安吉縣的白茶種植面積必須控制在10萬畝以內,任何人不得擅自擴張種植,而且不允許破壞樹林、搶占耕地面積來種植白茶,非白茶生長的地域也不允許種茶等。所以安吉人深諳,白茶的品牌構建容易,維護不易,更應該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和經營。
4.企業的品牌路徑
建造品牌有兩點:一是質量過硬;二是好的宣傳,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質量方面,我們知道,種茶需要嚴格的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錯亂或者缺失都會讓茶葉的質量達不到標準。
在過硬的產品品質基礎之上,“安吉白茶”更是注重其品牌的構建與經營。從2009年起,安吉白茶過五關斬六將,順利獲得商標、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等的申報及認定,這為安吉白茶的品牌的打造打好了基礎。
接著,安吉白茶著眼于自己產品的特色,如資源獨特、營養特殊、生產環境得天獨厚等,在產品經營方面做起了文章。它采用“雙商標模式”,將“安吉白茶”作為母商標,即證明商標,將商品商標作為子商標。母商標用來構建品牌效應,子商標為“安吉白茶”協會的成員,擁有白茶的生產、出售等,并承擔一定的職責。不僅如此,安吉白茶還有會員制度,而且還不斷培育新的子企業、子商標等,即我們理解的“加盟”,通過“加盟費”獲取一定數額的利潤,并且在此基礎上使“安吉白茶”的商標覆蓋面更廣,為更多人知曉。
5.挖掘白茶的文化底蘊
傳播學理論中曾提出“文化消費”的概念,筆者認為,即在物質享受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之時,更高層次的文化消費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的消費重點不再只是消費本身,更多的是消費本身體現的文化性。
宋徽宗精于茶道,曾寫道:“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能致。”這說明白茶曾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也是其品牌推廣的基礎。當然,白茶的文化底蘊不僅僅存在于人文詩歌之中,還應通過安吉人更多地去挖掘、去創造,使安吉白茶的綠色營銷走得更遠、更完美。
參考文獻:
[1]錢杭園,楊小微,孫文清.“安吉白茶”的品牌構建及其特點[J].農家之友(理論版),2009(09).
[2]李余梅.基于綠色消費的綠色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4(11):78—79.
(通訊作者:荊春燕)
(作者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