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剛
摘要:近年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在鳳陽縣得到推廣應用,插秧機數量和機插面積增長較快。該文結合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的工作經驗,介紹了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保障措施,分析了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1)加快發展商品化供秧;(2)加強機械手培訓,提高服務質量;(3)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機用資金的投入;(4)加強農田管理,加強農藝與農機融合技術的推廣等,進一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 水稻;機械化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22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8-313-02
鳳陽縣是農業大縣,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6萬hm2以上,但在地處丘陵地區的鳳陽縣,水稻種植以人工栽插為主,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較慢,生產效率較低,而生產成本較高,嚴重影響水稻生產水平。自2006年鳳陽縣開始推廣機插秧技術,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水稻機插秧技術在全縣水稻產區得到推廣應用,插秧機數量和機插面積增長較快,已由2006年的6臺,機插面積6.67 hm2,發展到2014年的插秧機臺數944臺,機插面積1.34萬hm2,機插率達22.3%,但要實現2015年全省水稻機插率36%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1]。為此,筆者總結了近年來鳳陽縣機插秧推廣中遇到的問題,根據多年工作經驗提出了進步改進的策略和建議。
1 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措施
1.1 強化宣傳培訓 2008年鳳陽縣被列為農業部水稻育插秧技術示范縣,農機推廣部門加大了培訓力度。首先,遴選出業務過硬,素質較高的農機技術員到插秧機廠家學習培訓,掌握插秧機結構、性能、技術和使用方法,從而為全縣推廣奠定了基礎;其次,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廣播、電視、報刊、宣傳冊、給農民一封信等方式,大張旗鼓地宣傳機插秧技術和政策,利用趕集下鄉,到全縣農貿市場散發材料進行插秧機的優越性宣傳;再者,采用集中辦班和分散教學,集中培訓全縣各地種糧大戶、農機大戶,把機插秧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給他們。另外,深入鄉村,針對有插秧機需求的農戶,采用分散教學和個別指導。遵循指導到戶、指導到機,零距離帶著群眾干,做給群眾看,教會群眾干的推廣方針;最后,全縣成立9支農機服務隊伍,在機械化育秧時節、插秧時節取消節假日服務基層。這些措施有利地保障了鳳陽縣插秧機技術推廣的可持續發展。
1.2 政府部門政策支持 2009年鳳陽縣政府對新購置插秧機農戶,在國家、省補貼的基礎上再疊加補貼3 000元/臺,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機積極性,推動了機插秧技術的推廣,當年推廣189臺插秧機。隨后幾年,縣政府根據鳳陽縣機插秧發展相應出臺各種惠民補貼政策。2011年鳳陽縣政府為了鼓勵插秧機用戶使用擴大機插秧面積,對新購置插秧機用戶只要下地干活,有插秧面積,每臺插秧機給予1 000元補貼;對老的有插秧機戶,只要機插秧面積集中連片達到2 hm2(30畝以上)的農戶,按作業面積補貼300元/hm2。除了對農戶補貼政策外,縣政府對全縣各鄉鎮政府也制定考核獎勵機制,每年各鄉鎮都有機插秧臺數、機插秧面積的任務,要建立新的機插秧33.33 hm2(500畝以上)示范片,對機插秧任務完成好的鄉鎮年終給以獎勵,獎金6萬元、4萬元、2萬元不等,充分調動鄉政府推廣機插秧的積極性,這些政策出臺有利地推動了機插秧技術推廣應用。
1.3 農機部門組織后勤管理保障 農機部門作為機插秧實施具體推廣主體,除了抓好培訓外,積極主動作為,農機局先后出臺機插秧實施辦法,農機人員考核機制。推廣初期,農機局機關辦公室人員包括局領導每人1臺、農機推廣中心每人3臺、基層站每人2臺插秧機推廣任務,并負責實施服務,實行上下聯動,干群一條心,在全縣掀起了機插秧熱潮。在機插秧實施過程中,農機局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助推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如每年至少開展2至3次機插秧技術演示宣傳會,機械化育秧現場會,每個鄉鎮農機站每年都有舉行機插秧育秧現場會和機插秧現場會,并把這項工作為農機站年度考核重要指標。每年舉行一次全縣機插秧“農機杯”勞動競賽、局長駕農機和“我為農戶辦實事”等活動,已舉辦了3屆,這些活動有利促進和宣傳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應用。
1.4 農機農藝結合 機插秧技術推廣中,育秧是關鍵環節,它與常規育秧相比,具有播種密度大、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農機部門主動聯系農業部門,縣農技站專門派出農業技術專家,在育秧環節、秧苗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等環節上嚴把質量關。2009年在小崗村進行的機插秧百畝示范片和水稻新品種示范片活動中,由農技站負責機插秧育秧,苗情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農機站負責土地平整、灌水、協調機具和栽插工作,當年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群眾反應很好。農機農藝相結合,對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2 技術服務措施
2.1 農機部門督促插秧機廠家搞好售后服務 每年年初,在機插秧開始之前,農機部門主動聯系插秧機生產廠家,對全縣的插秧機進行檢查維修,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作業,不耽誤農時。同時,在農忙季節備足零配件,保證插秧機配件供應,并提供上門服務。
2.2 農機推廣技術員提供技術服務 在全縣范圍內,選派農機技術人員到機插秧廠家培訓學習,使他們成為技術骨干,為鳳陽縣插秧機使用維護提供技術保證。全縣共成立9支技術服務隊伍,每個機插秧季節都深入鄉村,奔波在田間地頭隨時提供技術服務,每年服務農戶達500次之多。
2.3 農技部門提供水稻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 在機插秧育秧時節,農業技術員負責秧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指導,保證機插秧每個環節都有技術人員保駕護航,使農戶用得放心,生產安心。
3 存在問題 從幾年來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工作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技術應用不到位。現階段,鳳陽縣主要是軟盤育秧,育秧環節較繁雜,農民朋友們知識層次差異較大,掌握技術熟練程度參差不齊,且長期習慣于粗放種植模式,育秧不能按照規范要求操作,影響秧苗質量,機插秧達不到農藝要求,加之管理不到位,影響機插水稻進一步高產。
(2)技術服務不配套。隨著插秧面積的擴大和插秧機數量增加,技術服務跟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機手維護保養水平不高,使用后的插秧機清洗、保養、保管工作存在嚴重不足,易導致部件損壞和丟失,影響機械使用壽命;操作不熟練,機具調整不當,嚴重影響機插秧質量。
(3)水利條件的制約。水稻機插秧技術對田水要求較為嚴格,即淺水灌溉,旱能灌、澇能排。而現階段鳳陽縣水利資源缺乏,農田灌溉多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因此機插秧在水管理條件上不能得到很好保證。
(4)田塊條件的限制。目前,鳳陽縣農戶土地分散,田塊不集中而且面積不大;水稻田基礎設施較差,有的鄉連機耕道路都沒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插秧技術的推廣使用。
4 幾點建議
(1)發展商品化供秧,提高技術應用的到位率。隨著鳳陽縣機插秧社會化服務的逐步展開,充分利用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育秧工廠等條件進行標準化作業的時機已經成熟。現階段鳳陽縣已有8家育秧工廠,每年能保證4 000~6 000 hm2機插秧秧苗,但這還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應進一步加強育秧工廠建設,以保證秧苗達到壯秧標準。
(2)加強新機手培訓,提高服務質量。目前,鳳陽縣還沒有專業的插秧機維修網點,應本著“強化縣級,充實鄉級,發展村級”的模式加快服務網絡建設;加強農機推廣隊伍建設和培訓,打造一支技術過硬、能打勝仗的農機推廣隊伍;切實加強插秧機手操作能力培訓,做好插秧機售后服務,解決機手后顧之憂。
(3)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繼續加大涉農資金投入,引導加快土地流轉、土地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農田機耕道路和農田管網、溝渠;保障農技推廣經費投入,改善基層農技推廣辦公條件和設施,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保障。
(4)加強管理。結合鳳陽縣土地治理項目實施,對有條件的區域,采用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插秧、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田管,“六統一”方式進行生產管理,既能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又能解決機插秧管水難的問題。2014年,鳳陽縣小溪河鎮齊郢村土地治理后,經大戶流轉200 hm2土地,通過企戶結合,已經基本做到了“六個統一”,效果很好,因此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鳳陽農機化網.//www.ahnjh.gov.cn/subarea/cnfy/list.asp?class_id=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