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石


摘 要:內蒙古蒙泰不連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不連溝煤礦現采6號煤層,該煤層直接頂以泥巖、炭質泥巖、粘土巖等軟巖為主,根據不連溝煤礦已回采的5個工作面對相鄰下區段煤柱和巷道的壓力顯現來看,采空區側煤柱和巷道受上區段回采工作面的采動影響,礦壓顯現,幫部移近量大,底鼓嚴重,巷道變形量較大,嚴重的影響了工作面的安全生產。
關鍵詞:煤柱;頂板管理;巷道;礦壓分析;治理
1 前言
根據不連溝煤礦已回采的5個工作面對相鄰下區段煤柱和巷道的壓力顯現來看,采空區側煤柱和巷道受上區段回采工作面的采動影響較大,礦壓顯現強烈,幫部移近量大,底鼓嚴重,巷道變形量較大,嚴重地影響了工作面的安全生產,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了巷道受相鄰回采工作面采動影響幫部移近量大,頂板下沉、底鼓嚴重,巷道變形量大作為治理課題進行研究。
2 F6105綜放工作面與F6106輔運順槽的概況
2.1 F6105綜放工作面概況
F6105綜放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753m,工作面長度為239.5m,煤厚平均為15.6m,采4m,放11.6m,該工作面北鄰F6104綜放工作面采空區,南為F6106工作面輔運順槽相隔煤柱20m。
F6105工作面偽頂為灰黑色炭質泥巖,厚度0.3~0.8m,賦存不穩定,薄層狀結構。直接頂為泥巖、砂質泥巖,厚約3.8~12.3m,在Y0406孔附近6煤直接頂為粗砂巖厚約14.8m。老頂為粗砂巖厚4~22m,裂隙發育,其頂板屬于不穩定巖石。直接底為泥巖、砂質泥巖厚6~10m,由西向東逐漸增厚。
2.2 F6106輔運順槽概況
F6106工作面輔運順槽北臨F6105工作面,相隔20m煤柱,沿6號煤層底板布置。F6106工作面輔運順槽采用錨網支護,頂部加錨索支護,矩形斷面,凈寬5.5m,凈高3.7m。支護參數為:頂板布置規格為Φ18×2500mm 的等強桿體高強度無縱筋左旋螺紋鋼錨桿,間距1.0m,梅花形布置,頂部錨桿交替配合H型鋼梁和W鋼帶使用,頂部加設Φ17.8×8000mm的錨索,間距2.0m,梅花形布置;工作面兩幫各布置Φ18×2500mm的等強桿體高強度無縱筋右旋螺紋鋼錨桿,間距0.9m,梅花形布置,幫錨桿配合H型鋼梁使用,副幫(靠F6105工作面采空區側)。
3 工作面巷道礦壓顯現及應力分布分析
3.1 礦壓顯現分析
通過不連溝煤礦已回采的且受上區段工作面采動影響的5個工作面巷道的礦壓顯現規律分析,采空側巷道受上區段工作面回采及本工作面回采影響,礦壓顯現特別明顯,幫部移近量大,底鼓嚴重,嚴重影響工作面安全生產。下面就選取已回采中一個F6105工作面進行分析:
F6105綜放工作面輔運順槽北與F6104綜放工作面相鄰,區段煤柱為20m,輔運順槽受到F6104綜放工作面采動影響如下:
(1)2012年9月13日,F6104綜放工作面回采剩余600m位置時,F6105綜放工作面輔運順槽巷道變形嚴重,幫鼓、底鼓嚴重,巷道兩幫最大移近量為1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為0.5m,嚴重影響F6105綜放工作面的設備安裝及正常回采,為了確保F6105綜放工作面設備安裝及工作面的正常回采,采取了輔運順槽0~1500m范圍內巷道擴幫、起底及幫部加強支護。
(2)2013年2月15日,F6105綜放工作面輔運順槽100~140m范圍內巷道受F6104綜放工作面回采影響,出現嚴重底鼓,巷道頂底板最大移近量為500mm,影響了F6105工作面輔運順槽車輛的正常通行,為保證車輛的安全通行,對此段巷道進行起底施工,起底施工完成后進行砼底板施工。
3.2 應力分布分析
根據中國礦業大學錢鳴高教授提出的關鍵層理論,分析回采工作面關鍵層結構分析主要考慮結構塊之間的作用力、冒落矸石的支撐力及上覆軟巖層和關鍵層的自重。
采空區側巷道在受工作面回采影響階段,在超前支承壓力與側向支承壓力疊加的作用下,A巖塊下方的煤體直接頂壓縮下沉,C巖塊下方的矸石壓縮下沉,B巖塊發生旋轉下沉,其穩定性及位態發生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空側巷道位于關鍵塊B下方,由此可見塊B 對于綜放工作面采空側巷道覆巖結構的穩定是很重要的,見圖1所示。
圖1 綜放工作面機頭、機尾未放煤時采空側巷道頂板結構
4 結束語
通過計算確定L1即為基本頂周期來壓步距,而基本頂的側向斷裂跨度與基本頂周期來壓步距近似相等,因此,基本頂的周期來壓步距L1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基本頂的側向斷裂跨度。側向斷裂跨度越大,對采空側巷道的變形影響越大。采空區側煤柱和巷道受上區段回采工作面的采動影響,礦壓顯現,幫部移近量大,底鼓嚴重,巷道變形量較大,嚴重的了工作面的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高明仕,竇林名,張農,等.沖擊礦壓巷道圍巖控制的強弱強力學模型及其應用分析[J].巖土力學,2008,(2):359-364.
[2]孟凡剛.六家煤礦運輸巷道礦壓觀測與數據分析[J].礦業快報,2008,(6):98-99,104.
[3]王登科.芙蓉礦區巷道礦壓顯現及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6.
[4]李志強.復雜應力條件下深部軟巖巷道礦壓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6.
[5]馬強.深部巷道變形機理及支護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
[6]王懷新.巷道礦壓觀測分析方法探討[J].煤礦開采,2003,(2):67-68,79.
(作者單位:內蒙古蒙泰不連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