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芳
摘要 討論地方農業院校植物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措施,針對本科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及其學時的分配、教學內容側重點,改變或者調整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把植物學實習和其他專業課程實習相結合,同時采用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以期使植物學教學改革深入扎實地進行,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地方農業院校;植物學;農學;生物;改革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8-367-02
植物學課程是農業院校農學類和生物學類各本科專業(農學、植保、園藝、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的骨干基礎課程,對農學類和生物學類專門人才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該課程是以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講述被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發育、植物的多樣性與分類的基礎知識、植物界的系統進化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科基礎。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系統掌握被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發育和生殖的規律和特征,植物界中各類群的基本特征和種子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與重要科、屬、種的特征,認識常見的代表植物,了解和掌握植物形態結構和分類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農業院校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因而,加強植物學教學改革是面向生產實踐第一線的院校的重要課題。植物學一般在大一開設,如何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教學模式,如何講好這門課對開啟學生對農業院校專業的熱愛和興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該文針對地方農業院校植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措施進行討論,以期為植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獻策獻力。
1 目前植物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同,教學的重點應該有所側重 面對生產實踐第一線的本科院校,其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實踐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在植物教學的課時分配上就應該偏重于植物的分類以及實踐教學的內容。比如塔里木大學培養的絕大多數畢業生扎根邊疆,已成為自治區和兵團各行各業的骨干。同時塔里木大學與南疆各地州、縣和兵團各師、農牧團場緊密聯系,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扶貧,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科技咨詢、培訓和技術推廣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兵團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三化建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培養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該校結合南疆區域和自身優勢特色,定位南疆林果產業和棉花產業,因此對于該校的植物學教學應該偏重于植物的多樣性與分類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植物界的系統進化、植物界中各類群的基本特征和種子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掌握重要科、屬、種的特征,認識常見的代表植物,尤其是果園和棉田常見雜草的辨認,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開設田間雜草學課程。
1.2 傳統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授課,學生機械地聽課,考試,獲得學分后不再去回憶植物學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不能應用所學的知識指導生產實踐,形成只會念書不會運用的尷尬被動局面。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分三步來解決,第一步:在大一授課后,可以以校園植物為基本對象,使學生學會識別校園植物。成立校園植物興趣小組或者科普團隊,對校園植物進行掛牌,必要時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掃描,鏈接百度百科詞條,使相應植物種學名、科屬、產地、形態、用途、保護現狀、價值等信息一應俱全,真正實現一碼知天下的科普效應。第二步:舉行每年一度的植物學知識大賽,初試偏重于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考核,復賽為植物識別大賽,在田間采集鮮活的植物,當場辨認。對獲獎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三步:可以把植物學的一部分實習放在生產實踐中,和專業課的實習同時進行,主要考核學生對田間雜草的識別能力。
1.3 課程學時縮減難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全面系統性 眾所周知,植物學是農業院校的基礎課,尤其是對大農學、生物科學的學生,對于植物學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但是伴隨著我國本科教學體系的改革進程,為了擴展學生學習領域,本科課程體系設置中不斷增加了選修課的數量,各門課程的學時也相應大幅度縮減[2]。植物學教學涉及到十三個章節的內容,主要從細胞、組織、器官等不同層次研究植物體形態解剖構造、系統分類和功能,從而揭示植物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過程中的基本規律,教材的厚度接近400頁,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授課教師而言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2 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2.1 整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點 面對生產實踐第一線的本科院校,其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實踐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植物學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以適當的減少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等形態解剖構造方面的學時,增加植物界的系統進化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科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各類群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科、屬、種的特征,認識常見的田間雜草等代表植物。通過整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植物學實習和其他專業課程實習相結合 大學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學過的課程一般不再回顧,大多數學生在考試結束后逐漸遺忘課本知識,在以后的實習實踐課程中,無法運用所學知識辨別植物,這樣專業課程的老師也許會誤解植物學老師沒有認真授課。分析其原因,植物學課程安排在大一,在后續其他課程的學習中,如果已經學過的課程和現在的課程沒有太多的關聯,學生不會主動溫習已經掌握的知識,慢慢會把所學知識遺忘。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可以考慮把植物學野外實習放在大二或者大三,結合專業課程同時實習,這樣既節省了人力物力,也讓學生覺得通過植物學實習真正能掌握到相關的知識。
2.3 采用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 在實踐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項目,減少了認知性和重復性教學項目,結合各個不同的專業,從專業角度培養出發,盡量使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生產實踐、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結合在一起,以彌補學校實習場地小,資金不足而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缺陷[3]。同時在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讓學生參與到與專業相關的科研和生產實際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水平和生產實踐能力。通過較全面系統的教學研相結合的改革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植物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水平,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畢業論文水平[3]。
3 結語
植物學作為生物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農林牧及生物類等專業大學新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因此學好植物學對后期課程的開展至關重要[4]。尤其是為南疆各個行業培養骨干人才的農業院校,植物學的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一門學科的出現和發展是與時俱進的,隨著科技和時代的進步,學科的發展和內容不斷的拓寬和深入,植物學的傳統教學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將植物學學科經典而又不失前沿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是學生學好植物學的關鍵[4]。在新形勢下,只有不斷的探索,植物學教學改革才能深入扎實的進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賈國梅,陳芳清,陳發菊.植物生物學教學改革的一些探析[J].大學教育,2014(10):31-32.
[2] 安沙舟.新形勢下的草業科學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的設想[J].草業科學,2003,20(6): 82-84.
[3] 周立業,朱鐵霞,張永亮.《草地生態學》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草業科學,2013(2): 310-313.
[4] 陳東紅,黃勇,阮穎.植物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1): 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