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琴
【摘 要】大多數教師對于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觀點都持有認可的態度。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這一點,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教學 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87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重視。高中物理屬于自然科學,是中學教育階段的基礎科目,也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物理科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學習概念、總結規律、知識運用等,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要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哪些方法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一點在現代教育理論中仍然受到重視,教育的對象是千差萬別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天性和優缺點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形式,就不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高中物理課程與初中物理相比,難度上升了很多,不僅表現在教材知識深奧難懂,且需掌握的知識點繁多,還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階段學生的物理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時,其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工作,在學習新知識時,先帶領學生進行舊知識的溫故,為學習新課程內容掃清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要從整體出發,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并能深入理解教材知識,掌握知識和技能,符合高中物理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教師要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在教師在教學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可能覺得知識掌握起來很簡單,渴望得到更多的發展。而物理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會感到壓力,教師如果不注意學生的心理感受,很可能會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制定不同的教學標準和教學評價,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但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無論是對待何種水平的學生,教師都要注意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無論是物理成績好的學生還是不好的學生,教師都要對其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提高知識運用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對于物理水平不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在學生取得進步時就及時提出表揚和肯定。
二、運用各種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只有課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物理課堂多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呆板,學生聽得吃力,教師也講得費勁,還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高中物理課程與其他課程有很大的差異,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用講解法,還要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用直觀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物理教學重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對事物現象的觀察、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通過直觀演示、做實驗等方法讓學生對事物的現象有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例如,在學習慣性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道具進行演示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提問法、討論法等方式進行教學,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活躍物理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教師要優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對物理課堂教學有著直接性的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這不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教學程序和教學步驟。教師在要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步驟進行教學,并且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教師要豐富教學環節,例如多增加一些提問、討論的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習題練習環節在物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不能忽略。靈活應用知識是學習的目的,習題練習環節能夠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且能夠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要安排一定的習題訓練。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練習的數量,保證習題質量,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注重實驗的作用
眾所周知,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內容。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能夠直接和具體地獲取知識、直觀地感受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因此,教師要重視實驗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進行實驗教學。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著各種類型的實驗,這些實驗都能幫助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演示實驗。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認真記錄,并且在實驗結束之后,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除了進行演示實驗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師可以完全讓學生獨立完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增強學習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驗過程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探索和實踐的精神,認真對待高中物理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迎合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