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龍


摘要:目前我國的旅游業十分發達,但是通過比較國內各大旅游景區的公共設施的現狀之后,不難發現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大多數都是千篇一律。與發展較為完整旅游景區的總體規劃而言,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大多停留在初始階段。因此,建立符合當地景區的地域文化且能夠適應當代商業發展潮流趨勢的公共設施理論研究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旅游景區;公共設施;商業性;藝術性
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了滿足現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可或缺的消費產業。隨著各地區游客每年的大量涌入,旅游景區內相關的公共設施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同時景區內不同功能分區的進一步細化,公共設施的需求的種類也逐漸繁雜起來。傳統的公共設施設計已經不能再滿足現代游客的多方面需求,傳統的公共設施面臨著新的改良與再沒計。
縱觀國內旅游景區中,大部分旅游景區中相關的公共設施設計缺少地域性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性設計元素融人較少;就旅游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而言,總體創新性不強,功能形式單一,融入現代潮流設計元素及相關商業化語言較少,僅僅滿足了其使用功能,拓展功能相對較少;以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都及待解決。
一,國內部分旅游景區中公共設施現狀分析
(一)美觀性不足,文化內涵缺失
現代的旅游景區在前期的設計方案中重視景區的整體設計風格,往往忽視了公共設施在景區中承上啟下的美觀性與功能性作用。在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中沒有融入旅游景區總體的設計風格,美觀性相對整體設計風格而言形式感單調,僅僅滿足其基本使用功能。
結合地方旅游景區中的區域文化的特殊性,沒有能夠較好地融人大量的文化設計元素,文化設計元素在人們停留休憩的公共設施設計中體現較少,文化屬性表現不明確,不能夠在人們休憩的有限時間內傳遞本區域的文化特色。
(二)設計形式較為傳統,創新性不足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科技技術手段的不斷融入,人們的審美視野也逐漸拓寬,傳統的公共設施設計在形式上不能夠迎合人們的消費觀及審美觀,游人在景區中游玩觀賞的同時,不能夠吸引游人的“視覺焦點”。國內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沒有與當下國際流行的設計元素相結合,地方特色文化符號表現創新性不足。
(三)商業展示及傳播手段單一,拓展性較少
以旅游景區的休息區公共設施為例,休息區域是游人在觀賞景區風景之后停留休憩的緩沖區,在此區域公共設施的設計中,國內較多景區中還停留在初始階段,多數是給游人提供休憩的座椅樓臺等,關于景區及周邊的商業性文化元素融人性較少,更多的是直白的文字敘述和海報招貼形式,沒有融入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景區及周邊商業信息的傳遞,拓展性設計商業手段缺失,不能夠很好地吸引人們的關注,快速傳遞商業信息。
二、公共設施的商業性導入設計
(一)多感官商業性信息導入,促進商業行為
景區中公共設施通常包括;候車亭、休息座椅、垃圾桶、路燈、各式商亭、公共衛生間、公共布告牌、地圖指引牌、公用電話亭等為人們提供觀賞與休息的固定設施。
在公共設施的設計中,要導入現代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利用高新科技,對旅游景區中公共設施進行多元化設計。人們在享受旅游景區中公共設施帶來便捷的同時,要結合景區及周邊商業信息的分類與特點,進行多方面的導人性設計。人們在進行消費過程中,不僅僅體現在傳統的閱讀的消費模式,同樣要進行突破與創新,導入聽覺,視覺、觸覺及加入互動形式的商業促銷手段。
(二)信息集中式供給
在針對旅游景區內公共設施的設計中,嘗試性導入現代高科技及數字化設計模式,進行小范圍內商業性的資源整合,在滿足公共設施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時,融人現代商業設計元素。
(三)多媒體交互設計的融入
公共設施的設計方式導入與游人交互的設計特點,運用多媒體的虛擬的設計手法及借助影音,視覺與互動環節,增強整個景區中公共設計的“趣味性”設計特點,提供給游人全新的游覽感受。多媒體交互技術是可以同時整合多種媒體信息的綜合性電子新型技術,以公共設施的設計載體為依托,支撐多媒體系統通過人機交互實現信息綜合處理的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總和,具有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高清晰度的動態視頻,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及和諧統一的友好界面,增進人與機器的互動關系(如圖l當中的倫敦街頭多媒體垃圾桶設計)。
(四)新型環保及低成本替代性材料的運用
當代的旅游景區中公共設施的家具材料要嘗試性地運用新型環保替代材料,傳統的板材和金屬等制作等材料,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不能夠滿足部分現代感設計的造型工藝。選擇傳統的木材作為公共設施,木材的大量運用必然導致大面積的砍伐樹木,間接導致對環境的破壞,其材料耐久性不足,容易遭到破壞,增加了公共設施的更新頻率;常規的金屬類家具,使用周期短,不抗腐蝕,制作成本相對較大。
新型材料的運用能夠拓展公共設施多變的形式感,材料環保及使用周期長,在后期的回收利用中不會造成重復污染,還會循環再利用,有利于整個景區的環境保護。在成本造價上,較傳統材料而言,費用相對較低,有利于減少整個景區的后期投入。
三、公共設施的藝術性導入設計
(一)以地域文化特色為出發點,提煉設計元素
我們以一名游人的視角去觀察國內的各大景區,在游覽各大景區時,特別是在景區內公共設施的建設上,是不是多有雷同之感?有的時候我們分不清自己是在何處游覽,南北方及地區間的文化差異在公共設施的設計上體現的差別性較少,視覺語言不突出。
在確保公共設施實用性的同時,我們更要考慮它的“文化屬性”。在設計公共設施之初,要考察周邊的民俗文化及地理因素,結合該區域人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進行延展性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提煉該地區的文化元素,轉化成公共設施的構成語言形式,在游人游覽景區時,能夠間接地感受到該地區的區域文化,明確景觀的區域特性和文化屬性。
(二)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再設計
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上,要結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趨勢進行設計。建筑及室內上使用的新型材質及其特殊工藝,我們同樣可以常試性地運用到景區中公共設施中去,增強游人的視覺感受。在顏色運用中:針對景區所處地域及文化特色,在公共類家具,涼亭、候車亭及等待區的設計上,整合該地區的文化特色進行整理歸類,在色彩的搭配上,適合該地的民唉習慣。在設計的表達方式上,同樣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導入性沒計,以多媒體的形式變化體現在公共設施的外部造型及顏色等。
(三)整體設計樣式新穎,吸引游客視覺焦點
現代人們喜歡新鮮的事物體驗,在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樣式中我們多融入現代的設計元素和科技的表達手段,對整體景區的公共設施進行創意性的再設計。在公共設施的設計樣式中,新穎性設計無處不在。
例如運用“雕塑化”的語言形式進行創意性設計,以兒童公園的休息區為例,在設計中要考慮其公共設施使用的受眾面是小朋友,結合小朋友的性格特點及其對鮮艷顏色的敏感度感受,可以運用雕塑化的語言形式對其休息區的家具類進行抽象化處理。滿足小朋友們休息的同時,更突顯出娛樂功能,可以把該景區的歷史文化及人物事跡通過雕塑類的展品進行設計,在小朋友休閑的同時更具有教育意義。
結合“裝置主義”的設計手法進行設計,在設計公共家具座椅類設施時,可以進行藝術化的概念性處理。在一些現代科技的景區中,運用裝置主義的表現手法對家具類公共設施進行現代抽象化處理,把藝術化的語言手段與實用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圖2)。
(四)設計語言與周邊環境相統一
景區中公共設施類的總體語言要與周邊環境的總體風格相統一,公共設施的設計相對于整個景區的設計規劃而言,屬于副屬性設計,此方面的設施設計是總體景區風格的延續,同時是景區間過渡緩沖的交接地帶。游人們會在此區域進行短時間的停留與休憩。所以,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由顯重要。
在總體的設計語言上要考慮到景區總體的風格形態,結合該景區的區域特點及其風格屬性,對公共設施的設計形式語言進行“整合性”設計。避免國內多數景區中公共設施設計的呆板與保守情況,游人在休憩時感受不到該景區的特色優勢,忽視細節類設計,導致游人在休息時感受不到景區文化與特色的延續,僅僅是滿足了基本的實用功能。
四、結語
在近代社會當中,伴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景區的服務功能的需求面也會越來越廣,景區中公共設施的設計改良也會隨之升級。人們對于體驗式與互動性的要求逐漸增強,設計的趨勢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理要求,同時要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審美標準。我們要以“人”為設計的初始點與核心點進行設計,優化景區中公共設施的服務性與美觀性,并結合現代高科技的技術手段與科技元素,方便人們的使用。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上分析,產品設計實質是一種人工造物的創造行為,是“創造一種更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現代社會對景區中公共設施的可參與性要求越來越高,人們能夠盡可能地多利用這些公共設施,享受這些公共設施帶來的樂趣。作為地方及國家級的旅游景區,要想提高景區服務質量和特色,是宏觀性到微觀性的過程,在景區總體設計中著重考慮其公共設施的服務平臺是陜速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