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錦
【摘要】在普遍理論教學聽不懂,入門不深,入門不入行的情況下,本文通過對單片機教學操作與學習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與總結,深入探討如何能迅速的取得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探討在這門專業教學中的獨到之處。通過對不同的一些教學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得到比較好的指導作用。
引言:單片機作為一門實際操作要求很高的課程,在我們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此門課程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教學,單片機課程的特點:1、單片機是從數字電路發展起來的,屬于電子電路的運用,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必須明白最基本的一些邏輯關系及基本的電子電路、接口等,在學習上必須有電子電路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基礎,那么在學習時,應該從最基本的電路基礎入手,一步步的引入門來進行教學。2、單片機是程序的與電子電路的結合,必須在學習時有基本的英文基礎及程度編寫的基礎,最好能熟悉最基本的C語言基礎或匯編基礎,只有在這些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的學好單片機。3、單純進行理論的講解被證明是行不通的,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大量的訓練來學習單片機的程序開發及運用。
存在問題:
1、單片機死板的單純理論教學,未見任何實物。在學校中常見的問題是,學習單片機的時候,一個大教室的老師在進行教學,但是學生很努力的去聽還是聽不懂,學生再努力去聽也一樣沒法聽懂,久而久之,學生厭學啦。所以,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很好的傳授自己的知識給學生,算不上一個好的老師,如果只進行單純的理論學習,那么這個課程將會變成一個單純的灌輸式教育,這個不是一個好的教學。很多工科學生上完一個課程竟然沒見過一個實物,這是很可輩的教學。
2、教學的順序錯誤導致學生更加不懂得如何去學習這門課程。通常進行一門課程的教學時候會先進行理論講解,但單片機的教學完全可以先從實物的認識開始,很多教學的錯誤在于一味的進行單片機的理論的學習,這樣的理論打頭,學完后再涉及實物的做法很多的效果達不到。
3、個別教師的教學水平遠未達到入門的水平,進行教學則會加大教學的難度。這個是存在的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單純的理論教學連最基本的入門水平都沒達到,或者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實驗課是對教學和對整體學生的水平沒有好處的,必須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分析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達到為人師的水平,才能很好的進行整個課程的指導。
解決方法:
1、學習的方法可以從不同的方法進行。應該先從實物開始進行分析,總的來說就是先找到相關的實物,從實物開始,從做一個小的例子開始,通過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證明,對于毫無經驗的的一群學生,但我們試著先把一個做好的效果的單片機實驗展示給學生,然后學生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從而強烈的想學習時如何做的,通過對相關的程序進行一一的講解,并對如何完全的進行分析,當學生遇到相關的問題時,會有很多的疑問,那么這個時候通過對問題的解答,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直接進行傳授,從而達到了學習了理論知識,也提高了動手的能力,那么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單純的理論好多啦。
2、正確的教學順序應該是符合人的學習過程。關于如何才能正確的學到有關的順序呢,按人的認識規律來進行,當我們學習一個新的事物的時候是先通過感知,然后再慢慢進行探討的,那么我們怎么樣來進行教學呢,先從基礎的使用工具知識開始,然后再到深入,如果一味的從理論入手那么最終將得到正好相反的效果。
3、關于教師的水平問題,可以多培訓,多重視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因為在進行教學時會有很多學生會問到很多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解決的話,那么將導致有很多的教學會有很多問題從而解決不了,那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對所教授的教師進行檢驗,采用那些可以正確開展的教學進行教學,然后讓他們的理論相結合,最終達到能完成相關的培訓和教學任務。
可能產生的問題:
1、學生因為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從而可能會對這一新型教法會有新的疑問,從而導致很多學生有部分不了解,教師應做好解釋的工作,從而為教學的進行打好一個良好的基礎,進而很好的開展工作。
2、學生有可能因為花費大量的時間再實驗室上從而理論知識不扎實,那么這個時候就要安排好順序,讓學生返回理論教學,進行學習相關的知識,然后再到實驗室進行驗證和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總結:
在單片機的教學中可以有很多種方法進行運用,可以有很多種手段運用,能達到目的就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還像以前那樣一味的只進行理論的教學那么,不管學生的理論知識有多么的強大,到了運用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打不通,最終淪為一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結果,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必須很好的進行研究,進行觀察,不斷的改進方法,不斷的對相關的教學做出總結性的報告等,從而為更好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 作者:蘇家健、曹柏榮、汪志鋒 出版日期:2004-11 版 次:1 ISBN:7-04-014565-0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作者:馮文旭 等 著 出版日期:2008-08-01 版 次:1 ISBN:9787111243953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