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山紅
【摘要】《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多媒體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投影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去。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小學數學
隨著科技地進步,多媒體已成為當今教學領域的熱點。它集聲音、圖畫、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圖像直觀、色彩鮮艷、音響逼真、動靜結合、形象生動的特點和優勢。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地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成功的教學課,學生的興趣一定是很高的。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利用多媒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1】
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我創設小動物賽跑的情節。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將教學內容融入小動物賽跑的情境中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看著動物伴隨著音樂奔跑的情境,興奮極了,積極動腦思考:這些動物誰跑了第一名?誰又跑了最后一名?跑在第三的是哪只小動物?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很快就做出了正確了判斷,并突出了教學重點,學會了數的順序。
【案例2】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我運用電腦顯示一個聰明的機器人,這樣既為新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很自然的導入到新課中。同時配合多媒體畫面中顯示的機器人形狀,讓學生說出這個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學生從鮮明的圖畫中很快說出了各種圖形。然后從機器人身上分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導入新課《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很適合小學生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特點,還積極調動了耳、眼、腦等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把學生帶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學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感”,心生疑惑,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將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尤其重要。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缺少生活知識和經驗,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
【案例1】
如《相遇問題》歷來就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這樣進行教學。首先在屏幕上出現張華和李誠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教師強調:同時相向而行)。再分時段對行程進行演示,一直到兩人碰面(強調相遇)。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正確、生動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這樣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案例2】
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以事先用電腦制作一個大鐘,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顯示的很清楚。點一下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再點一下暫停。這時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教師還拖動秒針或分針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白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形象生動地使學生對時、分、秒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數學教學過程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但是有些知識運用常規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形象逼真地再現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
【案例1】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為了突破難點,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先出示3捆零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1捆零6根小棒表示16。整捆與整捆對齊,單根與單根對。接下來演示把單根的4根和單根的6根合起來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學生明白滿十進一的道理。通過電腦操作演示把進位加法的計算過程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進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案例2】
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可以先讓學生動手拼,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進行拼擺。接著用電腦演示“旋轉與平移”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這個三角形,逆時針方向旋轉180°,直到兩個三角形底邊成一條直線為止,再把右邊的三角形向上沿著左邊三角形的右邊那條邊平移,直至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樣,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圖形變化的過程,從直觀中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四、利用多媒體讓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
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然而常規教學手段受時間、空間等限制,無法有效地創設較多的實際應用情境,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多媒體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巧設應用情境。
【案例1】
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就利用多媒體創設在商店購物的情境。老師扮演售貨員,學生扮演消費者。師生進行仿真練習。這樣利用多媒體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回到生活實際,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效果,零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給學生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有效地改善了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案例2】
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我運用課件中很多的情景圖。一幅上課的圖,在圖的右邊有鐘表,上面是具體的時間。還有睡覺的圖、起床的圖,吃飯的圖、出去玩的圖、回家的圖、看電視的圖等,這些圖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習的知識,準確的說出每件事情的時間,從而將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應用中學會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給數學教學注入了強勁的活力,使數學教學不再是“滿堂灌”而是在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