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剛
【摘要】教育,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伴隨著時代的不斷改革,教育本身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而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構成,特別是義務教育中的初中時期,已經成為普通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關鍵轉折期。所以這段時期的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數學教學一直都是教學的難點所在,由于沿用以外教學的灌輸教學過多,導致數學教學僅僅停留在教的基礎上,學生學習效率難以達到,很難獲得較大的提高。而研究初中數學課程中的激趣教學,將對我國義務教育的改革帶來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激趣教學;方法與對策
引言
激趣,即是激發情趣或者興趣的簡稱,而激趣教學,就是通過相應的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興趣。相對于以往教育來說,目前的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體驗以及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對于數學這門科目來說,抽象性以及邏輯性,無論在教學還是學習上都是一個難點,而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外加上長期學習效果不高,很容易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而筆者將通過本文,就初中課程開展激趣教學進行分析和探討。
1.生活情境創建,提升學生認知度
情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推崇的教學方式,通過情境元素的構建和代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通過具體的生活元素進行表現,從而讓學生能夠認知范圍內,提升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因為知識本身取之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數學在廣泛運用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一些計算方面,例如購物的價格計算、房屋的建筑面積計算,可以說數學已經融入到生活中,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創建生活情境,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應用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對稱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普及什么是對稱軸,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具有對稱軸的東西;而在數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白其含義,教師可以例舉生活中照鏡子的例子,照鏡子可以照出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呈現出來的東西與現實一模一樣,但是方向卻是截然相反,數字也會照鏡子,我們看看數字是怎么照鏡子的。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數軸的畫法,然后告訴學生,數字的“鏡子”叫做原點,也就說數字0所在的位置,而其他數字都需要通過0才能看到它的影像——也就是相反數;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介紹而言,教師同樣可以通過代入生活實例進行引導,即向學生例舉做早操時候的排隊,如果每個學生要告訴他人自己的位置,必須要通過列數以及排數進行確定,而學生通過這一形象例子就能很快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的表示方法,從而獲取了一定的求知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實際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概念的講解,提升整體教學的效果[1]。
2.采用教學道具,調整教學的方式
對于初中數學課堂而言,由于數學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復雜性,單一憑借教師的講解以及課堂板書很難讓學生明白詳細的解題過程以及解題要點,而且需要反復清理,缺乏靈活性,也導致大量課堂教學的時間都被浪費了。不但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達到,而且學生在單一的形勢下學習過久,很容易引發他們對學習產生過多的疲勞感。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增加教學道具以達到對目前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的目的。而教學道具包含很多,例如標尺、圖片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等。其中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比較便捷的教學道具,它可以將整個教學過程形象化、直觀化,而且簡化了教師重復操作的步驟,而且可以通過展示視頻、圖片、文字以及聲音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即包含視覺以及聽覺等,從而將一些知識點進行細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圖文并茂提升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興趣,從而激發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意識。例如:在“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首先向學生展示二次函數的圖片,然后表現出二次函數的標準形式即 。然后將二次項系數a、一次項系數b以及常數c在具體的圖像中指出,并且結合多媒體圖像解釋其意義,例如a的正負代表的是函數的開口方向、c代表的是與x軸的焦點坐標等等。而學生在首次接觸以上知識點時,往往很難理解。但是結合形象的圖像,就可以進行聯系分析,從而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對于知識點的記憶[3]。
3.導入活動環節,提升學習的氣氛
雖然以上的兩種方式都能有效提升學生短期的興趣,但是學生一旦新鮮感過去,對于長期的“流程化”教學還是會產生疲憊的心理,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課堂活動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在教學的許可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特別的活動,讓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有所變化,例如收集一些學生解題中容易出錯的理念,例如“無理數加上無理數,所得的結果一定是無理數嗎?”,然后可以開展辯論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分成兩組開展短時間的辯論,即一些學生支持“無理數加上無理數所得一定是無理數”的理論,同時舉出了相應的例子;而持反對態度的學生則會思考一些特殊的范例,比如兩個互為相反數的無理數,相加所得結果是0,而0不是無理數。通過以上辯論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在一些易錯環節的記憶,同時減少重復犯錯的可能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章小結時挑選一些本章中重要知識點相關的問題,然后開展搶答賽。搶答的學生可以有效鞏固對于知識的印象,而旁聽的學生則可以了解這些重要知識點或者糾正自身以往錯誤的思想,而通過活動環節的加入,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課程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氣氛,利于今后的良性循環。
4.增強客觀評估,保證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時期是學生心理改變比較大的時期,而這段時期,學生很容易有極端化的思想以及行為,例如學習方面過于努力,渴望被家長和教師所認可,受挫易自暴自棄等。所以教師的評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急需要客觀化。所以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評估方式,即分數評估,可以將學生的進步情況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創新思維能力加入到評估標準中,保證對于學生的評估以科學的評估方式,而且評估時也需要注意學生心理的考慮,例如教師在評估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進行評估,而且要避免使用一些容易影響學生自尊心的詞語,例如:“好”、“差”等等,都會讓學生覺得自己被否定,而教師可以考慮采用一些委婉的詞語進行代替,例如“待提高”、“需努力”等等,這些詞語一方面已經暗示出學生的目前狀況,同時又表現出教師對于學生的期冀,從而能夠在不影響學生積極性和興趣的情況下,督促他們努力提升自我水平。
5.結語
教育,并不是簡單的知識教授過程,在更多時候,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能力素質以及心理需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像是一種交流互動、協作的關系,而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能力,才是教學的真諦所在。
參考文獻:
[1]袁野.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激趣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06(06):132.
[2]袁志剛.試論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激趣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02):150.
[3]楊洪琴.先激趣,后教學——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激趣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