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摘要】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要側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本文主要探討了什么是任務驅動法,并通過《WORD圖文混排》的課程案例,使讀者深刻體會任務驅動法更能在技能要求較高的軟件學習上起到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WORD圖文混排;任務驅動法;計算機應用基礎;案例
一 任務驅動法的含義
任務驅動法[1]是由教師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驅動法采用的是“四重奏”即:提出任務——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學生學中做、做中學——總結規律、突出重點。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前進,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內容,并通過此任務來舉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這門實踐性非常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學科來說,這種方法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
二 任務驅動法的具體運用案例
WORD文字處理軟件是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必須掌握的軟件之一,能使用 WORD也是人們現代化辦公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圖文混排功能是WORD中一項基本運用功能,也是利用WORD制作文檔、美化文檔和排版必備的一項知識技能。圖文混排的學習在中職計算機課程WORD知識點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以任務牽引教材內容的安排,形成“提出任務——完成任務——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課堂訓練——課余練習鞏固”這樣的邏輯體系,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本次課的內容是《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第三章任務五的內容,詳細介紹了文本框、藝術字和圖片的插入與編輯方法,安排8個課時,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在講授每個操作知識點時,都有與之對應的任務,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在任務驅動下,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進行上機操作能力的訓練。下面列舉一個以WORD圖文混排為內容,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的案例。
1.教學目標
1.1知識目標:掌握在Word 2010中文本框、藝術字、圖片等圖形對象的編輯和美化方法。
1.2技能目標:掌握在Word 2010中插入和編輯文本框圖片、剪貼畫、藝術字、SmartArt圖形和圖表等圖形對象的方法,使文檔更美觀、生動。
1.3德育滲透點:讓學生明白要想學到知識和技能,必須經過思考和動手訓練,讓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知識技能遷移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2.1重點:插入和編輯文本框、藝術字、圖片、SmartArt圖形
2.2難點:插入和編輯文本框、藝術字、圖片、SmartArt圖形
3.學法引導
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知識點的操作方法,同時學生跟著演示自己動手操作,每一個知識點演示完后,給學生一個相關知識點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并掌握操作的技能。
4.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中職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學習本課以前,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有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基礎,但普遍存在著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不系統、不規范的情況,甚至對于本課知識了解甚少,操作能力更是有限。學生喜歡動手上機操作,但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耐心、細心以及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前面學習Word如基礎操作、文檔格式設置、表格制作等經歷后,學生對Word 2010軟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在此情況下,本次課的教學主要采用“學中做、做中學”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演示,給出解決任務的思路、知識、方法和結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歸納總結并拓展應用、舉一反三,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方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5.教學時間
共8課時,其中插入與編輯文本框用2課時,插入和編輯藝術字用2課時,插入和編輯圖片、美化學校簡介、公司簡介版式設計共4課時。
6.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學習法、任務驅動法
7.教學條件準備
7.1多媒體機房、Word 2010軟件
7.2素材:任務四中原始素材文檔“課程表.doc”、“綿陽財經學校簡介.doc”、“綿陽財經學校.jpg”、“行政樓.jpg”、“校園風景.jpg”
8.教學過程
8.1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進入多媒體機房,開啟多媒體和計算機,做好上課準備,點名,強調紀律
8.2復習導入
展示做好后的樣文“綿陽財經學校簡介.doc”,以及一份優美的公司簡介文檔案例,引導學生觀察文檔的排版效果,思考添加了哪些效果,如何做出如樣文那樣的效果。
8.3新課講授
8.3.1 操作一 插入和編輯文本框(教師演示,學生跟做)
8.3.2 操作二 插入和編輯藝術字(教師演示,學生跟做)
8.3.3 操作三 插入和編輯圖片(教師演示,學生跟做)
任務三 在原始文檔“綿陽財經學校簡介.doc”中插入和編輯圖片。(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8.3.4 操作四 美化學校簡介(教師簡單介紹,發放樣文模板)
任務四 在任務三的基礎上插入文本框、藝術字以及SmartArt圖形進行美化。(學生根據樣文自己動手做,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8.4布置作業
【舉一反三】參照學校簡介的排版做一份公司簡介的版式設計。(教師提醒學生在排版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8.5教學評價
根據學生出勤、課堂紀律、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和動手操作的正確性進行評價。
標準:出勤、紀律、積極性、操作正確(30+15+15+40)
9.教學總結
通過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達到“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點,強化了操作技能,解決了實際任務,以及訓練了知識歸納總結和遷移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有一些問題需注意和改進,如:(1)教學進度不易把握,學生的完成程度和進度教師很難把握,實訓結束時,有的提前完成,可有的只能草草“收兵”,影響效果。(2)課堂管理待改進。采用任務驅動法使課堂更為“活”了,這也導致個別學生干擾他人。對此還要想些辦法,采取措施在行動上約束學生,最好能使學生都“忙”起來。(3)評價上有困難。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可能有個別學生濫竽充數、混水摸魚,給教師造成形勢一片大好的錯覺,影響到教學效果。
三 任務驅動法取得的效果
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效果突出,對學生而言,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2],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對教師而言,將傳統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完成任務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充滿了個性、充滿了人性,課堂氛圍真正活躍起來。尤其對中職計算機教學內容而言,對于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應用軟件的學習,如office系列軟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務驅動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