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很羨慕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那么,自己到底是不是這種體質,或者說自己到底有多容易變胖?現在我們有了科學的檢測方法 —— 首先你需要喝一口奶昔。
近日耶魯大學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人們增重的機理從根本上來說并不相同,這與不同的神經回路和個體基因有關。具體的做法是看人在不饑餓的狀態下大腦對攝入食物如何反應。
在實驗中,志愿者們在吃飽之后喝上一口奶昔。科學家表示,人們在完全吃飽后杏仁核向下丘腦發送信號,而這種反應的強度也可以用來預測人是否會增重。
話雖如此,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現在馬上去吃個飽喝一口奶昔然后再找醫生就能明白自己的體質,因為那需要提前建立特定基因檔案才行。另外,這種預測方法只作用于擁有與大量多巴胺感受器有關的某個特定基因型的人 —— 不過這樣的人所占比例不低就是。
那另一批不適用于這個方法的人咋辦?研究人員稱可以通過腦中對形成習慣有重要意義的背紋體的反應來預測體質。
記憶形成背后的數學方程:或可消除改變記憶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近日發現了大腦形成及失去記憶背后的數學方程。他們認為,這些方程可以精確地描述我們喚起回憶的方式。未來某一天,這一發現或許能幫助醫生消除或改變病人腦海中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回憶。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大腦是如何通過突觸形成記憶的。突觸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因此神經元可以改變信息的傳遞速度和密度,從而改變記憶。
由沃爾夫蘭姆·格斯特納(Wolfram Gerstner)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針對所謂的“記憶集合”的形成過程進行了研究。這指的是一組由神經元組成的網絡,之間由突觸相互連接,可以存儲一部分特定的記憶。當人試圖喚起某段回憶時,這些特定的記憶碎片就會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記憶。該研究團隊的模擬過程顯示,記憶形成和喚起的過程“就像交響樂隊一樣協調”。
根據其得出的結果,科學家們得到了一組復雜的算法,并稱這是目前為止能夠最精確地描述記憶形成過程的表示方法。
這一算法通過改良,可以用于研發新的科技,在大腦中激發新的記憶,或是完全抹去以前的記憶。
“如果我們能理解突觸形成或解散記憶網絡的方式,我們就能在人類認知方式或心理治療等領域有新的進展。”格斯特納說道。
此前,在今年3月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成功地將有意識的記憶植入到熟睡的老鼠腦中。
科學家表示,同樣的技術將來也可以用來改變人類記憶。對于那些不斷在腦海中回想受傷經歷的病人來說,這一技術可以大大幫助他們。
當人類或動物睡著時,大腦往往會對白天的經歷進行回放,從而強化這段經歷,或是記住新的經歷。
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的科學家成功運用大腦回放的原理,在熟睡的老鼠大腦中創造了新的記憶。
當老鼠在一個臺面上四處探索時,研究人員通過電極對其腦細胞進行監控。并標明當老鼠來到特定區域時最為活躍的腦細胞。而當老鼠入睡之后,他們繼續對老鼠的腦部活動進行監控。當之前標明的特定腦細胞變得活躍時,研究人員便使用電極刺激其大腦中與“獎勵”相關的部分。
而老鼠醒來之后,它們便會匆匆前去能夠得到獎勵的地方。這說明科學家已經在它們腦中創造了新的記憶。
美國一男子發明夜光馬桶防止夜間如廁時摔倒
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 com”報道,美國一位名叫戴夫 . 雷諾茲(Dave Reynolds)的男子一次在夜間如廁時摔傷后發明了夜光馬桶。目前,戴夫和他的一位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銷售這種新產品。
2012年秋天,戴夫搬到賓夕法尼亞州的新家,不久后就遭遇了一次衛生間事故。據他回憶,當晚,他走進洗手間,準備坐到馬桶上時,卻跌倒在地上,還撞上了旁邊的浴缸。次日早上,他就像被猛擊過一樣,渾身淤青。這次經歷啟發他發明了夜光馬桶,引導老人、孩子在黑暗中走向衛生間,從而防止人們摔倒受傷。
據悉,這種馬桶在白天看起來和普通馬桶一樣,到了晚上則開始發光并能持續一整夜。該馬桶不會照亮整個衛生間,只有馬桶蓋發光。戴夫在談到公司的目標時說,希望將來每個家庭都安裝至少一個夜光馬桶。夜光馬桶的售價為49.99美元(約合人民幣310元)。
高科技!美發明家推出智能盤子可監測食量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報道,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發明家安東尼·奧提茲(Anthony Ortiz)研制出一款新型智能盤子,可以提醒用戶吃了什么以及何時過量。
奧提茲表示:“該盤子內置微型攝像機和重量傳感器,可智能識別盤中食物。同時,我用 WiFi和藍牙組成了一個應用程序(APP),可以時刻追蹤用戶的飲食健康情況。當然,我發明這款智能盤子不是為了羞辱那些胖人,因為它不僅能夠提醒減肥用戶何時食物過量,還能幫助健美運動者保持飲食平衡。舉個例子,如果你為自己設定的用餐目標是每次補充30克蛋白質,那么一旦你沒達到這個標準,系統就會自動向你發出提醒。”
此外,奧提茲透露,該智能盤子存在一個重要的缺陷,那就是不能在微波爐中使用。但發明者為用戶配置了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微波爐加熱蓋,加熱問題可以輕松解決。
KFC推出托盤藍牙鍵盤在托盤上就能玩手機
KFC 德國推出了一種同時拯救吃貨和手機重度依賴癥患者的鍵盤,名為 KFC Tray Typer,它纖薄如紙,是一款柔性藍牙鍵盤。它的外觀看起來與我們吃 KFC 時候的托盤墊紙一樣,只不過它不是紙張,而是一件可連接手機使用的鍵盤。
當你在 KFC 點餐之后,你的餐盤里除了有所點的食物之外,食物下方所墊著的就是一款藍牙鍵盤。啟動鍵盤左側開關之后,打開手機搜索藍牙設備并連接 KFC Tray Typer 即可。大家可以將食物搬出托盤,這樣就可以在托盤里隨心所欲地打字了,無需擔心油膩的手指會弄臟手機。在用餐完畢之后,大家還可以將那張薄薄的鍵盤帶回家。
KFC Tray Typer 藍牙鍵盤主色調為紅色,鍵盤的最上方是 KFC 食物廣告,左側為鍵盤的按鍵,有開始按鍵、開關鍵以及藍牙連接按鍵,另外,USB 端口也是設在左側。鍵盤的正中間則是按鍵,基本上與我們常用的 QWERTY 鍵盤一樣,給我們提供了熟悉的輸入體驗,當然了,由于這款鍵盤非常纖薄,因此按鍵鍵程短是必然的,可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KFC Tray Typer 目前只在德國范圍流行,是 KFC 德國廣告的一部分。KFC Tray Typer 鍵盤背后的創意公司Serviceplan 說,這種鍵盤太受歡迎了,以至于每個人離開的時候都將它帶走。
令我們驚訝的是,KFC Tray Typer 鍵盤并不是一次性鍵盤,它雖然纖薄,但擁有USB 接口,可充電重復使用,難怪人人將它卷走帶回家,畢竟在家吃飯的時候也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