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風
“新三板”剛剛熱起來,有“四新板”之稱的科創板又來了。
在5月底上海發布加快建設科創中心22條意見全文,提出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下稱上海股交中心)設立科技創新專板(下稱科創板)后,日前,媒體上已經流傳出科創板的掛牌企業范圍、財務指標要求、個人投資門檻和上市機制等關鍵信息。
據悉,科創板將面向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首批掛牌企業來自張江高科技園區;相比上海證券交易所計劃推出的戰略新興板(下稱新興板),科創板掛牌企業的財務標準大幅降低,只需符合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的股份制公司等條件,且首創“基礎性掛牌條件+可選擇的個性化掛牌條件”的雙線模式;其對個人投資者的門檻非常低,要求金融資產在50萬元以上,并將設50%的漲跌幅限制;科創板將率先實行注冊制,此外可能向上對接新興板建立轉板機制。
有報道稱,6月18日,維氏盾征信已與上海股交中心推薦機構瑞紫投資合作簽約,即將首批登陸科創板,預計10月份左右可以正式掛牌。目前,企業征信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征信在國內尚屬空白,業內人士預計,這一塊的市場規模有500億元左右。
這也意味著科創板或于今年三季度推出。
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板”
5月25日,上海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獲得通過,次日,22條意見全文正式對外公布。
其中,意見強調要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提出要加快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戰略新興板”,推動尚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爭取在上海股交中心設立科創板,支持中小型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掛牌。
6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推動在上交所建立戰略新興板。
根據媒體6月17日的報道,上海股交中心創新業務部(籌)總監陳妍介紹,俗稱“四新板”的科創板,與新興板(將作為一個新的板塊,獨立于主板市場)有所不同,后者將面向已經跨越創業階段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而前者將重點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范性及科技型、創新型特征中小企業。
對比來看,主板被看作是一板市場,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深交所的創業板被稱為二板市場,上市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企業處于創業期,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的新三板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掛牌條件較創業板更寬松。
科創板與新三板類似,同屬于場外交易市場,但科創板定位為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在掛牌條件上較新三板有創新。
創業板、新三板和未來的新興板、科創板上市掛牌企業處于不同階段并具有不同行業特征,但沒有明確的界限,雖然發行機制方式不同,新興板、科創板“出生”就可能實施注冊制,但在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完成之后,幾個市場將既相互補充,也相互競爭。
此外,在上海股交中心內部,實際上已經在運行Q板、E板。截至2015年6月17日,上海股交中心E板掛牌企業420家,Q板掛牌企業5180家。
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云峰表示,科創板和E板有點像,而Q板的層次更低一些。不過,科創板與E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兩者對象不同,科創板服務的企業可以很小、在初創期,也可以有一定的規模,但E板有一定的門檻,要求有一定的收入,不適于初創期的企業。”
機制更靈活,掛牌門檻大大降低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科創板或將在6月底,配合陸家嘴金融論壇的召開同步推出。但亦有知情人士稱,科創板目前推出的具體時間還沒有批,希望能在7月前推出。
從時間來看,科創板推出可能早于新興板。之前,上交所有關人士透露,戰略新興板爭取和注冊制改革同步推出。市場預計,注冊制改革或于明年推出。
陳妍表示,首批科創板的掛牌企業將大多來自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22園),目前儲備的企業已近50家。
另有報道顯示,張江目前符合轉入科創板的企業約有4500余家,由于科創板采取更為靈活的機制,企業掛牌門檻大大降低,因此消息一出即受到企業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
在科創板掛牌將分為“基礎性掛牌條件”和“個性化掛牌條件”。企業在基礎性條件全部符合的前提下,符合任何一項個性化掛牌條件即可選擇個性化掛牌。
其中,基礎性條件包括如:必須是科技創新型企業,必須是凈資產不低于300萬的股份制公司,符合證券市場對企業的共性化要求,如公司治理規范、股份發行轉讓合法合規等。個性化條件則包括過去一年研發投入較大,且具有突破性的技術進步,具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或屬于新型業態企業等,部分個性化條件或將參照新興板的上市條件設計理念進行制定,但標準大大低于新興板。
陳妍稱,科創板對個人投資者的門檻非常低,要求金融資產在50萬元以上,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期貨權益、債券、黃金、理財產品等。相比之下,新三板的個人投資者門檻為500萬元。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科創板將有上下50%的漲跌幅限制。
科創板一“出生”就將實施注冊制,建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掛牌審核機制,由掛牌企業和中介機構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此外,由于新興板與科創板都定位于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并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將研究探索科創板與新興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對接機制,科創板未來或可向上轉板新興板。
在交易環節,科創板仍將以協議轉讓為主,“但上海股交中心也在研究探索符合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需要、有利于活躍市場交易、提升市場功能的交易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股交中心將與科創板配套推出眾籌平臺,以激活民間資本。眾籌平臺將分批建設并推出,首期將與科創板同步推出股權眾籌平臺。
分食產業與資本對接的大蛋糕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并非首次嘗鮮科技創新專板。
媒體此前報道,天津股權交易所(下稱天交所)科技創新板早在2011年1月就已落戶浙江,首批有6家科技企業掛牌。其面向高科技與創新型企業;主要在企業準入制度、審核制度、信息披露及自律規范等方面創新模式,對掛牌財務指標方面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并多樣化。
2014年,安徽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也推出科技創新板,開板即有超過百家企業掛牌。從隨后掛牌企業來看,安徽股交中心科創板有意推動電子、軟件、生物、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的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天交所近期還正在醞釀變革,擬推出B板,即特色行業板,包括了類金融板和今年3月底就推出的眾創板,面向金融企業和新能源、新材料、TMT領域的創業者。
今年5月下旬,湖南股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已有標準板、成長板及優選板三大板塊,擬將新增上市儲備板和移動互聯網專板。”
而隨著上交所計劃推出新興板和上海股交中心即將推出科創板,各交易所和地方股交所都來分食創業與資本對接的大蛋糕,競爭將愈發激烈,企業面臨的選擇也將更多。
張云峰還指出,“深交所正在設計創業板內設單獨層次接收未盈利企業,新三板和創業板之間可能會建立直接轉板的機制;科創板與新興板不存在競爭的關系,反而是有銜接的關系;科創板與新三板則因對象可能存在交叉,會有一定的競爭。”